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辉,陈巧玲(广东省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广东 汕头 515041)
新生儿在抗感染免疫系统上与成人及儿童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在于新生儿刚刚出生不久,外界的很多病原微生物还没有让其产生抗体,但是在母亲体内存有的免疫物质,对新生儿能起到很好的保护[1]。因此,发现新生儿在感染时单个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检测值上都有明显的增高。掌握了这些信息,在临床上对新生儿的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新生儿180例,其中败血症患儿有2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有66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有17例,尿路感染的患儿有35例,先天性梅毒的患儿有8例,非感染新生儿有34例。新生儿为出生25~42周。
1.2 方法:将180例患儿以病情相应分为6组,即:败血症患儿组2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组66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组17例,尿路感染的患儿组35例,先天性梅毒的患儿组8例,非感染新生儿组34例。对其mRNA MyD88、MD-2、TLR2~4进行测定,对外周血含有的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中的蛋白以及阳性百分比进行分析[2]。将125例患感染的新生儿与非感染的新生儿血液中中性粒细胞进行定量检测,检测结果同血液培养及WBC、CRP的计数相对比,以此来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资料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6例患儿中,其中早产儿92例,足月儿54例。临床上新生儿患感染后,症状表现上不是很明显,其主要特征为发烧或体温偏低、没有呼吸、吃奶量减少等自身症状异常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等检测指标异常[3]。对20例患败血症的患儿血培养,检测指标显示全部为阳性,检测出的细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对66例患肺感染的患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进行培养,检测指标呈阳性的为32例,检测出的细菌主要是克雷伯菌。对35例患尿路感染的患儿清洁中段尿液进行培养,检测指标呈阳性的为15例,检测出的细菌主要是克雷伯菌。对17例患脑膜炎性反应的患儿脑脊液进行培养,检测指标呈阳性的为2例,检测出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对非感染组新生儿34例进行检测,检测指标显示和出生时间上没有明显的联系。检测指标在各组的分布情况见表1。G+菌败血症与G-菌败血症在检测数值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败血症与G-菌败血症在检测数值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与感染组的TLR2阳性细胞间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非感染组与感染组间的TLR3与mRNA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项指标在脑膜炎组、肺炎组、尿路感染组也显示出了明显的增高。在败血症患儿组,CD64检测指标阳性率是92%,灵敏度是93%,比在血液培养和CRP检测显示的阳性率上有明显地增高。
表1 检测指标在各组的分布情况()
表1 检测指标在各组的分布情况()
检测指标在各组的数值TLR2 mRNA TLR2蛋白 中性粒细胞表面TLR2蛋白 TLR4 mRNA败血症 6.13±0.81 1.95±0.51 0.92±0.35 6.20±1.58 G+菌败血症 6.44±0.75 2.53±0.69 0.97±0.49 5.38±0.78 G-菌败血症 1.24±0.50 0.80±0.32 6.78±1.79细菌性肺炎 5.48±0.61 1.27±0.74细菌性脑膜炎 5.61±0.59 1.27±0.74先天性梅毒 5.88±0.37 1.27±0.74指标
新生儿在感染时,各免疫细胞检测值都会明显升高,感染败血症的患儿表现的更加明显。G+菌感染主要体现在TLR2增高,G-菌感染主要体现在TLR4增高。这两组免疫细胞都参与了新生儿在抗感染上的免疫机制。在临床上,新生儿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增高,这一现象,有助于新生儿感染上的诊断。中性粒细胞中CD64和TLR之间有较明显的关联性,我们对180例新生儿在抗感染免疫机制上的研究结果,在临床上为我们提供了实验基础。
[1]忻海康,雷 磊.试论中西医对小儿免疫的认识[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5,21(2):334.
[2]崔文英,李顺成.中医药治疗免疫性疾病及其实验研究现状[J].北京医学院学报,1979,24(7):1201.
[3]李晓玉.免疫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研究的进展[J].实用儿科杂志,1988,22(5):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