金双军,杨小刚
(川北医学院 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 南充 637100)
英语自主学习中的观念和行为变化的实证研究
金双军,杨小刚
(川北医学院 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 南充 637100)
基于一项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实证研究,探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观念和行为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学习者培训和在自主学习中心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参与者对英语自主学习产生了积极的观念和行为变化,但因教师个性化指导不足、中心的硬软件支持力度不够、学生目标计划的模糊性或不切合实际、自我监控评估手段单一等原因,参与者没有有效运用元认知策略,其行为变化落后于观念变化。
自主学习;观念与行为变化;自主学习中心;学习者培训
自主学习是“一种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1]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意味着他能够“确定学习目标、识别学习内容和进程、选择学习内容和策略、监控学习进程及评估学习效果”。[2]当今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很多,语言自主学习中心(self-access language learning center,以下简称SALL中心)和学习者培训是常用的两种。
现代化的SALL中心配备有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设备,配合各类纸质或电子外语读物,能够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要求,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但它的存在并不能保证自主的实现。由于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3]涉及学习者观念、行为的变化和社会角色的转换,[4]因此在利用SALL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着“促成者”与“顾问”的重要角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学习者培训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念,培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在SALL中心,学习者培训不仅包括基本自学技能的培训(如:中心设施使用、资料查阅),更重要的是加强语言学习观念、策略的培养。语言学习观念涉及到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动机、语言学习策略、母语依赖、语言学能与语言学习本质观念等。[5]语言学习观念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作为元认知知识的一部分, 学习观念影响学习过程中的计划、监控和评价,[6]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密切关系。[7]但是学习观念的改善是否意味着自主能力的提高呢?学生认同自主学习是否意味着他们在实际学习中会承担更多责任、有效监控和评估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行为的变化是否与观念的变化同步?本文旨在基于一项SALL中心的学习者培训的实证研究,从元认知意识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情况来考察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观念和行为。
1.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参与者在自主学习观念和行为是否会产生变化?(2)参与者的观念和行为是否会有差距?
2. 项目设计。
本研究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主要通过SALL中心的自主学习材料来实现。该中心安装了《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学习系统、大学英语学习在线教学辅助系统及其它英语视听软件。考虑到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排斥传统课堂教学,只是在学时上逐渐减少,并逐步增加SALL中心的学习时间。具体实验方法见表1。
表1 实验方法
3. 研究对象。从笔者所在学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共71人。
4. 研究工具。为了更客观地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分别通过问卷调查、日志和访谈来实现。问卷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涉及内在一致性检验和t检验。
(1)问卷调查。
问卷包括英语学习元认知意识量表和元认知策略使用量表,于第1学期第4周和第2学期末施测。问卷以Holec、[1]Dickinson、[2][8]Broady和Kenning[9]等人对自主学习特点、学习者培训要素的论述为基础,结合教学观察,自编而成,共30个条目,分别从学习环境运用、目标与计划制订、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4个变量来考察被试的自主学习观念和行为。采用Likert五点量尺记分(1=完全不同意/从不使用该策略,5=完全同意/总是使用该策略),最终计算各变量平均得分。两份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检验Alpha值分别为0.826、0.789,各变量的Alpha值在0.694-0.845之间。
(2)日志与访谈。
为更全面了解被试的自主学习情况,鼓励并指导学生用英语书写日志,记录计划、监控、评估各阶段的实施情况和自主学习感受,每月上交日志至少1篇。为了便于查找、总结,老师按学号、时间顺序将所有学习者日志编号。访谈主要针对课堂观察和学习日志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同时老师结合课堂观察、个别指导与访谈等情况,书写教学日志,发现问题,及时找到应对措施。
表2 实验初期、后期被试自主学习观念、行为对比
表3 被试自主学习观念与行为的对比
备注:A=学习环境运用, B=目标与计划制订, C=自我监控, D=自我评估
1.自主学习观念变化。
表2“观念”一栏显示的是实验初期和后期被试的自主学习观念变化情况,参考依据为元认知意识。Broady和Kenning[9]认为元认知意识是指“学习者对语言和语言学习所持有的看法,与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学习策略的使用密切相关”。元认知意识是“运用元认知策略的基础”,[10]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从该表可看出,实验后测的四项观念变量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实验初期(p﹤0.01),说明经过一学年的学习者培训和SALL中心的学习实践,参与者的学习观念更为积极,对自主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一些典型题目、日志、访谈材料的分析进一步证实这些变化:(1)对学习环境有了新的认知。实验初期,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环境的认识局限于教室、图书馆和教材,而SALL中心让他们认识到除了传统的场所外,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语言学习环境,学习材料不仅仅限于传统的纸质材料和视听材料,多种音频视频手段的运用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撑。(2)对目标计划的重要性认同度提高。实验初期,许多学生在学习安排上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对SALL中心的自主学习感到不适应。不过,通过学习者培训,绝大多数学生逐渐认识到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正如22号学生在日志5中写道:“设定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让我的英语学习不再盲目……当我对自己的学习树立责任意识时,我感到学习动机更强了”。(3)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意识逐步增强。例如,71名学生中,对题目29(“找出我英语学习的不足主要是主要是老师的责任“)的回答,前测时持“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看法的人数高达60人(84.51%),而后测时仅4人(5.63%)。说明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培训,学生逐渐摆脱了中学时期形成的对教师的依赖,大大降低了监控评估过程中对教师的期望,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2.自主学习行为变化。
表2“行为”一栏显示的是实验初期和后期被试的自主学习行为变化,参考依据为元认知策略使用。该表显示,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元认知策略的4个变量的使用频度上明显高于实验前(p=0.000),与纪康丽、[10]张彦君[11]等人的研究大体一致。分析学习者日志后发现:(1)多数学生一开始并不知道如何利用SALL中心的学习资源,通过培训,他们不但具备了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中心的各类资源的认可度也提高了,认为SALL中心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学习兴趣,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因而愿意利用资源。(2)在计划性、自我监控性和评估性方面的变化也同样显著。比如56号学生在日志12中写道,“通过老师的指导,英语学习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我每周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学习更具有目的性。”47号学生认为“英语学习过程中我对照计划定期检查,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这种方式提高了学习效果,也让我变得更加自信”(见日志10)。Broady和Kenning[9]认为经常运用元认知策略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元语言意识和元认知意识,促使他们更愿意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有助于增强学好语言的信心。
3.自主学习观念和行为变化对比。
对比表2中元认知意识(自主学习观念)和元认知策略使用(自主学习行为)的4项变量可以发现,无论是实验初期还是后期,后者的均值都要低于前者,T检验显示二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观念的变化和行为的变化并不同步(见表3),这一结果与何晓东[12]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但是通过对日志、访谈材料的分析和教学观察发现,由于研究对象不同,研究设计不同,造成观念和行为差距的原因也有不同于后者的地方。
(1)实验初期观念和行为差距原因。
实验初期,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大学不久,在SALL中心学习才两周。尽管他们对中心的学习环境充满好奇,学习兴趣浓厚,但是由于缺乏培训,加之中学时对教师依赖过重,他们对于元认知策略了解不够,甚至存在误解。比如11学号学生在日志1中写道,“制订计划加大了学习压力,只要跟着老师的安排就行。”有些学生设定的目标除了“通过英语四、六级”“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等之外,没有什么近期的或较为详尽的内容,学习计划笼统,没有与近期学习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还有些学生尽管能够制订计划,书写学习日志,但是不知道如何监控评估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因此,在SALL中心,一些学生要么就是忙于选取学习资料,缺乏针对性,要么就是“无所事事”,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学习者培训变得十分必要
(2)实验后期观念和行为差距原因。
通过培训和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自主行为的变化仍落后于观念的变化,经过分析,发现有三方面原因:(1)个别辅导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知道,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渐进、持久、动态的过程,[13]受学习者”心理因素、认知水平以及所处的文化、社会和教育等环境制约”。[14]学习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的语言技能、甚至是同一语言技能中的不同侧面所体现出来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能不一样”。[15]本实验中,除了有限的面授时间外,教师还进行网络指导和第二课堂指导。但即使如此,满(超)负荷的工作也难以圆满解决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导致的个性问题。(2)计划的模糊性或不现实的目标造成实施的困难。在学生日志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句子,“这一周我将比上周多记一些单词”或“多读几篇文章”,也有学生的计划不切实际,结果在“完成情况”一栏发现很多学习内容仅完成一半。就其原因,笔者非常同意何晓东[12]的分析,学生一方面认可目标计划的重要性,同时有担心计划太细无法完成给自己造成太大压力。对于学习监控和评估,一些学生在方法上存在偏差,在测试、学习日志等手段上,他们更倾向于前者。但一旦成绩不理想,他们便抹杀了前期的努力,而不是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还有部分学生能够利用综合手段来监控评估自己的英语学习,但是由于没有处理好与其它课程的学习,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反思缺乏毅力。(3)SALL中心的硬软件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影响了学习效果。本中心尽管拥有300台学生机,但是除了本研究的学生课堂内外使用外,也在课后向全校其他学生开放,过度的使用容易造成硬件支持不够,有时难以保证正常运转,影响学生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并最终阻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有关自主学习观念—行为的差距的分析由如下启示:(1)自主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应全面、客观地考察自主学习。不能将观念等同于行为,观念“对行为虽有在一定的影响,但两者之间一定会有差距,特别是当观念的实现需要学习者克服困难时,这种差距更为明显”。[7](2)完善自主学习环境的建设。Gardner 和Miller[15]认为,SALL中心的建立并不等于学生能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资料、设备、环境、管理、辅导、需求分析、员工培训、学习者培训、学习者的测评及中心的评估等要素必须有机组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无论是在SALL中心,或者其它自主学习场所,笔者认为自主环境的构建应当综合各方面因素。(3)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教师和管理员工对自主学习理论的认知。只有老师的自主观念和能力加强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及时给予学生技术、心理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他们的效能感和自我管理意识,督促他们进行有效的计划、监控、评估,加速从观念到实际行动的转变。
培养我国外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任务,需要教学中的各个方面进行配合。观念上的转变是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关键所在,但观念的转变并不意味着行为的变化。基于学习者培训和SALL中心的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和行为,但是在技术和心理支持等情况,这些学生是否还会持有积极的语言学习观念、继续有效地将元认知策略运用到英语学习和其它课程的学习中,有待进一步研究。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2]Dickinson, L. Talking Shop: aspect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J].ELT Journal, 1993, 47 (4):330-336.
[3]何莲珍. 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87-289.
[4]Benson P. Self-access systems as information systems: Questions of ideology and control [A].In Gardner Damp; Miller L (eds.). Directions Self-Access Language Learning [C]. 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l994. 3-12.
[5]赵昆仑. 一项对中国大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的观察性个案研究[J].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6,6 (2):54-60.
[6]Wenden A L.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8, 19(4):515-537.
[7]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 外国教学与研究,2001,33 (2):105-110.
[8]Dickinson L. Learner Autonomy 2: Learner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ing [M]. Dublin: Authentik,1992.
[9]Broady E. amp; Kenning M. M. (Eds.) 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 in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Association for French Language Studies in association with CILT, 1996.
[10]纪康丽.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培训[J].外语界,2002(3):20-26.
[11]张彦君.通过学习者训练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实验[J].外语界,2004(1):54-61.
[12]何晓东. 自主学习中的态度和行为变化:一项纵向研究[J].外语界,2005(6):47-54.
[13]Candy, P. 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1991.
[14]Nunan D. 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 [A].In Benson P. amp; Voller P.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C].London: Longman, 1997:192-203.
[15]Garnder, D. amp; Miller, L. (eds.).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ClassNo.:H319.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ChangesofBeliefandBehaviorinAutonomousEnglishLearning—ASALL-Center-basedEmpiricalStudy
Jin Shuangjun,Yang Xiaoga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Sichuan,Nanchong 637100,China)
Based an empirical study about the effect of self-access learn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non-English majors’ changes of beliefs and behavior in autonomous English learning. Findings indicate that learner train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t the SALL center helped to strengthen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study autonomously and participants underwent positive changes of beliefs and behavior in autonomous English learning. However, their behavioral changes lagged behind their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beliefs due to the lack of individualized coaching and support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at the center, the practice of setting vague or unrealistic goals and plans, and the one-sided method of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autonomous leaning;changes of beliefs and behavior;self-access center;learner training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省级项目《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培养与英语学习策略指导的实验研究》扩展成果(项目编号:05-253-18)。
1672-6758(2013)04-0084-4
H319.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