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涛
在我国当代的茫茫文海上,乘着清新的风,顺着自然的风,有一片诗歌之帆,心灵之帆,鼓起那么厚重的感受与真情,照直向读者驶来——诗人李秀文交出了他的诗集《心境》。
灯下,我翻阅秀文寄我的厚厚诗稿,深夜读完,掩卷沉思,毫无倦意。这是我渴望读到的那种诗,它题材广泛,感情真挚,情趣高雅,语言精彩。在林林总总的诗集中,它显示出了独特的不俗的风姿。
秀文的生命与生活的根须,乡情与恋情的根须,诗意与寓意的根须,深植于乡土之上,遍扎在国土之中。他的诗,即使那些域外题材的诗行,也抖不掉华夏的泥土。他对日本的情愫,表现得别致而深沉,他说:“樱花清雅地立在枝头/吸天地之灵气/点红自己的面颊/修炼一年的涵养/终于绽放在艳阳四月”,行云流水,一下子从声音跳到了幻觉般的视觉上,那么多往日的场景和美好的画面涌到眼前。纯朴的乡亲,怀念产生留恋,瞬间交织成万般感慨:“祖辈的血脉/植根在我的身上/记忆的心版/筑起/我的巢/那缕缕的炊烟/萦回在茫然的梦里/朗朗的童谣/却跳跃在/诗签上。”情到深处,又经灵感点化,方有美喻。作者在《故乡情》中这样写道:“故乡是一本翻旧了的线装书/那藏于书页间的小小村庄/就像这书中的一幅工笔画插图。”作者把意蕴从赞美故乡的秀美,引申到了另一个层面——即回归自然,天人合一。诗人关注和揭示的,其实是一个很传统、同时又是很现实的主题。
先进文化,是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辩证统一,是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辩证统一,是合规律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和世界的各国文化和发展实践都充分证明,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为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精神动力,因此,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先进文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极其细微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精神和灵魂。诗歌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特征,使它成为时代的火炬和文化发展的先声,在广阔的文化疆域中,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学样式能像诗歌这样,敏锐而又生动地反映时代脉搏和人民心声,也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学样式能像诗歌这样,深切的美好抚慰人的心灵,给人以温暖,给人以精神力量,给人以哲理启迪。高尔基说:“诗歌是心灵的保姆和世界的回音”。所以一部内蕴丰富的诗集,就是一部民族的心灵史,由此我们可以获知,先进诗歌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秀文的这本《心境》,我们可以理解为建构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作者以诗论诗的题材的诗,都是从亲身写诗的真实体验出发,来表露和归纳自己的感觉、感受和感悟。乃非理论的理论,是以诗论诗的新境界。他把灵感的产生,诗歌的诞生,比作鱼游、云浮、虎走、草长,形象地告诉我们,诗歌绝不可硬作,它应当而且必须是一种自然的、天然的必须状态。
秀文的诗人气质、奔放性格,催他诗思潮涌。从城市到乡村,从国内到国外,从小草到樱花,可以说诗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敏锐的感受,活跃的才情,令他成为一个行吟诗人,一个广角诗人。在《长城是一部长长的史书》中写道:“面对着长长的史书/我大笑我高喊/无情的鞭子/抽出淋漓的鲜血/成就了帝王的狂想/泪水流似海/白骨堆如山。”在那些出访的诗中,他像一只辛勤的蜜蜂飞入了境外花丛,捕捉各种色彩,汲取各种营养,不停地翩翩起落,不停地嗡嗡吟诵,其主旋律是和平与友谊。
诗含哲理,就不但有可读性,而且有耐读性,它能够引人思考,供人咀嚼。哲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生之锁的钥匙。哲理,读者喜欢,也是诗人的追求。它是诗人以经历为土壤,以思考的肥料,长年累月培育出来的花朵,更难得的是结合着情趣。《优秀》这样写道:“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经拥有的一切/唯有他的优秀人格/独具魅力。” 这种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叙写,足以引发我们对如何审视世界带来种种思索。
秀文的诗,风格底蕴是统一的,表现手法却是多样的,气势磅礴如《大爱之歌》写道:“第一时间/救灾物资开始起运/中国像一架庞大的机器/在第一时间迅猛发动/以千百万的马力/开始运转。”诗人语汇丰富,不事雕琢,行止无定,心境平和,显示出自然美、自在美的特质。
秀文继他的散文、随笔之后,诗集《心境》的推出,向我们展示了新的文学成就。诗人的修养,决定诗的含金量,想此理秀文深知,殷望秀文不断拓展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文化视野,站在时代精神的高位,讴歌时代,赞颂家乡,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持续挥毫,让滔滔诗情再酿辽远的文学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