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广东精神的培育

2013-11-26 02:19刘杰钟红兵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刘杰 钟红兵

摘 要:“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具体凝结,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道德力量,是新时期广东改革开放,建设幸福广东强大的思想保障、精神支撑。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对广东精神的价值选择、价值认同,把广东精神的培育融入广东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使广东精神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主体追求和自觉行动。

关键词:广东精神;价值认知;价值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81-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问题以来,随着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及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引导的重要性,决定广东精神、广东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任何的价值观念,都要通过教育这个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内化进人的头脑。近年来党高度重视、强调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党的建设”全过程,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不断推进,国内社会又呈现重大变革,尤其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认同、价值选择,理想信念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强与改进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既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又要立足现实,适应教育环境与对象的新变化,如何适应教育环境与对象的新变化,对“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广东精神培育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认知与价值选择的特殊性

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自然、社会的价值目标与价值评判的总和,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价值观会随着主客体关系的调整而不断变化,或重新设定或再次建构。

当代大学生价值认知和选择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第一,世界文化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的接触交融、激荡冲突,对处于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初成期的大学生造成多方面影响。外来强势文化侵入与民族文化主权弱化,造成当代大学生民族主体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同时也激发了自觉意识,使民族精神重新崛起与凝聚,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导向。第二,我国资源配置市场化转型期,新的经济组织模式、利益分配格局、就业方式促使道德意识、价值追求不断变化创新,大学生的主体性、个体性日显突出,以更宏阔的眼界观察世界,衡量社会,思考人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越来越凸显的个性化本位特征。第三,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的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从注重积累知识转向积极锻炼培养自身技能,其价值选择亦即从纯粹的精神世界过渡到现实的世俗社会,趋向务实性。第四,大学生思维敏捷,富于创造性,具有较强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是生理和心理正走向成熟的特殊群体,自身表现出极强的价值可塑性。

可见,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认知和价值选择上呈现出多元性、个体性、务实性、可塑性的鲜明特征,这成为当代大学生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内核[1]。

二、确立当代大学生对广东精神的价值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决定了广东精神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确立当代大学生对广东精神的价值选择和认同奠定了科学的依据、客观的基础。

1.广东精神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所谓真理原则,就是人们依据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历史进程的逻辑性,构建理想信念。离开了客观规律和历史逻辑,理想信念的设计建构就失去了科学依据和客观基础。所谓价值原则,就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进行价值选择,设定价值标准与价值追求。理想如果脱离了价值的规定性,就丧失了为之奋斗的意义。任何关于价值观的认识,都包括对真理的探索和对价值的解读两部分,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价值追求,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确立完善,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创造和实现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能维系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社会精神的共同信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因时因地因事而异,从更加具体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坚持与创新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价值性统一。广东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凝练,是人们依据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历史进程的逻辑性,构建理想信念,是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2.广东精神是凝练的新精神、形成的新价值共识

实践无止境,理论的发展就无止境。新时期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继承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根据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变化的新情况、党要求的新内容,突出时代性、地域性的特征,梳理阐释在广东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上生长、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培育起来、影响广泛深刻,富有全新的时代内涵和崭新价值追求的广东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与当代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关系,丰富翔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常重要和必要。

广东精神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具有实践性、人民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质。“‘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2]一方面,广东精神源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广东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源于全体广东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全体广东人民智慧的结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广东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接受,能够转变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鲜明的实践性、人民性是广东精神教育的内在根据,也是引领广东精神的根本指向。

广东精神的创新性、开放性表现为,与当代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度一致,是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凝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具体落实。广东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时代精神、地域特点结合在一起,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把远大政治目标与日常行为规范融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广东精神的开放性、创新性能够始终正确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因而它才能够永葆旺盛的理论生机和活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广东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思想来源、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当代大学生广东精神教育的正确引导

实现对当代大学生广东精神教育的正确引导,坚持育人为本,充分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坚持重在建设,着力地造就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坚持包容多样,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坚持持之以恒,不断夯实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贯穿从认知到认同,再到内化升华,最后外化演绎成价值行为的展现过程中,努力寻找广东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切入点,并不断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增强当代大学生广东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把广东精神融入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三个原则:

第一,把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讲清广东精神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讲清广东精神价值选择、价值认同的科学依据、历史逻辑,讲清广东精神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阐释在改革开放的“窗口”、“排头兵”的广东对学习、生活在这里的当代大学生进行广东精神的教育与引导的意义和作用。第二,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一是从纵向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讲清广东精神提炼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二是从横向的理论内容的逻辑展开上,分析和把握“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的整体性和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认识或学习活动的普遍规律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根本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广东精神的教育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维习惯,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的阅读兴趣和理论思维素养,提升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引领大学生建构精神家园的过程中,要让理论立足、渗透生活实际,这是主体价值选择、价值认同的关键。大学生广东精神价值选择是来自内在的认同与觉醒,而绝非来自外在的强迫与压力。针对当代大学生理性务实、关注自我发展的特点,广东精神理培育联系实际要采取符合当代大学生接受特点的表达方式,从关注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典型案例、学思并重,进行价值选择的引导,结合社会的热点,并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阅历有共振之处,能够引起思想、情感共鸣的人与事。如:当年义无反顾地奔赴西藏的“理想主义者”、现任广东省委书记的胡春华,勇抗非典疫情的院士钟南山,扶起车轮下小悦悦的拾荒人陈贤妹,10年山乡义教义助的慈善老人廖乐年,“托举哥”、“夺刀哥”等。把“大道理”转化为他们乐于接受的“小道理”,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立大志、蓄德能、报家国。

参考文献:

[1]李斌,赵伟.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规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关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有关名词术语的说明[R].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