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代华,杜 华,彭彦铭
(湖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过去的生存需求向追求生命质量转变[1]。人民对健康观念的转变,逐渐使体育娱乐、体育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使越来越多的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运动健身中来,在此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应运而生且迅速发展。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这是每一个院校领导、教师和广大社会体育专业在校生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然而,从目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总体形势上来看,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太理想。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基本上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大部分学生选择教育部门、公务员、军队、读研、企业、自主创业等,另外一少部分学生则未在短期内就业。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影响着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发展,而且也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生存与发展。要改变目前这种就业现状,则必须对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变对策,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今后择业、就业时提供理性的指导,对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湖北师范学院2007~2013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其中2007届45人、2008届45人、2009届63人、2010届23人、2012届24人、2013届56人。
1)文献资料法: 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了2004~2012年期间中文体育类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文献,以及各类相关的报刊杂志。
2)问卷调查法: 围绕影响社会体育学生就业有关问题制订了问卷,并发放问卷56份,回收55份,其中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为94.5%.
3)访谈法:就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问题,对主管毕业生的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3人进行了访谈。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能服务于社会体育领域中的高级专门人才[2]。人才的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的,是通过就业来检验的,社会需求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仅可以检验人才的培养质量,还有利于设置更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了解湖北师范学院历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湖北师范学院社会体育专业2007-2012届已毕业生从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对2013即将毕业的学生从就业意向预测及择业标准方面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从我校就业办公室和体育学院的相关部门对社会体育专业2007~2012届218名已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表1 2007~2012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 N=218
注:“其他”就业去向中包括灵活就业人数和未就业人数。
表2 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通过上面调查结果(表1、表2)可以看出,2008~2012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社会体育领域工作的学生相对较少。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少部分都进入了教育部门,其中包括资教生,其次是考公务员,由于录用比例低,就业人数很少,进入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比较多。由此可见,目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在社会体育领域上还没有占据一席之地,致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大量外流,从事着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职业,这不仅是专业人才的浪费,也是对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和进步提出新的挑战。
2.2.1 2013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预测 为了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对湖北师范学院即将毕业的2013届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共5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表3)。结果显示:在工作单位选择方面,选择进入学校和考公务员的同学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少数同学则选择读研究生,只有极少数同学愿意选择企业及其他单位。
表3 2013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单位选择意向调查情况 N=52
2.2.2 2013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择业标准 为了了解学生的择业标准对2013届学生进行了择业标准的调查(表4)。结果显示:在毕业生的选择中,经济收入是作为择业条件的第一位,而发挥个人特长和实现个人报负则只占很小的比例。通过这我们不难看出,在市场经济的年代,大部分学生都将收入和待遇放在首位。好的收入和待遇在这个社会来说,对每个人都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公务员和学校教育工作都是相对稳定和待遇不错的工作,因此成为了大多毕业生的选择。
表4 2013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择业标准调查情况 N=52
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其就业情况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大众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与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增长,社会体育领域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但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因为在我国,居民的健身观念、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等方面都不完善。而政府部门目前也没有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设立明确的工作岗位,没有稳定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造成有需求但没法定岗位的怪圈,致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不得不走出社会体育的圈子,另求他业。这样就造成了许多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部分从事别的行业。
3.2.1 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学校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过于细化,难以形成优势和特色[3]。就我校来说社会体育专业学习的课程很多(如公共课,专业理论课、技术课等,共计60余门,其中各占近1/3),但是许多课程都只是开设一个学期,很多同学学过之后就会忘记。这就致使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宽泛而薄弱,表现为学生的统一性突出,灵活性较差,专业技能水平低。不利于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开拓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专业能力,不利于学生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处境。
3.2.2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实效 现在学校虽然加大了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但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学校虽然都设有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但就业指导工作做的并不全面。就我校来说,虽然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教导学生在今后如何找工作,以及一些找工作的技巧。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开设过早,在大二时已开设,而且都是理论指导,缺乏实践操作过程,因此并没有得到学生的高度重视,很多学生觉得找工作离自己还很远,于是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期间根本就没有认真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也缺乏找工作的技巧。其次学校应该主动邀请一些用人单位来学校进行就业讲座、开招聘会,努力把自己学校的学生推荐出去,而不是坐在家里等待用人单位主动上门招聘。总之,如何调动社会人力资源中间机构参与,如何提高就业率,还需要学校完善就业政策,增强就业指导工作,以适应社会体育专业的长远发展。
在就业问题上,毕业生对自我认识、自我定位不清。毕业之初,部分毕业生不能充分认识就业的严峻形势,其主观能动性明显不足,这也是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业中的常见问题之一[4].从我校2013届即将毕业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和择业标准调查可知,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对自己没有很好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对个人能力的过高估计和对工作期望值过高是造成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自身素养上的缺陷。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也相对较低,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处于劣势。与此同时,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创业精神,多元择业的意识不足。
现在许多大学都在扩招,对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有些学校却不具备能够培养出好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条件。教育部相关部门应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加大审查力度,对各学校设置的社会体育专业进行合格评估,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对不具备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学校,应取消其学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对一些开办了社会体育专业而就业率很低的学校,应减少学生的招收,着重培养一些学校,提高办学条件。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限制办学规模,缓解供需矛盾,减轻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认可,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期望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达到健身、长寿的目的,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相关需求创造合理的工作岗位,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同时又可以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首先,调整专业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专业结构,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其次,开拓社会体育专业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如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社会就需要大量经营体育产业的人才,这就需要熟悉经济、懂体育的复合型人才。再次,学校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化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使学生不但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最后,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对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与总结,针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做出动态分析与预测,与此同时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贯穿高校教育的始终,教导学生如何选择工作以及找工作的技巧,做好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主动出击,了解就业信息,努力开拓就业市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从招生开始就享受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其文化程度和自身素养相对他专业的学生较低。因此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校期间应抓住机会学习,多掌握一些技能并在某一方面又有突出的技能表现,将来在找工作时也会多一份把握。与此同时,在找工作的时候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明确的自我定位。对自己的专业素质,专项能力有全方位的认识。这样就可以避免找工作时的盲目性,也可以大大提高就业的机率。及时、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了解市场需求,明确求职方向,减少求职的盲目性,缩短求职时间,做到既能就业,又能实现专业理想。
参考文献:
[1]郑 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及发展思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5(2):35~38.
[2]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仲宝. 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探讨[C].全国第三届社会体育专业研讨会.
[4]汪元榜.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74~975.
[5]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35~139.
[6]王树宏,李金龙.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速度、布局及规模态势及存在问题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1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