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瓶颈在哪里?

2013-11-21 22:46:49孙昕昱
剧影月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喜剧电影喜剧成本

■孙昕昱

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瓶颈在哪里?

■孙昕昱

小成本喜剧一直是电影类型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06年《疯狂的石头》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众多电影人试图借鉴该片的成功在电影市场中“以小搏大”,然而客观情况是跟风者众,成功者寥寥,本文试图分析这类影片的成败得失,进而对小成本喜剧的创作提出个人观点,希望能对这类影片在遭遇发展瓶颈的困境下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喜剧精神 小成本喜剧

1959年,在建国十周年之际,一部名叫《今天我休息》的电影上映,让全中国万人空巷,剧中主人公马天民这个名字成为了新中国优秀民警的代名词;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之际,《瞧这一家子》让一对父子搭档成为中国喜剧新的代言人;1983年,一部吴语方言电影《小小得月楼》不仅在江浙一带乃至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喜剧总是在娱乐了观众的同时以其诙谐幽默的精神力量来感召观众,弘扬真善美的人性追求。回顾新中国当代的喜剧传统,与时代总是有很高的贴合度,与大的历史背景相呼应,主要集中着眼于在大的历史转型期下,时代带给小人物的生存困惑,关照平民的情感诉求,并将其上升为一个重要的创作因素。

一.二十一世纪中国喜剧电影创作的局面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喜剧电影比较成功的、形成品牌效应的类型大致有如下几种:冯小刚的冯氏喜剧,主要是市民喜剧,体现小人物的世俗的智慧,多以情感为着力点,诙谐幽默的语言方式是主要特征;宁财神的穿越喜剧,主要手段是时空穿越,借古代人生活来体现现代人的趣味与价值观,后现代的拼贴杂糅为主要特征(港产无厘头喜剧的本土化);宁浩的喜剧,主要是情节喜剧,主要手段是对欧美喜剧类型化元素的模仿,奇巧的情节是主要特征,兼具地域特色的喜剧元素。而港产喜剧,仍然以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男女情爱和古装喜剧,情节套路和搞笑手法没有多少创新,现代喜剧多为都市轻喜剧类型,古装喜剧基本是延续闹剧恶搞的方式,产量不低,水准不高。这些带有明显地域或导演个人风格的喜剧,都十分准确地考虑了大众的审美取向,对观众的需求做到了很好的把握。

近年来国产小成本喜剧的崛起可以追溯到2006年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一部不到300万投资却取得了2300万电影票房,整部影片可以说是一次欧美类型元素的本土化改编,却又非常贴合本土观众的需求,虽然被认为是模仿了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但是比《三枪拍案惊奇》这样生硬的移植要高明许多。无论是从主题还是从缜密的多线索叙事,完整的情节结构,交叉的人物矛盾,都做的非常准确到位,芸芸众生,市井百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如此,这部电影能够在票房上得到很好的回应,从而开领了小成本喜剧的先河,之后中国的电影市场便出现了一股小成本喜剧电影的风潮,都试图以小搏大,期间出产的影片不乏明星大腕,商业宣传也是不遗余力,但是只能说跟风居多,佳作甚少,很多所谓的喜剧电影也只能算是打着喜剧的招牌,以春晚小品化的拙劣桥段和对香港闹剧式喜剧电影的生硬抄袭、模仿而已。中国电影界的聪明人很多,都看到了小成本喜剧的前景是广阔的,但是想要获得口碑与票房的成功,却很少有人能找到成功的金钥匙。《疯狂的石头》往后,为什么那么多小成本喜剧电影纷纷落马,观众与评论界骂声一片?以下观点希望能提供一些思考。

首先在于大多数跟风之作在表现方式上更多地只注意到电影的形式感而忽略了电影本身。电影本身是一门叙事艺术,而喜剧更是需要与观众进行互动才能得到相应的效应,这就决定了电影需要更为直接地与观众建立情感关联,如果观众无法理解某部喜剧欢乐的方式,则无疑宣告了这部影片的失败。所以客观,间离之感,被强烈的代入感取代,成为一部喜剧影片不可缺少的,观众对于故事情节,人物的关注,让高投入大制作成为次要甚至可以忽略的部分,这就给了小成本喜剧更多在内容上深入拓展的空间,给出更多电影人参与的可能性。其次,小成本电影要想获得成功,也就有了一定的难度,一定要在故事本身下足功夫,而中国电影人在讲故事层面总是不如欧美的类型片做得游刃有余,略为成功的导演依旧还是流连于使用镜头传达情绪,不成功的导演便更多失败于生硬的台词,牵强的情节发展,刻意光明的结尾,拘于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不自然。所以在这个层面,给小成本喜剧的成功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就决定了在《疯狂的石头》之后,很难有在聪明劲上的超越之作。

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悲观地去看待小成本喜剧的发展,毕竟在之后的跟风而起的喜剧片里,出现了《高兴》、《人在囧途》、《千钧一发》这样较为优秀的电影。《高兴》就讲了一个贫穷小人物的富足,在大城市中建立起来的卑微但却顽强的幸福感,在这个同时,用极其荒诞的方式嘲讽了当今社会的教育、司法、医疗等社会中的不公平。在角色的刻画上,每个人物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气质,但过于卡通化的处理也呈现出些许不足。但是当观众看到带着强烈的幸福感和对梦想几乎迷恋的执着的主人公高兴,最后放飞了那架几乎不切实际的飞机,五富奇迹般得以起死回生,这样一种充满超现实色彩的结局处理,更是将对现实的某种妥协和谐地融入一个光明却悲伤的结尾,平添了一种被现实世界抛弃的心酸的意味。《人在囧途》则以公路片的样式,以春运为切入点,一贫一富两人互为参照,最后召回人性可贵之处,作者想让观众在欢乐的同时对正义、诚信、亲情这些几乎主旋律的字眼有认同感,但是影片的意图总是过于明显,总显得做作而不够自然。这两部片子在剧作上都略显平庸,反而《千钧一发》以纪实的风格略胜一筹,情节因为独特的故事背景,以一种独特的地域魅力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加上融合了犯罪,涉及公安这个特殊的群体,以一个拆弹的故事为始终,使得小人物在大事件中的“轻”与“重”从一个隐性的体悟层面凸显出来,整部影片黑色幽默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在人物上,老鱼这个人刻画得毫不夸张,鲜活而有生命力。在使命面前,个人的无可选择,即使付出再大的牺牲,舆论百姓对于事件的关注,多也只是停留在好奇的心理,惊心动魄的犯罪动机和过程,似乎远比如何解决更有吸引力。而那些真正的英雄也只是会被大的程式化的官方荣誉所淹没,整部影片对于个人价值的分量进行了别有意味的思考,个人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佳作,比那些故作深沉,在思想上刻意拔高的作品更有感染力。但影片单纯的拘泥于排弹这个故事,有一些情节上的重复,似乎也弱化了冲突,作者在某些段落试图尝试借鉴了好莱坞经典的倒计时模式,但是整个故事仍有拖沓之感。

二.当下小成本喜剧发展的瓶颈

“概括地说,喜剧的基本特征是:遵从滑稽突梯的艺术规律,运用各种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把戏剧的各个环节,诸如语言、动作、人物的外貌及姿态、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情节等均加以可笑化,使得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愿望与行动、目的和手段、动机与效果相悖逆,相乖讹,从中产生出滑稽戏谑的效果”。

将黑格尔这段关于喜剧的基本定义放在这段的开头实乃无奈之举。遍观近年来中国电影当中能够走进院线的所有小成本喜剧,我不得不佩服当中绝大多数电影创作方那种“无知者无畏”的强大精神力,看看这些标榜自己是喜剧的电影创作方,企图从对电影的鉴赏力尚处于启蒙阶段的中国观众口袋中掏出几十块不菲的电影票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对照一下上面的定义,你们的电影是喜剧吗?也许这样的悲哀不仅仅是电影创作者的低能导致,大量企图通过电影来挣上一票的电影投资方,更是将这个时代金钱至上、娱乐至死的不负责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一再地放大在公众的面前,并以金钱的诱惑成功地绑架了电影的创作者。

当我们在批判了这些从创作动机到创作过程都拙劣不堪的所谓的喜剧的同时,也试图找到一部成功的小成本喜剧的创作规律。其中从创作者的角度,我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两个重要的方面:

1.现今社会因为价值观混乱、信仰缺失、文明的发展迅速与制度完善滞后的不对称等所带来的种种离奇可笑之事是创作的来源。小人物正是在面对社会问题失意和生存夹缝中,才能迸发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与激情,人物这样的存在无疑给影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挥起点,情景所迫所做出的啼笑皆非的举动,能够使得影片在这些社会问题的映射之下,让观众能够在观影的同时感同身受,从而更好进入影片的情绪,更能理解建立在影片之上的喜剧逻辑,而不会有不知所云之感。

2.“接地气”是喜剧提高审美价值的必须条件(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对地域文化特征的深刻了解);上文所述的几部优秀作品,都分别抓住了某些地域地点予以展开。《疯狂的石头》的重庆,《疯狂的赛车》的闽南(并不成功,完全失去了《疯狂的石头》那种对于地域精准的把握和与情节融合在一起的浑然天成),《高兴》中的西安城,主人公身上土生土长的力量,西安汉子的朴实善良执着美好,让影片有了一种向上的基调。《千钧一发》中的齐齐哈尔,因为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曾经的日据城市,解放后仍遗留着地雷和炸弹残留,封闭落后,使得主人公能够在一群愚昧的市民中,以一个业余爱好者对炸弹略知一二的普通人身份,参与到了涉及群众生命安全的拆弹任务当中,人物参与到大事件的被动感和最后的英雄的荒凉感和孤独寂寞感都来于这种特殊的地域特点。

3.题材和喜剧形式感之间的统一是结构的原则和基础,如何区分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在形式感上的细小差别,并运用不同的喜剧元素进行对题材的创作与加工;这是比商业包装更加重要的高级包装技巧。《疯狂的石头》采用多线索叙事的结构方式,能更好的将混合了多种类型元素的复杂曲折的故事娓娓道来,并且能让观众看的懂,看的津津乐道,就是一种成功。但是这个基础之上的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高兴》混合了抒情、歌舞、喜剧、闹剧、无厘头多种喜剧元素,以杂糅与拼贴的方式讲述了那么一个荒诞十足的故事,细细看来并没有什么大的硬伤,而绝大多数对于香港喜剧进行拙劣模仿的作品,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创作者只看到了港产喜剧当中的“形”,却难以体会港产喜剧当中那种独特的香港无根文化所包含的“意”。在这里,我要提出一种观点供大家讨论,那就是在电影类型化的过程中好莱坞在所有电影类型上都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范式,港产电影一直在类型化创作上学习好莱坞,港产喜剧的代表人物周星驰的喜剧都从伍迪·艾伦和金·凯瑞的电影中汲取大量的养分,所以当我们现在的一些电影创作者还在模仿和抄袭港产喜剧的时候,能不能把眼光投向好莱坞呢?!

4.创作者能区分喜剧的批判精神、乐观精神与娱乐精神庸俗化的区别,才能更好地引导观众的审美趣味。这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电影之于观众不是一种单方面的输入,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电影的导向性是不可忽视的。现今社会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平面媒体都抱着娱乐至死的精神将各种娱乐文化刻意庸俗化甚至恶俗化地狂轰滥炸之下,公众视线与审美趣味已经在不断偏离正确的轨道,电影决不能也走到这一步,这对当今社会正在不断增温的电影文化不亚于是一次断腕的伤害。

本文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有幸和《千钧一发》的导演高群书有过一次交谈,首先笔者说明自己认为该片是一部小成本喜剧,高导点头认同,当笔者再问高导,这部影片似乎透露出一些对于现今中国公安部门做事效率低下、办案手段简单、行政体制僵化的揶揄与嘲讽的时候,高群书导演微微一笑说:首先,这个故事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其次拍这部戏的时候所有警察的角色只有一个是专职演员饰演,其他都是真的警察参演,之所以能得到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因为他们认为我是在拍一部主旋律的电影。我先是一愣,随即从高导演的微笑中品味出一丝狡黠的意味,我豁然开朗,原来主旋律是能拍成喜剧的,而且还能容下些许黑色幽默。

猜你喜欢
喜剧电影喜剧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河南电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从《羞羞的铁拳》看国产喜剧电影的突破与革新
新闻传播(2018年14期)2018-11-13 01:12:34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喜剧世界(2017年24期)2017-12-28 03:21:56
2017年法国喜剧电影回顾展开幕在即
齐鲁周刊(2017年24期)2017-06-30 21:29:07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3:53
回眸2015中国电影:喜剧电影改朝换代
华人时刊(2016年3期)2016-04-05 05:56:33
《欢乐喜剧人》
动作喜剧电影周
电影故事(2015年30期)2015-02-27 0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