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 王敏 张催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的退行性改变所造成,多发于患者L4~5和L5~S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和非手术这两种方式。研究表明,超过80%的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2]。牵引治疗作为较为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其临床治疗效果已得到大家的肯定[3]。本文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2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腰椎纵向牵引和腰椎多方位快速牵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情况,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治疗提供临床研究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08年11月-2011年11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6例,男169例,女117例,年龄18~74岁,平均(59.8±8.3)岁,患者病程1 d~18年,平均(6.3±0.9)年。所有患者经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后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4]。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为L4~5192例,L5~S161例,L4~5合并L5~S133例。所有患者均经常规检查严格排除结核病、恶性肿瘤以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04例,男63例,女41例)和实验组(182例,男106例,女7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腰椎纵向牵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以30~50 kg重量直线慢牵,随后逐渐增加重量,每次牵引时间为30 min,1次/d,以10 d为一个疗程;实验组行腰椎多方位快速牵引治疗:应用(型)方位快速牵引床,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电脑参数,本研究设置牵引距离为 50~65 mm,屈曲为 10°~23°,转角为 12°~23°。牵引时多向患者患侧旋转,每次快速牵引时间不超过3 s,牵引结束后患者取平卧位于硬板床并固定腰部。所有患者在治疗时均给予活血化瘀中成药以及非甾体类止痛药进行配合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针灸或是拔罐等中医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情况。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1)治愈:患者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直腿抬高大于85°,工作生活正常;(2)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直腿抬高大于75°,难以进行较重活动;(3)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直腿抬高不足75°;(4)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有恶化,难以正常工作生活[5]。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有效率有76.9%,实验组为88.5%,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愈 例(%)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有效率(%) 治疗时间(d)对照组(n=104) 33(31.7) 29(27.9) 18(17.3) 24(23.1) 76.9 24.1±3.4实验组(n=182) 75(41.2) 61(33.5) 25(13.7) 21(11.5)* 88.5* 9.1±2.8*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6]。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组织突出,进而引起脊神经根受刺激产生腰部、下肢麻木和疼痛等症状,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7]。因此,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对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本文探讨研究了腰椎多方位快速牵引与腰椎纵向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实验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痛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和变性后神经根压迫和β蛋白、糖蛋白的化学刺激所致[9]。因而,只有去除神经根压迫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才能缓解和消除疼痛。腰椎多方位快速牵引治疗具有旋转、成角的功能,与腰椎纵向牵引治疗相比,旋转具有快速定距牵引功能,可纠正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小关节旋转位移或是错位,使突出物周围的粘连松解。同时它在成角状态下可将牵引力的作用位点与病变位更好地吻合,在加大牵引力的同时降低了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在屈曲位成角的状态下加大了椎体后部间隙,绷紧后纵韧带,此时快速牵引会使椎体快速移位形成“负压”,促使突出物移位、还纳,从而改善或是消除神经根的压迫[10]。
总之,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腰椎多方位快速牵引与常规腰椎纵向牵引相比,具有治疗时间短和临床效果显著等特点,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朱永辉.基层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328例[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38-39.
[2]陈庆法.快、慢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6):422-423.
[3]张杨,岳寿伟,王艳琴,等.腰椎多方位快速牵引与腰椎纵向牵引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7):638-643
[4]马建军,刘永霞,冯彦霞,等.多方位快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29(4):380.
[5]马宏丽.多方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症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220.
[6]李桂英.快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12):100-101.
[7]岳寿伟.腰椎快速牵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5):374-375.
[8]吴煌玉.多方位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5):25-26.
[9]胡庆年.多方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6):595-596.
[10]夏淑青,罗广生,吕翠华,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方位快速牵引复位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