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丽
摘 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人才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人才培养开发在人才发展中居于基础地位,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大批优秀人才,首先就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一是要明确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目标要求,二是要以此为基础,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的教育机制、实践机制以及合力机制。
关键词: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教育机制;实践机制;合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37-02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纲要》)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并对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做出明确部署,包括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这一系列论述为今后加强和创新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人才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当前重点要消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其中,直接影响着人才发展的状况,因此,本文主要就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明确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目标要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目标,是引导人才培养开发工作沿着预定方向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才纲要》对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目标要求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统筹规划继续教育,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展开来说,《人才纲要》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目标做出了规定:一是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以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有比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落脚点。这就为解决当前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相脱节、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这一尴尬局面提供了解决之道。二是指出了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基本途径,即教育和实践。教育与实践是人才培养开发的两种基本途径,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开发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完备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育人的作用。三是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原则,即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根据人才多样性、多层次性、变化性等特点,更加注重系统培养、分类培养以及个性化培养,努力做到促使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
二、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的教育机制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学培养人才是人才辈出的基础和前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其中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教育。因此,要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首先就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的教育机制。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人才培养开发需要的教育机制,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人才。
具体来说,当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明确教育机制改革发展的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学校教育、学历教育以及继续教育体系,对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视不断加强。但是整体来看,人才培养开发的教育机制还存在着不够灵活、不够开放、不够协调等问题,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因此,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的教育机制,首先就需要从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自觉调整学校定位、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做到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二是要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开发模式。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避免一刀切。注重对学生的系统培养、分类培养以及个性化培养,尤其要重视非常规人才的培养,要为一些天才、奇才、怪才、偏才等特殊人才开辟专门的成才通道,使各类人才都能够得到合适的教育,都能够脱颖而出。正如《人才纲要》所指出的:“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制度,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培养”。三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因此,要培养大批有着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就需要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一方面要特别重视教师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要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的实践机制
实践是人才成长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的机制,还必须要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的实践机制,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人才学表明,人才成长是以创造性实践作为中介的内外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其中创造实践在人才成长中起决定性作用,具有第一位的决定性意义。没有创造实践,就没有人才及其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尤其如此。”[1]《人才纲要》多次反复强调了实践在人才培养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在提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目标要求时指出:“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在论述“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时强调指出:“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等;又在阐述“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时,进一步指出:“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依托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以及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重视发挥企业作用,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这一系列论述,既强调了实践在人才培养开发中的突出作用,又为我们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的实践机制指明了方向。
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多样化、多层次性的人才培养开发的实践基地。要不断探索适合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实践实训基地,努力建立人才共建机制,推行“人才+项目+团队”、“人才+基地”等人才培养新的实践模式;要继续深化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制定推进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工程师研修基地和高校毕业生见习示范基地建设的意见,明确各类主体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职责和评价标准,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培训锻炼,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专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将岗位竞赛作为一项常规活动长抓不懈。通过组织经常性的职业技能竞赛、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一方面普遍提高人才的职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使岗位能手脱颖而出,在广泛宣传报道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从而为人才的大量涌现提供平台和条件。三是要依托重大项目培养开发人才。重大项目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选拔大批优秀中青年人才到重大项目一线岗位上接受锻炼,积极构建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中培养开发人才的工作机制。制定有关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要工作中培养开发人才的实施意见,建立全程跟踪考察制度,对实际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的人才大胆选拔、大胆使用,努力做到建成一批项目,同步培养发展一批人才的新的人才培养开发模式。
四、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的合力机制
人才培养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等各方面的作用,要努力形成各方面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互为补充的合力机制,如此,人才培养开发的系统工程才能够顺利推进。
具体来说,一是政府首先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开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的力度。政府一方面要制定良好的政策,用政策来引领人才凝聚,用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因此,要求政府首先要解放思想、解放科技生产力,制定使各类人才都能够脱颖而出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各级政府要保证人才培养开发的资金保障,在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资助、奖励资助、人才队伍建设资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人才资源培养开发、人才结构优化调整、人才制度创新完善提供坚实的保障。另外政府要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多个主体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二是社会要努力为人才培养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良禽择木而栖”,人才具有很强的环境选择性。整个社会要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生活环境、提供优质创业服务、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创新争优的软硬环境,使创新潜力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充分展现。三是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作用,为人才培养开发搭建平台。坚持“谁培养、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调动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开发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学校要发挥人才培养开发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既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又能促使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五是个人要自觉地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忠海.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创新的若干基本问题[J].人事天地,2010,(11):31.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姚志文.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J].人民论坛,2012,(12)上.
[5]潘晨光,祝伟伟.国家荣誉制度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革新[J].人民论坛,2012,(12)下.
[6]孙安平.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对策研究[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2,(2).
[7]尹蔚民.加快人才优先发展努力建设人才强国——在中国人才发展论坛上的主旨报告[J].中国人才,2010,(11).
(责任编辑:田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