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 要:随着智能终端产品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已成为传播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的许多优点已得到读者、著作者和社会的欢迎和认可。在对图书馆传统服务功能的挑战中,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冲击波的影响最大。为了向读者提供更优良、便捷的服务,使获得最新的信息,国家图书馆、地方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变革传统的服务模式。这场变革是浸润式的,但势不可阻挡。同时,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也必然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阅读物;图书馆;服务功能;变革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89-02
信息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基础社会资源。个人或群体所占有的信息资源的速度、数量和质量是决定其事业能否发展,科研、创作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某个地区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速度、数量和范围是决定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社会数字阅读物和电子图书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由于受经济、地理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信息化给人们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人群或地区之间形成一条隐形的数字鸿沟。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地区或人群获得和利用信息的素养,是促进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个人或群体提供发展机遇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数字鸿沟是个人、群体或地区在信息科技应用、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上存在的差异。在信息社会,智能终端产品与网络等信息工具对于个人、群体或地区的事业发展、经济成就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力,运用智能终端产品获取信息能力的高低将成为取得成功的主宰力量。随着智能终端产品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作为传播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将为个人或群体提供在工作、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的信息,它的普及是缩小人群乃至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
一、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的普及将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变革
1.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的普及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变革奠定基础
随着智能终端产品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阅读器已成为传播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最具有代表性的工具。在iPad等平板电脑,G3、G4代手机的冲击下,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价格逐渐平民化,使消费人群的范围和数量日益增加。
一种具有轻、薄特点的电子阅读产品(平板电脑或手机)使读者可通过WiFi无线网络随时下载多种图书、在线阅读各个网站和报刊的最新资讯。
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的显示效果如纸,具有低辐射、不伤眼的优点,平板电脑或手机还具有可调节字体大小的功能,适合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要求。价格也慢慢为人们所接受,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它已成为读者随时了解信息的便携式工具。同时也为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借阅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的服务功能打下坚实物质基础,促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发生变革、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在我们身边一场浸润式的,但势不可阻挡的传播信息方式的变革正在进行。它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
2.上海图书馆已率先实现借阅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服务
2009年上海图书馆启动了“上海市民数字阅读推广计划”,在全国图书馆界率先推出电子阅读器外借服务,以方便读者借阅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首批外借的电子图书产品受到读者的欢迎,很快被抢借一空,馆内长期处于零库存状态。为了进一步满足大家的需求。上海图书馆又定制了一千余套电子图书新品,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可借阅的电子阅读器。
上海图书馆为满足社会对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形势,及时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变革传统的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供一种全新的服务,读者只要凭借阅证借阅电纸书,登录上海图书馆电子图书库。查阅上海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二十多万部、五十多万册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使广大读者快速、便捷地获得范围更广泛、数量更多的信息。
二、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出版、发行的市场管理还不规范
我国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的市场发展很快,但在繁荣的市场内还存在一些不能令人乐观的问题。作为一个世界出版大国,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的市场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出版、发行的主渠道还未形成,法制法规还不健全,管理还不规范。不久前“苹果”公司就钻了我国对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销售、发行审查不严的空子,未经著、作者的同意,使用的数字阅读物产品,侵犯了作者的合法知识产权,著、作者联名将“苹果”公司告上法庭。出版、发行的法制法规不健全、市场管理的不规范将困扰我国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2.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还不尽人意
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出版、发行业起步不久,产品的种类还不丰富、数量还不大、质量还不高,不能满足各种职业类别、年龄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而且满足读者在工作、生活和娱乐方面的个性化需求的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还不多。最近十几年出版的新书籍绝大部分都可以买到电子版,而更早期出版的优秀、经典的古今中外书籍,如文学、科技等方面的作品还只能看到PDF版的。在手机上看PDF版的作品效果较差,而利用手机看阅读物又恰巧是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最方便的形式。
3.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的版权保护意识不够
人们去网上购买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时,是否会问商家这个产品有版权吗?网站在出售这些产品时,是否考虑产品应得到著、作者的许可吗?著、作者对网站未经许可出售自己的作品,是否会主动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市场监管部门是否随时监控网站或商家有非法侵犯著作者知识产权行为的发生?一本书或者一部著作,倾注了著、作者的很多心血,他们的劳动和知识产权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保护,就不可能有更多优秀的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的诞生,出版业也不可能迎来真正的发展和繁荣。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出版发行社、网站、读者和著作家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更多、更好的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面世。
三、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的冲击波促使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变革,带来发展的契机
1.变革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通过对全球59个城市图书馆的调查发现,图书馆对公众的吸引力下降了。调查显示,相比2009、2010年全球图书馆读者的实际访问量下降了16.8%,网络虚拟访问量减少了19.1%,而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量则降低了23%。
在对图书馆传统服务功能的挑战中,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冲击波的影响最大。当今智能终端产品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大量的文献、著作是通过多元方式来向世人展示的,有的从一诞生就以数字阅读物的形式出现。因为这种方式使作品的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信息量大,而且作品制作成本较低、不消耗或很少消耗纸资源。由于创作成本低,给更多的人提供了创作机会,促进了创作的繁荣,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令人兴奋的是,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给人以色彩、声音、动画和文字全方位的感受。受到读者、著作者和社会的欢迎和认可。因此,在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大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图书借阅量这一个指标去衡量某个图书馆的服务业绩将不再适宜。为了向读者提供更优良、便捷的服务,获得最新的信息,国家图书馆、各地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变革传统的服务模式。及时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产品传播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
2.国家图书馆与省级图书馆实现网络互连
国家图书馆的目标是2012年完成所有省馆和185家市馆的硬件平台搭建工作,实现与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互连,并启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软件平台及三大功能中心建设工作。
围绕数字图书馆基本理念、数字图书馆资源与平台建设、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以及全媒体服务,并介绍有关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建设、参考咨询、立法决策服务、古籍数字化等基础业务建设。
“十二五”期间,文化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全面提升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保障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加快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实现全国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无障碍共享,向基层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成为中国图书馆界的重要工作。
3.一张借阅卡,读遍全国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将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的数字图书,同时还可以发挥其电子版图书的存储、交换、流通等作用。
国家数字图书馆将与各个省馆、市馆之间形成数字资源的互联互通,建成数字图书馆网络。数字图书馆建成之后,各地的读者,凭借图书馆的借阅卡就可以进入国家和各省、市数字图书馆,共享全国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读者还能通过手机、电视等享受数字图书馆的服务。
4.新媒体阅读方式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
以网络阅读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阅读率连续攀升带来哪些问题、读者如何让移动阅读成为充电器、图书馆阅读推广有哪些新尝试,这些问题都成为图书馆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数字化期刊的移动阅读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读者群体不断扩大,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倾向进行指导,让数字化期刊的移动阅读成为读者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充电器。
以网络阅读、移动阅读、ipad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阅读率连续攀升,带来诸多新特点和发展趋势。虚拟图书馆在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数字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相继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微博成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方式。微博拉近了读者和图书馆的距离。
5.高校图书馆积极推动网络参考咨询工作的合作化进程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由传统服务形式逐步发展到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形式。提供实时咨询、e-mail咨询、读者留言、BBS图书馆版、在线参考工具、学科导航、文献传递服务、相关软件下载、读者培训、预约上门服务、科技查新等内容。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科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科学研究需要科研者进行合作才能够完成。研究工作、科研专著的合作者之间往往较为熟悉,通过互相合作,建立一个互通信息、能比较真实反映他们之间人际关系的网络——社会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图情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了解、改善合作现状。
参考文献:
[1]袁莉莉.现代信息技术下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探讨——以南京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3).
[2]李金荣.信息技术是推动图书馆进步的根本力量[J].图书馆论坛,2010,(6).
(责任编辑:田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