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和柴静教我的事

2013-11-25 08:32麻宁
教师博览 2013年2期
关键词:名嘴汪涵卡梅隆

麻宁

年初,我去湖南卫视录了一期《非常靠谱》,汪涵主持。该节目做得雅俗共赏,妙趣横生,虽然是午夜档,收视率不太风光,但仍是评价很好的节目。

我去的那天,节目环节设置得比较丰富,除了四位常设嘉宾外,每个环节都会根据内容的推进请一些相关的讲述嘉宾或表演嘉宾。一个下午一连录了两场,第二场将近尾声的时候,请上来一位老先生。

这位老先生是四川一个专门搜集稀奇姓氏并编纂成册的人,带着他厚厚的两部作品上台展示。按照编导最初的设计,他应该是讲个五六分钟就退场,然后节目就圆满结束了。因为是录播,到最后剪辑出来也许他这段不会超过1分钟,但老先生热情很高,竟滔滔不绝地讲了40多分钟,观众以及台上的其他嘉宾都已经兴致全无了,他还没有结束的意思。更少见的是,一向以“控场”见长的汪涵也没有打断他的意思,反而在很多本可以收住的地方又抛出新问题,引得他又说了一大篇。

最终录完节目已经是晚上7点多,比预计时间晚了一个小时。汪涵设宴款待我们,席间我问他:“那嘉宾讲得并不精彩,内容也无甚出奇,你为何容他讲了那么久?”

汪涵淡然回答:“老先生年纪那么大了,这也许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上电视了,我为什么不让他彻底开心一次呢?成本多么低廉,只不过是40分钟的时间而已。”

那一刻我非常感动。我是学主持出身,在我初入行时,老师或前辈都会把“控场能力”,特别是“控制时间的能力”作为考量一位好主持人的重要指标。但汪涵让我懂得了,所谓的“控场能力”,不过是“术”,成就他的,其实是极大的包容与善意,即在节目里自然流露的人文情怀,这是“道”啊!前者可以造就一位合格的主持人,后者却可以使之成为他们中最卓越的那部分人。

再来说说柴静。今年4月,我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工作,负责联络媒体,安排采访。各大媒体竞相追逐的采访对象,是《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的导演、著名导演卡梅隆。柴静和她的《看见》团队也向组委会递交了采访申请,但没被批准:一是因为《看见》是一个年轻的栏目,不如央视2套的《对话》品牌成熟,也不是《世界电影之旅》《第10放映室》这样的专业电影栏目;二是因为这个节目的播出时长是40分钟,但卡梅隆方面只能提供30分钟的受访时间。

这两个理由十分充分合理,柴静团队也表示理解。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卡梅隆抵京的那天,柴静告诉我们:自从得知卡梅隆住在东方君悦酒店之后,他们就在该酒店的同一层开了一个房间,而且一开就是好几天,为的就是看看能不能争取到一点点采访卡梅隆的机会。

组委会深受感动。恰好在卡梅隆接受专访的前夜,原定专访他的另一家电视媒体自身出了一点儿意外,无法完成采访,这个难得的采访机会,就这么顺理成章地交给了柴静的团队。那天的采访非常顺利、愉快,卡梅隆最后破天荒地聊了50分钟,临走还竖起大拇指对他们说:“今天这位女记者极其专业!”

名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一天就可练成的。在“技巧”和“练习”之外,名嘴之所以成为名嘴,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性格中与生俱来的某些特质,比如自然流露的善良,比如永不放弃的坚持。

(胡 佳摘自2012年11月2日《南国都市报》 )

责编:向 晴

猜你喜欢
名嘴汪涵卡梅隆
离梦想近一点儿
友情是一种最炙热的态度
汪涵甘当娱乐圈“隐士”
汪涵 我希望把生活过得干净平静一点
闭上眼睛数到十
汪涵:从打杂工到名主持
卡梅隆的细节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客观评论台湾「名嘴」
“鱼翅宴”引爆台湾名嘴内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