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娟
京剧脸谱的色彩
■朱华娟
京剧艺术是中国国粹,于2010年获选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在文学、表演、唱腔、锣鼓、脸谱、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比较规范的程式体系。舞台表演精致细腻,唱念做打无一不体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底。各种丰富曲折的剧情所阐述的深刻文化内涵,也为之增色不少。
京剧艺术涉及面较广,本文避繁就简,单从京剧表演艺术的色彩运用方面,进行初步分析与论述。旨在更好地展现京剧艺术的魅力,引起人们对京剧艺术的关注与热爱,继而促进京剧艺术的发展与弘扬。
京剧舞台上生动的表演、艳丽的服装、精致的妆容,都给予观众美的享受。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一个又一个图案丰富、造型夸张的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图案的艺术,根据不同的角色,在演员们的脸上描绘出不同的色彩与造型。通过这些造型,开宗明义地告诉大家舞台人物的性情特征,这种直观的表现手法,深受广大京剧爱好者的喜爱。其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的艺术风格,也得到了海内外艺术界人士的广泛认可与拥护。
京剧脸谱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不同的色彩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话语。观众不用费心猜测与判断,通过角色脸谱的色彩便可辨别出他的忠奸善恶。在不同色彩的影响冲击下,观众不自觉地深入剧情理解人物。脸谱的这种感染力与感官刺激,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这是京剧表演艺术绽放出的独特魅力。
京剧脸谱中描绘出的花纹与色彩是非常丰富的,其基础色调为红黑白三种。当然,除了这三种基色调外,还有另外十五中颜色为辅助色调,起点缀的作用。基础色与辅助色相互映衬相互配合,构成一个个色彩鲜明的脸谱,人们根据颜色便可很容易分辨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情况下,白脸多表示奸臣;红脸是忠义之士;黑脸则是刚正之人。比如曹操是白脸的代表人物,关羽就是红脸的代表人物,而包青天则是黑脸的代表人物。不同色彩所占比例的不同,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大奸大恶之人的脸谱基础色多为白色,而白色的面积越大,就代表人物的凶险与奸恶性质越强。
除了用不同的色调来表现人物之外,京剧脸谱还运用形状各异的图案,更为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形象与道德特征。比如,把秉公正直的人物,眼睛画得细长;把嫉恶如仇的人物,眉毛化成剑眉;而那些奸诈的小人,则将其眼睛画成三角眼。
这些不同的色彩与图案组合形成的脸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向观众传递着不一样的审美体验。一部好的京剧表演作品,需要各方面的完美配合。脸谱色彩的运用与描绘,就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使得舞台上呈现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更加完整。
在生活中,我们对色彩的运用与处理大都是比较和谐,并且是在可以接受范围内的。但在京剧脸谱中,色彩的运用却是极其夸张的。
京剧脸谱里常常出现大红或大白等颜色,或者是大花碎花等图案。这种夸张的组合与搭配,在色彩运用学中是极其少见的。但这样形式夸张的运用,却大大地增强了京剧舞台效果,烘托了主题。这些脸谱,不仅让欣赏者对人物的性格有所了解,更让演员的表演深入人心。
如今,京剧脸谱中夸张的色彩运用,正逐渐的被现代人们所认识,并渗透于其它领域的创作之中。这种手法虽不适宜大范围推广,但在某些领域进行恰当的使用,却能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与魅力。
除了色彩的夸张手法之外,京剧表演艺术中还经常采用色彩反差的处理。细心的观众会留意到,在同一个舞台上,不同人物的服饰与脸谱,色彩反差都非常大。我们深究其原因,便会发现如下几点。
这些反差色彩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舞台效果,将不同人物的情感,通过各自的色彩直观的传递给了观众。在那小小的舞台上,观众通过对色彩的关注,便能很容易的理解人物,甄别善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剧情,对所要表现出的主题产生共鸣。所以在京剧表演艺术中,大胆启用色彩反差也是它的特色之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命相学一说,通过人的相貌便可预测前程未来。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灵验,在京剧表演艺术中,确实有着相关的体现。人们很容易看懂京剧脸谱中的色彩语言,而这种语言也给京剧艺术增添了无穷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
京剧表演艺术中的色彩运用,只是其魅力展现的一个方面。单从这一个方面,我们便看到了它深刻的内涵意义。当前,由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挤占,人们对京剧艺术的重视程度大不如前。如果任其走下坡路,任其滑入谷底,将是我们民族文化无可挽回的损失。我们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共同保护这项传统古老的表演艺术。使得京剧艺术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所喜爱。期待京剧舞台上可以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更好地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1]安葵.京剧表演艺术的守格与创格[J]戏曲艺术. 2011-05-15.
[2]安玲.从传统京剧的衰微看艺术形态的边缘化[J]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2011-03-01.
[3]汤露.京剧脸谱的视觉符号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 2012-06-07.
[4]左克.浅析京剧脸谱的层次内蕴[J]文学教育(上). 2012-05-05.
[5]董晓丽.从京剧服饰色彩看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观[J]艺术教育.201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