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D不住的泡沫

2013-11-26 09:17林松立
证券市场周刊 2013年67期
关键词:希勒股价房价

林松立

罗伯特·希勒获得2013年的诺奖后,媒体又把他之前的关于中国房价太高势将破裂的观点翻了出来。国人对经济学诺奖得主的尊敬程度,显然远低于对诺奖自然科学奖得主——其他国家亦然。谁让他们经常在媒体上预测经济走势,然后不断地被证明很愚蠢。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的说法,美国经济学家预测到了过去5次经济衰退的9次。

但是希勒是一个另类的经济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对部分传统经济学理论的质疑和否定;另一类是对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的研究。这本《非理性繁荣》基本上囊括了后者的研究成果。

从密西西比泡沫、郁金香泡沫,到美国互联网泡沫,再到中国2006-2007年的股市泡沫,泡沫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人类虽然每次在泡沫破灭后遭受巨大的损失,每次泡沫破灭后人类仿佛短时期内学到了一些教训,但长时期来看,什么也没学到。

希勒这本书的主题是探讨美国1982年至2000年这一波大牛市,为何在明显地泡沫后还能持续坚挺不断创新高好几年。1996年的时候美国股市已经岌岌可危了,连格林斯潘都称是“非理性繁荣”,原本格林斯潘可以是那个午夜舞会上拿走香槟酒的人,但他是一个乖巧、不喜欢惹怒大众的人,他继续放松货币政策,给股市火上添油。那段时间的他是如此的风光,最终泡沫破灭了。

股市非理性繁荣的原因

格林斯潘在1996年演讲时指出美国股市已经呈现明显地非理性状态,但是此后股市继续上涨,而格林斯潘几个月转到乐观派一边,提出了经济和股市正处于“新时代”的观点。现在再翻看美国几个知名投资人士如巴菲特等投资者的言论,当时他们已经提出或暗示股市处于过热之中。

但是泡沫直到2000年才破灭。希勒从那个时候起,开始着手寻找股市“非理性繁荣”的原因。最后他总结为三大原因,分别是结构性、文化和心理三大方面。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我们是否有必要努力去找出股市上下波动的原因?

这真是一个问题!过去百年历史已经被证明,依靠寻找股市涨跌背后的原因,来试图预测股市的未来,已经被证明是徒劳无效的。股价的波动当然有背后的原因,有时候原因显而易见,但更多的时候却根本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即使我们找到了原因,但还是无法证伪——希勒所找到的三大原因,其中大部分也是很难证伪的。

投资的出发点是价值,我们管好价值这件事即可,但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去认识清楚股市运作特点。我们从李莫佛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上认识到,股市“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我们也可以从希勒这样的学者比较严谨的研究上了解和认识股市运作的一些特点。

希勒重点分析各种社会因素如何推动投机市场的变化。比如影响股市波动的心理因素。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经常是过度自信和依靠直觉判断,从众行为非常严重,等等。希勒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开拓者之一。还有对法玛的有效市场理论的证伪,作为同行而言——有趣的是二者同时获得了2013年的经济学诺奖。

中国没有希勒这样的学者,没有人能替我们投资者分析2013年以来创业板走势背后的因素。而绝大多数严谨的价值投资者,基本绕道走—— 一件不值得做的事,从开始起就别在它上面花费时间和精力。

如果花点时间,妄加揣摩一下2013年创业板泡沫背后的原因。泡沫的初始诱因是IPO的暂停。在此之前,一是创业板新股上市速度非常快,二是前任证监会主席大力宣扬和倡导价值投资,打击投机,导致创业板持续下跌两年。创业板一旦开始上涨后,大众心理开始发生变化:市场不断地寻找能强化股价上涨的原因——跟之前的泡沫很类似。

股价是利润驱动的结果?

富达集团曾经刊登过一幅彼得·林奇的巨幅照片,上面用超大号红字写着他的一个观点:“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有9次经济萧条时期,但是因为利润(指上市公司的总利润)增长了54倍,股市仍然上涨了63倍,利润水平推动着市场的发展。”林奇的这个说法表明了一个市场普遍的看法:股价大致是取决于利润的变化的。也就等于承认,股市的价格波动不是由于投资者的任何非理性行为造成的。

但希勒用数据证伪了这一点。美国股市历史上三个最大的牛市,第一次牛市从1920年至1929年,利润涨了2倍,但股价涨了6倍。第二个牛市从1950年至1960年,利润仅仅增长了16%,但股市涨了2倍。第三个牛市就是从1982年持续到2000年的大牛市了,更无需多言了。

其实回顾一下中国股市,几乎所有的大波动都证伪了这个观点。比如从2000年至2005年的大熊市,利润增长强劲,但股市持续下跌;而2006年和2007年的大牛市,应该不会有人认为它是由利润增长推动的吧?

这个观点错误的根本原因其实很简单:股价如果严重高估,那么利润再怎么增长,都难以继续提升股价;而如果股价严重低估,即使未来增长极其缓慢,股价也会最终回归均值而上涨。再深入一点,希勒认为股价的波动是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巴菲特认为从长期来看,决定因素是市场利率(即折现率)、人们对未来投资收益率的预期和大众心理因素。两人可谓殊途同归。

但是且慢,以上谈论的是股市整体,如果涉及到具体个股,以上逻辑难道也不成立?我们苦苦追寻的不是利润在未来持续大幅增长的个股?答案也是肯定的。对于个股而言,股价背后的驱动因素,依然是巴菲特所说的三大因素。比如贵州茅台,其净利润从2010年的50亿元增长到现在的大约140亿元,而股价却拦腰砍成一半。而万科在2007年股价到达峰顶后,虽然利润年年增长,但股价也不及当时的一半。

中国房地产数据严重失真和缺失是最大的问题

希勒的房地产研究成果,是他的另外一个巨大的贡献。希勒与另一位经济学家一起创立了凯斯·希勒指数,这个指数是通过严谨的方法,构建了从1890年开始的房地产价格历史数据——这类基础性数据,对于投资者而言是极具价值的。国内投资者,稍具点理性态度的,都很明白这类数据的重要性——国内的房地产数据,无论官方的还是其他民间的统计数据,有时候跟实际差距巨大。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官方明知过去的统计方法有重大缺陷——完全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也不敢更改——因为若作更改,房价涨幅的新数据将极大地震撼全社会,所以还是继续玩数字游戏吧——不过这点显然比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要好很多——有专家宣称,依据监测数据,过去十年北京空气质量是逐年变好的。你没看错,他们甚至还敢公开宣称。

这些统计方法的错误,很有可能包括利用平均数法,而不是中位数法来统计房价。房价的统计还不同于财富,因为城市不断地扩大到外围,犹如北京新房价格指数,五六年前统计的是三四环的数据,但现在统计的是大兴和房山的数据。

第二个原因是房价原本就很难统计,而在中国新建楼盘太多,总样本年年变月月新,更增加了统计难度;三是各地房价差距很大,不要说全国,即使是全省的数据,都很难真实客观地反映房价的实际变化幅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没有了类似希勒的数据,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不少投资者依据自己掌握的样本数据,“盲人摸象”了。

所以本书中我们也看到希勒提到中国房地产时,引用了一条严重错误的数据,大意是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国房地产价格从1998年到2004年,年涨幅还不到1%。如果希勒看到真实的数据,一定会大呼中国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

是的,如果中国的经济制度尤其是土地制度与欧美和日本一样,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得出这个结论:中国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破灭在即。假如有机会遇到希勒,我会带他去参观,比如北京郊区的别墅群,询问他是否知道为何这些别墅动辄三四千万元,而隔壁的土地却用来养鸡养鸭而不是也盖成别墅出售——养鸡养鸭几百年的产出都赚不到买这个别墅的钱。中国的土地制度规定了土地用途,唯有政府才有权力变更土地用途。如果我们的土地也都是类似美国那样私人所有,那么比如北京周边的所有土地,农民都会把它盖成房子出售。在这种前提下,如果北京的房价还能涨到目前的价位,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大胆地预测泡沫明天就要破灭。本文无意探讨中国房价泡沫问题,而是提醒我们自己在判断房价走势上,以及房价波动给中国经济所带来的不利后果,都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结合实际——这个实际必须包含土地政策制度的未来种种变化。

猜你喜欢
希勒股价房价
?十不该(股市)
粉粉希勒湖,满满少女心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盘中股价升跌引起持股者情绪变化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股价创股灾以来新低的股票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
2016房价“涨”声响起
25岁母亲背3岁女儿爬遍美国名山
美国国庆节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