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红
一直以来,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深刻认识到,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生活是备受家长和教师关注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一阶段,是他们从学前教育到接受小学教育的起点,也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然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在心理和思维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十分钟,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活泼好动等一些现象,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困扰着教师。那么如何把一年级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悦起来,让孩子们既有所得,又乐在其中呢?下面具体从以下几点谈起:
一、化抽象为具体,让孩子们一目了然
一年级孩子思维的特点,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模仿性,依附性,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很差。因此,需要教师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在解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时,孩子们从语言文字中很难理解为什么小鸡画的是竹叶呢?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他们用什么画的呢?针对这一问题,如果教师一味地用语言加以解释是用脚画出来的,孩子们还是不理解竹叶、梅花、月牙、枫叶是怎样画出来的,更有孩子会问,他们为什么不画红旗,苹果呢?
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小鸭的脚,小马的脚、小鸡的脚……这样孩子在直观形象的简笔画中,认识了小动物的脚掌的样子,这样的脚掌踩在雪地上,就画出月牙、梅花、竹叶、枫叶的图案了。这样把具体、直观的简笔画运用到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孩子们一目了然,学得轻松快乐。
二、化静止为生动,让孩子们入情入境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课文的深入理解都需要做到入情入境,即需要孩子们自己创设情境。而这些一年级的孩子们,生活经验贫乏,想象力有限,想要自己创设出情境真是难之又难。那么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多媒体披挂上阵了,它把一个个静止的文字符号转化成了一幅幅灵动的画面,再配上美妙动人的声音,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乐此不疲。比如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雪孩子》,它描写了善良勇敢的雪孩子为了抢救火海中的小白兔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童话,需要孩子们用心去感受。但当我读完课文,向学生们提问有何感想时,孩子们对此似乎并不“感冒”,而且可能由于课文相对较长,有些孩子都昏昏欲睡了。看到此情此景,我当即宣布,下堂课老师不剖析课文了,我们看《雪孩子》这部动画片!底下立刻一阵欢呼雀跃:“看动画片啦!”“太好啦,不用上课可以玩啦!”第二堂课,我为学生们播放了这部动画片,孩子们一个个神色专注,随着情节的发展,时而满面笑容,时而眉头紧锁。当雪孩子为救小兔冲入火海时,几个男生忍不住发出了“啊!”的喊声。而当雪孩子摇摇晃晃,慢慢熔化时,我听到了孩子们悲哀的叹息。动画片播放完毕,许多孩子都流下了眼泪,显然,不再需要我的推波助澜,孩子们已经完完全全地被感动了。那一次的课后作业完成得相当出色,孩子们的观后感写得感人而诚挚,看得出,在这一次的“玩”中,他们真的收获了很多。
三、化死板单一为形式多样,让孩子门玩中有获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如果课堂形式亘古不变,显然会让他们失去耐心与好奇心,甚至发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化死板单一为形式多样,让孩子们时刻有新鲜感。在教学《青蛙给星星打电话》这一课时,采用读一读、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教学程序,博得孩子们的欢心。首先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孩子们拿出画笔来画一画星星和青蛙,然后再做成头饰,小伙伴之间再演一演,一个表演青蛙,一个表演星星,然后互相打电话。表演几次就把课文内容轻松地背诵下来了。然后选出最棒的到前面给同学们再表演,大家再评一评,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课堂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气氛活跃,在游戏中又有所收获。回家后把今天的收获再汇报给家长,得到家长的肯定。这样在交流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周而复始使孩子们养成善于与人交流的好习惯,同时也充分满足了家长特别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的心理需求。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简笔画,手工制作,表演和多媒体的应用等多种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学变得轻松愉悦,让孩子们乐在其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可以是解决课堂难题的一剂良药,但绝不是百病包治的万能仙丹,更不能够滥用成灾。我想,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究与实践,才能真正地贴近孩子,贴近课堂,并最终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长春市一零八学校小学部 )
责编/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