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乐强 (蓬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 蓬莱 265600)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择期手术老年患者120例,男82例,女38例;其中75~85岁95例,85~90岁23例,90岁以上2例;ASA分级:Ⅱ~Ⅲ级。全部病例均合并一种以上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支气管炎等。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膀胱手术、子宫手术、肛周手术、下肢骨科手术等。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ASA分级、手术种类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开放静脉,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等生命体征。患者取侧卧位,观察组采用BD Durasafe联合穿刺包经 L2~3、L3~4、L4~5棘间隙行硬膜外穿刺,Whitacre 腰麻针经 17 G硬膜外针刺入蛛网膜下腔,穿刺突破硬脊膜后注入0.5%罗哌卡因;3.33%GS混合液2~2.5 ml,退针。对照组采用16 G硬膜外穿刺针并置管经 L2~3间进针,注入0.5%罗哌卡因;3.33%GS混合液2~2.5 ml。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和肌松效果,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
1.3 观测指标
1.3.1 阻滞起效时间 针刺法测试感觉运动阻滞情况,并分别记录感觉、运动的阻滞时间:以用药后感到下肢麻木、发热为感觉阻滞时间,以下肢无力为运动阻滞时间。
1.3.2 麻醉效果分级 镇痛效果:优:未应用任何辅助药物;良:轻微疼痛,辅助应用咪达唑仑静脉注射;中:明显疼痛,需要辅助应用咪达唑仑联合阿片类药物静脉注射;差:镇痛效果不满足手术需求,改为全身麻醉。肌肉放松效果:优:肌肉松弛,手术操作顺利;良:肌肉较紧,但手术尚可进行;差:肌肉紧张,无法展开手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以s表示,行 t、χ2检验。
2.1 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对比 观察组较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显著性缩短,阻滞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镇痛效果:观察组优51例(85.0%),良7例(11.7%),中2例(3.3%),差0例,优良率为96.7%;对照组优36例,良14例,优良率83.3%;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肌肉松弛程度:观察组优55例(91.7%),良4例(6.7%),差1例(1.7%),优良率98.4%;对照组优39例(65.0%),良13例(21.7%),差8例(13.3%),优良程度86.7%。观察组镇肌肉松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对比( s,n=60)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对比( s,n=60)
运动观察组组别 阻滞起效时间(min)感觉 运动阻滞持续时间(h)感觉2.43±0.24 2.3±1.03 3.94±0.57 2.6±0.6对照组6.83±0.32 11.78±0.97 3.04±0.33 2.1±0.4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内血压(MAP)、心率(HR)的变化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及手术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的变化(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的变化(s)
109.2±12.1 109.0±12.0 128.4±13.3对照组 119.3±12.4 104.5±10.4 136.3±8.9 DBP(mmHg)观察组 76.0±8.3 76.0±7.3 83.0±9.2对照组 75.3±8.1 75.1±8.2 82.1±8.0 HR(次/min)观察组 85.0±9.2 73.1±5.9 82.2±11.1对照组指标 组别 麻醉前 麻醉后 术后SBP(mmHg)观察组87.2±10.16 72.0±8.4 83.0±8.8
2.4 不良反应 手术后观察组出现低血压4例,心动过缓2例,恶心呕吐2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9/60);对照组低血压5例,心动过缓3例,恶心呕吐1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7%(10/6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组织、器官处于退行性改变的状态,生理机能也明显减退,人体心脏功能储备和对缺血、低氧的耐受性降低,体内脏器的反应性降低,麻醉的耐受性较差〔1〕。老年人常常伴有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疾病,心血管调节能力差,容易发生严重的血压波动,增加了麻醉的风险。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性高、便于调节、麻醉效果确切的方法和药物在高龄患者手术中至关重要。
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效果确切,麻醉深度容易掌握,安全性高。其缺点为诱导时间长、较难掌握合适的局麻药物剂量。腰麻则具有阻滞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等优点,但药物容易吸收,不能连续给药;麻醉深度控制性差。二者联合应用可扬长避短,表现出阻滞起效快、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征〔2,3〕。在手术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还可通过硬膜外后续给药,保证麻醉效果的连续性〔4〕。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局麻药物,对粗大鞘膜神经纤维阻滞缓慢而弱,具有明显感觉神经阻滞先于运动神经的特点,有利于心血管中枢的代偿,能够较好地维持血压的平稳,利于麻醉深度和循环状态的控制。本研究提示,罗哌卡因和GS混合液行硬腰麻醉并不增加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安全性较高〔5〕。
1 韩乐强.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老年病人手术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221-3.
2 徐晓栋,居福宏.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1;(7):856.
3 宋晓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5):82-3.
4 吴学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8):57.
5 汤介红,吴艳梅,朱小平.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J〕.2009;31(4):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