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的情感表演艺术

2013-11-21 22:46:49高虹
剧影月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淮剧形体记忆

■高虹

淮剧的情感表演艺术

■高虹

淮剧表演艺术中的情感是指表演者对自己表演的节目所持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即从节目的唱词中获得的不同程度的生理或心理的体验,并以演唱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几十年来,淮剧表演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在舞台上对情感的表达,创作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品,提供了很多好的技巧和经验。但淮剧作为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研究它的情感表演艺术,对培养新人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淮剧是情感丰富的地方剧种,表达情感有它自身的规律和要求,我认为表演者在表达、表现情感时就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身心兼备地投入表演:淮剧表演中情感是不能仅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的,角色的情感还必须靠演员的情感去体验、去感受、去表达。演员必须投入人物的规定情境,想人物之所想、急人物之所急、苦人物之所苦、乐人物之所乐。这里需要调动演员的生命感觉与情感体验,即所谓的“情绪记忆”。也叫“情感记忆”、“激情的记忆”。指演员创造角色中调动自己过去体验过的感情和激情的记忆,唤起人物相应的情绪与情感。情绪记忆在表演创作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也是内心创作的最好素材、心理技术的重要手段。通过运用情绪记忆,演员可以唤起同角色在某种规定情境中相类似的情感和激情,有助于演员体验角色,同时还可用情绪记忆的活生生的材料加以补充,使体验具有魅力和感染力,使演员的创作丰富而完整。为了丰富演员情绪记忆的宝库以备创作时应用,演员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地积累、储备自己体验过的种种情感和激情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种种细节。淮剧表演的实践说明了有一条道理:凡是演员全身心投入表演,将自己的生命体验、情感记忆融入表演中的,就一定会感动观众;反之,如果演员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感受,程式化的去做表演,那就一定打动不了任何人。

二是动作与情感相协调。通常认为戏剧的表演要素主要是演唱、动作与情感,自然还有故事情节和思想。动作是戏剧的中心,情感是戏剧的核心要素。然而演员在创作时入手的必须是动作,而不是情感。演员主要靠动作唤起情感表达思想。这二者结合,即形神兼备。形为先、神韵超乎其表;神韵为主、寓于形,融成一体。若有形而无神韵,神采即脱格。故形神兼备,神似胜于形似。演员要做到神韵超乎其表,就必须跨越形似,跨越外部演戏的层次,进入灵魂的刻画——创造人物不能仅仅靠唱好词、做好外部动作,还必须全面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内心变化。然而,人们在天性中的感情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而表演中的感情却不能完全靠意志产生。动作与情感的区别在于,动作是由本人意志决定的,是有目的:即我想这样做,就可以这样做,任何动作都是由人的意志掌握的,而情感则不是由意志产生,有时恰恰与意志相反,如我不想哭,使劲控制却大哭起来,我不想生气却生气了,不想妒忌而妒忌了。情感是抓不住的,不能召之即来。动作是情感的捕获器,是情感的诱饵,情感是动作的结果。因此,掌握情感表演的正确方法是进行有效的形体动作表演。在表演中不要直接表演感情,而是立即表演动作。演员不要挤感情,而是积累情感,不是极力表现情感,而是根据情节控制好情感。因此,不要硬挤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想到的应该只是怎样正确地按照剧本所提供给我们的规定情节,在其中执行形体动作。因此,在创作中,演员一方面去真实地完成最简单的形体任务,同时还要进行着巨大的内心工作——考虑、感觉、理解、决定、想象和感受许多情境、事实和关系,这样演员从最简单的外形的物质一面开始,自然地逐渐地接近于内心的心理精神的一方面,并带动着情感与思想。决非单纯为形体动作而形体动作。形体动作的意义归根结蒂在于,它迫使我们的心理内容去幻想、去证实及补充这一形体动作。我们以通过动作的逻辑与顺序去认识和激发情感的逻辑与顺序。从而做到从人的形体生活的真实达到人的精神生活的真实。形体动作细节上的真实可以带来思想、情感和体验的真实,而形体动作的一个很小的不真实也可能导致情感、思想与想象上的很大的不真实。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感动人的关键点不在于形体动作本身,而在于这种动作能帮助我们激起一种心理感觉,作为起动、诱饵、桥梁,动作可以诱发情感,传达思想,塑造性格与人物形象。因此,在进行表演时,演员要停止使用那些表现情感的动词:忧郁、愤怒、怜悯、爱、恨、失望、快乐、卑视、烦躁,等等。演员应该运用表现心理动作的动词:考虑、训诫、请求、安慰、责备、要求、道歉、警告、承认、隐瞒、拒绝、夸奖、谩骂等。并应学会机智地将心理动作转变为形体动作。因为表演者的形体动作是角色精神世界的外界表现。我们形体动作的表现方法是体现的方法,并非孕育思想和叙述自己意图的方法,不是思想的持有者,而是思想的表达者。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演员都不可以寻找表情的形式来表达动作,否则将堕入匠艺和公式化演技的泥坑里去。表达情感的表情形式应当在动作的过程中自行产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总结的行之有效的“形体动作方法”(即在动作中分析剧本与角色)就缘于这一原理。

三是力求做到声情并茂。我参加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在剧目《鸡村蛋事》担任独唱。在作为一个科班出身并从事戏曲表演教育多年的我看来,演唱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声情并茂,但开始工作却对剧情一无所知,这个“情”字该如何通过声音表达。我每天准时和导演、乐队及演员同时到达排练场,认真聆听观看导演提出的要求,并虚心听取此剧作曲宋吉华老师的意见。第一段独唱表现大学生女村官常萤萤带领村民们生产绿壳鸡蛋,由最初的兴旺到迅速地降温而引发的感慨,我觉得,每一句唱词都是不同情绪的体现,第一句“绿壳鸡蛋热一阵”,声音要略高亢,充满喜悦的激情。第二句“绿壳鸡蛋又降温”,声音稍压抑,带有遗憾的情绪,后两句“莹莹路,怎么走?学子奋斗在乡村….”情绪有彷徨、担忧、无助到坚定希望,声音随着情绪逐步高涨。第二段独唱表现常茧茧为了鸡村蛋事,独自在家乡创业奋斗而遭男友的背叛抛弃,在其还蒙在鼓里的情况下相约咖啡馆,久别相逢、情深意浓,千言万语只在几句唱词里体现,“盼你盼了多少月,等你等了多少天,我依旧爱你,你是否改变….我还在老家,你是否思念…”,声音缠绵含蓄,音裹字,最后一句清唱结合胸腔共鸣,尾音结束时控制气息,将情送至音落。

四是学习吸收其他剧种的表演技巧。在表演实践中我收集了一些著名的名歌及通俗的作品,能从中寻找一些相通之处,如著名歌剧“小二黑结婚”里的名段“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声腔里流露出的爱慕、羞涩,和我在《鸡村蛋事》剧中第二段独唱有着相似之处。在演唱时便借鉴了其中某些特点及技巧。我成功了学习吸收其他剧种的表演技巧,使淮剧表演既继承了传统又进行创新。我先后获得江苏省首届淮剧演唱大赛专业组铜奖、第五届江苏省戏剧红梅奖银奖(金奖空缺)、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优秀伴唱奖,在舞台上的表演都得到了专家、评委及业内人士的肯定。

总之,一个好的淮剧表演者要正确处理好声腔、动作与情感的关系,才能用心灵去演唱,做到心中有情、声从口出、情随声来。

猜你喜欢
淮剧形体记忆
淮剧小镇:古韵悠悠淮乡情
华人时刊(2022年23期)2022-05-10 08:19:56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江苏教育(2020年50期)2020-08-26 03:30:32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西夏学(2017年2期)2017-10-24 05:35:08
记忆中的他们
鸡霉形体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7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海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4-15 22:28:55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倪家凤淮剧演唱会在宝应举办
剧影月报(2011年5期)2011-03-28 0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