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辉,刘明辉,陈泽昊
(1.咸阳环境监测站,陕西咸阳 712000;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 100081)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环境空气质量问题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环保部门开始推进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以促进解决城市空气质量问题。本文就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状况和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寻找出理想的优化调整方案。
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80年代才开始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进入90年代,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日趋完善,并于1998年1月起向社会公开发布国内46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周报。从2000年6月5日开始,向社会公开发布42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此时,国内30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都已开展,并能提供SO2、NO2和 PM10的监测数据。到2003年,在我国的208个地级以上城市已经建立起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并实现了重点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联网。
以某市为例,该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优化布设依照环境监测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程序实施,其技术路线[1]如图1所示。
图1 某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优化技术路线
目前空气监测点位优化主要采用“模式预测法”:在估量现有监测数据的时空相关范围、综合污染源强度、污染气象要素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扩散模式、聚类分类统计等手段进行点位优化[1]。根据环境空气质量预测、点位类别划分等结果确定对应的拟建点位,并对拟建点位进行统计检验、实测验证及综合可行性实施并举的方法,以确定最优化测点[2]。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在我国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完善我国的城市空气自动监测体系。要继续普及和建设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同时提升监测数据质量。监测系统的建设上要符合计划,监测数据的采集要符合规范。
(2)提高并增加城市监测点位的代表性。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现有的监测点位的分布不能满足城市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现有的开展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的城市数量,还不足以满足对国内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全面监测的需求。
(3)补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与国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对PM2.5、一氧化碳以及其他项目的监测还未普及。
(4)完善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要进一步加大对相关的人员、资金、技术方面的投入,完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空气质量监测的服务和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及相关规定的要求。
为提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平,应严格执行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监测仪器和监测点位两方面。
在各监测站点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与监测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状况有关。因此,选择监测仪器时,应择优选用同一型号和标准的监测设备,以避免由于不同型设备之间的误差造成影响。应选购性能稳定的设备,并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校准和检定。此外,要根据维护规程,有计划的对监测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及时更换耗材和易损件。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
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设立和调整,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试行)》的要求,并依据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
首先,要立足于城市的规划发展和产业布局,对监测点位进行规划。在新城区设立监测点位,应尽量设置在中心区,并避免城建施工对环境监测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老城区设立监测点位,要考虑到旧城改造等因素的影响,避免因监测点位拆迁,而影响到监测的持续和有效性。考虑到PM2.5等监测的需要,应在商业区和生活区附近设置监测点位。
其次,对设置监测点位的区域进行现场勘察,应避免出现污染源,影响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应尽量考虑将监测点位设置于上风区,以避免工业尾气的排放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再次,应结合各类环境参数,综合考虑监测点位的设置与选择。比如,要参考气象、地形、道路交通等因素,避免暴雨、飓风、雷电、低洼地形以及尾气排放等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5]。
最后,自动监测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3~15 m范围内,采样口周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
例如,根据聚类统计结果,将城市中心建成区按平均距离系数聚类分成11种类别,从A-K类。根据污染物浓度存在贡献权重的不同,对各类别中污染物浓度间平均值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求得[3]。对统计结果综合归类,相近浓度区域聚类分布情况见图2(来自某市环境监测网)。11类区覆盖面积及污染物浓度水平预测如表1。
图2 某市城区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聚类分布
表1 某城市中心11类区域污染物预测结果ρ/(μg·m-3)
由图2及表1可见,现有控测点的分布类别区域主要集中于E、H和D与G类,点位的覆盖类型包括:B、F、G、D、J类[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优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环境空气监测网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有利于促进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投入,进一步优化调整监测点位,从而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能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36-38.
[2]张晓林,唐国忠.现代环境监测方法[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11-12.
[3]袁清珂,车军.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1995(4):33 -35.
[4]朱庆峰,张淑娟.特征分析法在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1):17 -19.
[5]陈顺天.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格实测法优化布点研究质量保证[J].中国环境监测,2002(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