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平 牛 勇 孙 林
(兰州大学图书馆 甘肃兰州 730000)
近年来,“承载家庭期许、肩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90后,已经成为高校中的绝对主力军。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90后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课题。”鉴于传统文化是大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网络新生代的90后,其阅读(本文“阅读”一词系用广义含义,具体指以视、听途径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各种活动)方式又日趋数字化,为了解大学生传统文化数字化阅读方面的情况,我们于2012年夏季基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数字环境下的传统文化阅读——以高校图书馆为语境”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共收回有效答卷134份,答案文字部分内容合计近10万字。调查面向北京、天津、山东、甘肃和新疆等10多个省市区30余所高校。这里通过引述和概括问卷数据的方式,对本次调查作一总结性报告。
首先,认识比较全面,很少有人单独把古籍文献、文物或历史遗址等作为传统文化资源,单选古籍文献者仅约1.5%,单选文物和历史遗址者均不足1%,约84.3%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资源应该包括古籍文献、文物和历史遗址等多种形式;同学们还列举了诸如古文、诗词、曲赋、美术、音乐、舞蹈、建筑、戏曲、书法、对联和民俗等各种有形、无形的具体形式。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方式,也自然是多种多样的,有近一半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多媒体等,而不是其中一种或少数几种。
其次,对传统文化的定位比较准确,答案中常见的、较有代表性的定位词语主要包括 “智慧”、“财富”、“宝藏”、“根基”、“文化遗产”、“独特资源”和“民族特质”等等。常见的形容性质的描述词语包括“深邃”、“珍贵”和“博大精深”等等。同时多数同学并没有片面、保守地看待传统文化,而是有着较为辩证的认识:传统文化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正确的对待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另外,在大家看来,学习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① 增长知识、提高修养。有利于“了解历史,认清当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用的人才”;“对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② 利于发展。“只有继承,才能发展”;“没有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③促进团结、抵制西化。目前“中国社会西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清西方文化的种种弊端”。
总之,在绝大多数同学眼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尽管有部分同学的答案中也存在着认识不够清晰、不够准确的问题,但就总体而言,并未出现对传统文化全然无知或持否定态度的情况。
从问卷回答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普遍有着旺盛的需求,这些需求可具体概括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两个方面。
在学习内容方面,主要包括:①增加资源。有人主张“学习一些经典书籍”;有人主张“选择多样化,开设书法、楹联、中医等入门课程”。② 提供书目。“传统文化卷帙浩繁,一般人入手会感觉非常茫然,缺乏指导性介绍性的书目”,因此提供书目非常必要。③内容人性化。所学内容应具有生动活泼、亲和易学的特点,其获取应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在学习方式方面,主要包括:①开设课程。有人强调选修,有人强调必修。②优化师资。“多些国学方面的真正的学者”;“将传统文化以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方式教授”。③ 营造氛围。多组织讲座、展览和游历等活动,营造“相应的学习气氛”。④ 注重网络。“尽快将现存古籍全部电子化,上传网络,免费利用”,并使“纸质读物和多媒体配合”。⑤ 讲求方法。应做到寓教于乐,避免灌输做法;同时还应“联系现实,对比思考,以古为师,面向现在和未来;放眼全球,在全球视野中审视传统文化”。
不过与旺盛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具体的传统文化学习行动却颇为不足。统计数据显示,虽然仅有1.5%的人从未接触传统文化,但是多达56.7%的人也只是偶尔有所接触,经常接触和学习者远不及一半数量,仅占约41.8%。正因为如此,54.5%的人认为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阅读现状堪忧,43.3%的同学表示一般,仅2.2%的极少数同学感觉较好。数据还显示,经常通过网络了解或学习传统文化的人约占49.3%,另外约50.7%的人则表示并未经常通过网络了解或学习传统文化。可见大学生基于传统文化的数字化阅读形势并不乐观。总之,大学生对目前自己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的投入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即使在他们所喜爱的数字化阅读中,传统文化的比重仍然非常有限。
关于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绝大多数同学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不少人通过专门解析图书馆性质的方式来评判其作用,认为图书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公共水龙头,为人类进步提供生命之源”;由于具有“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因而成了“一个集中学习传统文化的场所”和“主要阵地”;高校图书馆则更“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其“职能之一就是传播传统文化”;“随着网络的流行,图书馆的作用不如以前那么明显了,但在高校里,还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持有肯定态度者,具体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表述大致包括“还好”、“重要”、“很重要”和“非常重要”等多种。
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像上面这样来看待图书馆,约有23.9%的同学就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作用不大,影响很小”,表现“一般”,“起码现在的作用不太明显”;甚至有人认为图书馆“作用不到位,只是摆设”,虽然言似过激,但也反映了一种认识。除此之外,还有极少数人表示对此问题并不了解,因而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在一项关于阅读场合的多项选择题中,单选或复选图书馆和教室者比例相对较多,分别合计为73.1%、55.2%,单选或复选宿舍者比例虽相对较少,但合计也超过半数,占50.6%,其中单选宿舍者为11.9%,比单选教室的4.5%高出两倍多。宿舍在阅读场合中的较大比例,说明在数字环境下大学生阅读场合发生了重大转移,他们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和教室,更多同学就在宿舍或主要在宿舍进行阅读,不过宿舍阅读其实也是图书馆功能的延伸,特别是在数字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宿舍网上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图书馆的网络传播平台。
尽管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作用重大,但是从大家对图书馆所寄予的诸多希望看来,目前其传播作用的发挥仍然较为有限。对于这一情况大家也是直言不讳,比如有人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更有效的方式应该体现在民间,体现在大多数的公共场合。相对于此,图书馆的传播效果稍有不及”。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
当问及是否看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阅读方式之时,约有76.1%的人持肯定态度,很多人详细阐述了原因,可大致归纳为:① 节省时间。“现代人越来越忙碌了,花在电脑和路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既然数字化的趋势无可避免,那么就顺应潮流。”② 资源共享。由于网络的普及,以及数字介质“便携而且存储量大”等优点,从而使数字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③其他原因。大家还列举了诸如数字资源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快捷、便于检索和查阅等其他原因。由于数字化阅读有着如上许多优势,因此从长远来看,数字化阅读必将成为传统文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具有广阔的前途。
当然也存在着例外的情况:比如有3人持中间态度,3人无明确态度,另有26人表示并不看好这一方式。持中间态度者主要顾虑数字化阅读方式既有利又有弊的双刃剑特征,认为“不可过度依赖”;无明确态度者主要缘于个人“不了解”或“不喜欢数字化阅读方式”;至于持不看好态度者,其原因一是担心数字化阅读会带来诸如“伤眼伤神”之类的健康问题,二是认为阅读效果欠佳,“感觉始终欠一层”,“很难深入理解和记忆”。
除个别同学因不太了解或不常去图书馆而无具体建议外,很多同学就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化阅读问题踊跃建言献策:① 加强数字平台建设。一要健全数字化设施,保障系统稳定,并考虑 “手持阅读设备匹配”;二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提供全面、鲜活、健康的资源,并保证其易于检索、获取和更新。②优化服务工作。“工作人员要端正态度”,“尽量减免相关费用”,加强导读服务,“推荐一些传统文化书籍”,并“增加相关书目”,尤应“推出经典书目”。 ③ 营造环境和氛围。广泛举办相关讲座、展览、征文、竞赛等活动,“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舒适的阅读氛围”。④扩展业务范围。“主动走出去,不仅是走出图书馆,还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同时进行“多校联盟,实现资源网上共享”;甚至可以“与博物馆等传统文化的地址取得联系”。此外,大家还提出了诸如加强宣传等许多其他方面的建议。正是由于高校图书馆承载着大学生如此众多的愿望,因此它在引领大学生传统文化数字化阅读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数字化阅读作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认同和喜爱,并在传统文化的阅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强和推广数字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传统文化阅读,是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在高校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这一伟大的工程中,高校图书馆无疑是这一工程的核心发动机。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认清当前有利形势,紧紧抓住机遇,通过大力加强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传播和阅读方面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数字环境下通过网络传播和开展数字化阅读的优势作用,把广大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阅读兴趣催化为阅读行动,使传统文化借助数字化阅读的途径,在广大大学生群体中得到阐发和弘扬,使他们不断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高校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眼光不能仅仅盯在校园里,而是应该放眼全社会,放眼整个世界。在当前条件下,数字化正适时地为我们提供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诸多便利。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其实质乃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创新。“只有创新发展,使科学技术与文化结合成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体,才能提高文化的开发性,使文化具有时代的生命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但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把握传统文化的转型、促进中西传统文化互补、树立传统文化科学发展的观念,还可以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在所有基于传统文化的工作中,第一步就是认识传统文化,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因此大力加强以高校图书馆基于现代科技的校园传统文化数字化阅读,是目前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一要义。
[1]赵荣生,卢桂珍.网络时代健康人格教育的传播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1(5):13-19.
[2]彭仁斌.论现代科技发展对文化的推动作用[J].学术论坛,2009,(10):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