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评价

2013-11-20 08:26许传通
海军医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认知障碍全麻硬膜外

许传通

术后认知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手术后患者由麻醉引起的认知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记忆受损、焦虑、精神错乱及人格改变等,皆属于轻度的认知障碍(MCI)。通常POCD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于老年手术患者,POCD的产生与麻醉方法的选择之间的关系,仍是临床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观察分析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本院86例手术患者,男56例,女30例;年龄62~81岁,平均73.5岁,均为ASA Ⅰ~Ⅲ级,均无明显的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或精神疾病(包括服用精神类药物)。手术时间均在2 h以上,均为初次手术;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34例,高中以上32例,大学以上2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全麻组和复麻组,各43例,全麻组采取全身麻醉,复麻组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和神经心理学测试,观察对比2组麻醉效果及术后6 h、1、3、5 d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血清TNF-α浓度及MMSE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2.1 全麻组 使用全身麻醉,术前常规给予2 mg/kg苯巴比妥钠和0.02 mg/kg阿托品进行肌注,采取喉罩麻醉,使用0.1 mg/kg咪唑安定、2 mg/kg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患者入睡后常规应用0.5 mg/kg的肌松药罗库溴铵,再进行气管插管,成功插管后使用机械通气,给予吸入1%~3%的七氟醚,并维持麻醉。

1.2.2 复麻组 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采取L3/4间隙穿刺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其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麻醉前,先输入500 ml平衡液。选取两侧髂嵴的最高点作为连线,与脊柱相交处,进行L3/4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后,随即注入0.5%的布比卡因1.8 ml的混合液,内含0.75%的布比卡因2 ml,10%的葡萄糖液1 ml,其注药速度控制在0.2 ml/s,接着向头侧方面置入3~4 cm的硬膜外导管。将麻醉平面调节在T6以下。若平面欠佳,再向硬膜外注入2%的利多卡因。待收缩压低于90 mm Hg或血压下降超过30%,给予10 mg麻黄素注入,采取左侧卧床15°~20°,尽量将腹部推向左侧,减少发生仰卧位的综合征。以上操作均根据SPO2、HR、RR、BP、PETCO2及手术的刺激强度等情况对麻醉药的浓度进行调整。常规维持麻醉深度,在手术结束前1 min停药,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麻醉效果等信息,进行观察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术后MMSE评分 2组术后6 h、1、3 d的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5 d的MMSE评分与麻醉前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麻组术后6 h、1、3 d的MMSE评分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术后6 h,1、3、5 d的MMSE评分比较(分,x±s)

2.2 2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 2组术后6 h和1、3、5 d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6 h,1、3、5 d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例(%)]

2.3 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浓度比较 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浓度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2组间不同时间点术后血清TNF-α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见表3。

表3 2组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浓度比较(mmol/L,x±s)

3 讨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于老年手术患者,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血症、心肺转流、低氧血症、全麻药、低CO2血症及低血压等。全身麻醉药与硬膜外腔阻滞复合的镇静药物,尤其是苯二氮卓类,对于术后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比单纯硬膜外腔阻滞要高[1]。本研究发现,2组患者在术后6 h的MMSE评分明显下降,术后1 d开始MMSE评分有所回升,因此,术后短时间内出现认知功能的改变较为明显。本研究中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在术后5 d的MMSE评分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认知障碍发生率为全麻9.3% ,复合麻醉2.3%,术中的麻醉平稳程度、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的选择及术中相关注意事项等,均决定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与低血压及低氧血症等发生有关,而复合麻醉具有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明显降低了低血压及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有效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2]。综上所述,麻醉方法的不同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影响,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较低,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志莲,张旭彤,刘华程,等.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36(6): 573-575.

[1] 李凤林,赵志英,张永林. 3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急性期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5): 49-51.

猜你喜欢
认知障碍全麻硬膜外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老年抑郁症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