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聆
这显然是一本能够调动你全新阅读体验的书,像一场期盼已久却等待机缘开启才肯与你相遇的约会。它泛着温润、安静、雅趣的光泽,不疾不徐地泊在岁月的某段特殊路口,悄然而欣悦地走进你的生活。没有足够的阅历和对艺术的主动趋附愿望,会与它擦肩而过却浑然不觉。
书稿存在我处有段日子了,却等到初一的夜晚才怀着践约的百感交集,在清冽、鞭炮依稀的新春序幕里,内心揣着恬淡的憧憬,和假期大把时光在握的从容,展开与书境匹配的阅读。而乱纷纷的平日,仓皇仓促的翻阅,会严重抵消这本书的价值,会浪费作者多年深切的生命植入与学养砌成的文本气场:渊博的叙述与轻灵的提纯。
读进去才知其深邃,这岂是一个夜晚、几个夜晚能胜任?虽然作者尽量以老友谈心式的行文叙述,但那些因无数次凝视、无数次心灵互动达成的默契与悟得,携带着生命最纯粹的感动,让这里的每一页、每一篇都厚实沉甸地包抄着你的知识与艺术库存,让你在心悦诚服的阅读中变成一块主动蓄水的干海绵。
还有,先清空所有的一知半解。
其中容纳的传统文化、相关常识、高人高论以及晓峰对于生活、人生、艺术的独到认知,在一件件天生玉质的引导下,喜闻乐见地覆盖你。
文学着文学着,晓峰不知何时,与玉结缘了。对此他没有交待,据一般经验,那一定是个值得咀嚼的故事。而和别人不同的是,一上手,晓峰就直抵沸点状态。多年来,他依靠眼见为实,完成了对玉的感官辨识,果断地把自己的身心整个交出去,不留余地,不留退路。而玉,也用温润无声的变化,陪伴着他、宽慰着他,令彼此终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互相托付,这是人与物所能生成的最高境界了吧?所以在书中,他反复抨击“把玩”说,坚定地认为那是一种亵渎一种不可容忍的态度。“喜欢玉的人一定喜欢阳光” ,是晓峰的玉境,更是他的人生态度。
俄罗斯诗人巴尔蒙特有首诗,头两句是:
我来到这世上/是为了认识太阳/和高天的蓝辉。
我来到这世上/是为了认识太阳/和群山的巍巍。
异曲同工的表达啊!不管在这没有回程的世间你相逢了什么,宿命给你安排了什么,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找到能承载纯净梦想的心灵家园,从而拥有一种清爽、明丽的理想化生存。
晓峰之所以义无反顾地爱上玉,正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组织。
他在书里表白过: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有玉的相伴相随。茶品、紫砂、琥珀蜜蜡、瓷器、玛瑙、木件、核雕、水晶……随着年龄渐深,我自己也与这些容易寄存一腔岁月感怀、化解胸中块垒的雅玩狭路相逢了,但始终不敢触碰玉世界,它实在博大精深同时暗流涌动了。而晓峰一头扎进玉中,并辟出了自己的蹊径!
这些东西,据我所知,大多是因缘际会的偶得,每一件都来历不凡,都充满着寻找者的惜福与爱慕。譬如《玉是有记忆的》,描述与一把岫玉青椒壶的结识过程:像是在豪华酒店里一个没人注意的老人,在雅致的音乐、华贵的服饰和美女美酒之中,默默地吃着一碗手擀面。这样的解读和拥有怎能不带来喜悦与充实的情怀呢?这,才是收藏的真谛!是人与物良性关系的回归!
更可贵的是,晓峰用一双文学淬炼出来的慧眼,在茫茫玉器中关注了那些具有极高灵性的、突破传统题材局限的、饱蘸着对东北黑土地理解和热爱的创新之作,并给出了一个文学评论家格式化之外的想象与赏析,赋予了这些作品另一次新生。像岫玉圆雕《东北老汉》《母与子》,黄白老玉圆雕《呐喊》《自我》,火石青圆雕《背书包的孩子》《无赖》等,从就材取势的匠心,到开脸的传神;从造型的谐趣生动,到寓意的高邈深远,配上晓峰的画外音,别有洞天。即便是藏界不屑的岫玉花料,也在艺术创造者的魔力作用下,在晓峰的望眼欲穿下,价值倍增。对于岫岩玉雕艺术家卢伟们来说,巧夺天工的精雕,落进晓峰的“袋中”,属于明珠明投,创藏双方默契地达成了完美的、两情相悦的艺术嫁娶!
晓峰的寻找、赏析的研读过程,是一次次加宽加厚生命积累的愉快行进,而阅读这些文字同样是一种享受。本书三个章节涵盖了三种心路历程,换种分类法,可索引为“来历非凡”“缘来是你”“玉艺杂谈”,他既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玉文化的传统命题,让我们明了了马上封侯、刘海戏金蟾、桃、貔貅、福禄寿们吉祥的使命,更分享了自己的读玉心得:“在这精美里头,以端庄周正的立场与精神,以世俗情怀的话语方式,给生存与生命一种智慧与精神”;“五福中,乐善好施是最关键所在,德是福的原因、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他把董桥形容罗振玉文字风格的关键词“醇厚、稳练”用来形容家中的玉壶,读来沁人心脾。
与晓峰的精神发现相比,此书中关于沁色、包浆、和田玉青海玉俄玉等常识随带,就是买一送一式的小馈赠了。
感谢王晓峰十几年生命时光的追随与无私分享,我们在图文并茂的暗香疏影式流连中,过滤了喧嚣与浮躁,稀释了物欲诱惑,在清澈的摩挲中,实现了宝贵的心静如水。这,何尝不是一次更开阔、更丰富的生命重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