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周爱勤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 郑州 450014
恶性肿瘤由于进展快、病死率高,许多患者常常产生猜疑、恐惧、孤独、焦虑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生命质量[1]。及时恰当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有效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慰,引导患者正视现实,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在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开展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该科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化疗患者217例,其中男112例,女105例;年龄15~76岁,中位年龄52.3岁。男性患者以肺癌、消化道肿瘤居多,分别为44例和28例;女性患者以乳癌和宫颈癌居多,分别为39例和30例。对照组为随机选取的同期同院年龄20~65岁的健康和非肿瘤人群110例,其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48.6岁。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2组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量化抑郁和焦虑程度[3],在没有暗示的情况下由受试者完成选项。每项测试各有20个条目,各条目为1~4分,得分相加后乘以1.25得总分。分数越高,抑郁或焦虑倾向越严重。健康和非肿瘤对照人群进行一次测试,恶性肿瘤患者在初入院和整个化疗疗程结束时各进行一次。
1.3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心理状况、社会背景等,制定合理、科学的健康教育计划和心理干预措施,采用口头讲解、个别交谈、专题讲座、文字图片等,由主治医师和护士执行并贯穿于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
1.3.1 提高患者对疾病及化疗的认识 对尚未知道诊断的患者,要注意语言恰当,不要在患者面前交头接耳或透露可能是癌症的言词,以免引起患者过度紧张和恐惧。对已经知道病情的患者,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治疗过程,强调治愈的希望。对消极悲观的患者要分析原因,积极做好心理疏导,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正确对待。各种治疗的目的、疗效、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及预防解决措施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以治疗成功的病例为典型,激发患者以自信的心态接受治疗。
1.3.2 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 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他们亲人情感和举止的微妙变化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治疗。亲人的关怀体贴会减轻乃至消除患者的悲观心理,反之则会加重。许多患者因化疗或手术会造成形象改变,要想方设法尽量保持其正常状态,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掩饰,如乳房切除的患者选配特制的胸罩,脱发患者佩戴假发或帽子等,以恢复其自身形象和自信。
1.3.3 解除患者的猜疑心理 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尊重患者,视他们为朋友,主动与之交流。护理工作中要注意文明礼貌,态度和蔼,言谈得体,举止稳重,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启发和鼓励患者说出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示明显的怜悯和同情,与其交谈不要过于小心翼翼,或在背后议论病情。对文化素养好、性格开朗、知识面宽广的患者可以采取不保密的形式,并请患者对治疗及护理措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性格内向、多愁善感的患者采取保密措施。与患者谈心,告知他们随着现代科技和医疗水平的进步,癌症并非是不治之症,通过积极的治疗,大多数癌症的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或完全治愈。
1.3.4 消除患者孤独、绝望心理 癌症患者最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而家庭的支持最重要,亲人的关怀和鼓励是患者战胜疾病的主要精神支柱,因此要调动家属的积极性和在治疗上的配合。同时要注重社会支持系统,如鼓励患者的朋友、同事前去探望,使患者感到亲人和社会都在关心他、爱护他、重视他,帮助其树立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希望。对于年老体弱和亲戚朋友探视少的患者,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鼓励病友间的交流,如一起锻炼身体,谈康复经验,讲励志故事和经历,相互激励和帮助。指导患者学会自我鼓励、自我调节和控制,提高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如参加轻松愉快的社交活动,听音乐,打太极拳等,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进行健康教育,如血液病患者的自我防护,避免碰伤;肺癌患者适当锻炼,防止受凉感冒;消化道肿瘤患者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养成按时进食、定时排便的习惯等。教育患者用乐观的思维方式看待自己的病痛,运用暗示疗法和自我激励的语言排解心中的郁闷。为患者创造安静优雅、温馨舒适、温度适宜、光线充足、干净卫生的治疗环境。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进行分析,应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的差异,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前后SDS、SAS评分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1.5结果
1.5.1 干预前2组SDS、S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干预前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比较
1.5.2 恶性肿瘤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恶性肿瘤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结果比较
由该研究结果可知,干预前恶性肿瘤组患者SDS和SAS较对照组的评分显著增加,说明肿瘤患者抑郁和焦虑的主观感受较一般严重。癌症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和健康,也危害其家庭;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心理和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患者在家庭中角色的转变,这些都促使患者产生忧郁、疑虑、恐惧、绝望等情绪反应[1,4]。这就要求在肿瘤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注重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明显减少,心理状况得到改善。因此,给予患者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希望,可促进疾病转归和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有研究[5]报道,健康教育、护患沟通、同情安抚、社会支持等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作者的观察结果支持上述报道。随着社会发展,新的医学模式和不断提高的护理需求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感、无私的爱心、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以掌握患者千变万化的心理,认真分析并精心护理,努力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1] ven den Bergh RC, Korfage IJ, Bangma CH.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active surveillance[J].Curr Opin Urol,2012,22(3):237
[2] Butow PN, Phillips F, Schweder J, et al.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supportive care needs of cancer patients living in urban and rural/regional areas: a systematic review[J]. Support Care Cancer, 2012, 20(1):1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
[4] 李岳.实用肿瘤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755
[5] Kornery A, Fritzsche K. Psychosomatic services for melanoma patients in tertiary care[J]. Int J Dermatol, 2012, 51(9): 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