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分析及图书馆对策

2013-11-15 20:50:18
图书馆界 2013年2期
关键词:阅读器青少年图书馆

宋 蓉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001)

·理论探索·

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分析及图书馆对策

宋 蓉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001)

新媒体时代,个性化阅读方式深受青少年欢迎,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针对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现状,分析了新媒体阅读的优势及其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变迁,采取新的对策,以适应青少年阅读需求的变化。

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图书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产品快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传媒也跨入了新媒体时代。有人说:手机可以看电视,电视可以上网,上网可以打电话,打电话可以开会,开会可以发微博,发微博可以相亲,相亲可以灭24盏灯,24盏灯灭后还可以阅读到1 000个求爱QQ……一切都在昭示,进入新媒体时代,在人们面前呈现的是一派如此鲜美、如此丰富、如此活跃的新天地。在这一大环境下,阅读早已不是只有青灯黄卷深夜苦读这一种场景,它可以在家中、在旅途中,也可以在任何一段空闲时间;捧在手里的“书”,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可以是Kindle等移动终端。这些充满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欢迎,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青少年阅读行为的变化该如何科学引导,成为图书馆界的重要课题,也是担负着以书育人职责的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 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现状

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对新媒体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个百分点,增幅为17.7%。具体来看,有29.9%的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比2010年的18.1%增加了11.8个百分点;有27.6%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比2010年的23.0%增加了4.6个百分点;有5.4%的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进行阅读,比2010年的3.9%增加了1.5个百分点;有2.4%的国民用光盘读取所需内容,比2010年的1.8%增加了0.6个百分点;有3.9%的国民使用PDA/MP4/MP5等进行数字化阅读,比2010年的2.6%增加了1.3个百分点。可以看到,除手机阅读外,各类新媒体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去年增幅均超过30%,而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增幅达65.2%。

同时,《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32亿,占整体网民的45.1%,占青少年总体的64.4%,青少年互联网渗透率持续上升。青少年网民规模的不断壮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地铁中、车厢内,到处是手捧手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年轻人,也就是说,他们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读书不用纸的梦想。在他们的手提包中除了纸和笔,还有大大小小的屏幕——iPhone、MP4、iPad和Kindle,从此读书成了“读屏”。

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新媒体阅读方式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以中文在线、起点中文网等为代表的在线网络阅读,以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为代表的手机移动阅读,以亚马逊Kindle、苹果iPad以及中国汉王电子书为代表的电子阅读器阅读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三种阅读方式。在众多的新媒体阅读中,手机阅读最受青少年读者青睐,这与手机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率较高及手机的便携性、易用性有关。因此,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认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的总体趋势是不可避免且不可逆转的。

2 新媒体阅读的优势

2.1 信息海量 方便快捷

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如潮水涌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不仅有强大的网络技术作支撑,还可以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同时,更新速度快、开放程度高、无地域限制的特点,有利于青少年快捷方便地获取知识,增加对未知领域的了解,极大地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

2.2 双向互动 促进交流

良好的互动性是新媒体阅读的优势之一。不同于传统纸质阅读点对点的单向运动,在新媒体阅读中,青少年不仅是阅读的主体,也是网络内容的提供者。他们直接参与网络创作,发表自己的观点,传递自己的声音,积极参与网友互动,既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又展现了自我,开阔了思路,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

2.3 携带方便 绿色环保

以电子阅读器为例,其存储量相当大,一般5~9英寸的电子阅读器有4G的内存,可容纳约2 000册图书。对于学生族来说,持有价格在1 000~2 500元的电子阅读器即可载满所有的教辅资料,可以称得上是个移动的小型图书馆。此外,电子阅读器还可以大量下载数字书刊,复制速度快,成本远低于纸质图书,大大节省了能源和资源,有效改善和保护了环境。

3 新媒体阅读带来的思考

3.1 青少年对新媒体的依赖

新媒体信息的方便、快捷和大容量,为青少年解决学习、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造成了青少年对新兴媒体的盲目依赖,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只愿意去寻找轻松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T·洛扎克在《信息崇拜》中所言:“信息,到处都是信息,唯独没有思考的头脑”。

3.2 浅层次阅读代替深层次思考

近日,著名作家王蒙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座中郑重告诫读者:阅读,过分轻松是危险信号。其实,青少年喜欢阅读,热爱经典著作,也知道深度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快节奏的生活以及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压力,使得青少年心态浮躁,难以静下心来细读、深读、精读。同时,为了更多、更快地接受信息,他们选择了快餐式的浅阅读,热衷于影像、声音、图片带来的感官刺激。浅层的浏览代替了专心致志地思考,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习惯。一些学生看似夸夸其谈、无所不知,实际上却缺乏深入的、系统的思考,即所谓的“知道分子”。

3.3 缺乏导向性的阅读易造成阅读危机

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信息爆炸造成了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错误信息、垃圾信息、“青少年不宜”的信息纷纷出现,而大部分青少年网民缺少相关的专业训练,因此,一方面,青少年容易被一些错误信息误导,也极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导致认知和语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青少年花在搜索信息的时间往往比阅读本身的时间更多,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些都是造成青少年阅读危机的直接原因。

4 图书馆对策

尽管历次《国民阅读调查》表明:新媒体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在逐年上升,但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办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2009年测评结果表明,我国学生(以上海为样本)新媒体阅读活动广度指数平均值仅为-0.35,显著低于OECD各国的平均值,测评显示我国青少年新媒体阅读水平和层次较低。发挥图书馆优势,引领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阅读,进而提升全民阅读的质量与水平,是图书馆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责。

4.1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搭建新型阅读平台

应对图书馆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搜集、筛选、加工、整理,提供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同时,拨出一部分经费,购买适合青少年使用的学习软件、数据库以及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游戏软件等。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青少年数字图书馆,建设集图书新闻、知识游戏、娱乐艺术、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网上绿色阅读平台。公共图书馆少儿部或少儿分馆以及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更应将少儿网站的建设作为图书馆建设中重要的部分。

此外,图书馆应重视与技术商、运营商的合作,打开思路,及时关注新媒体发展以及应用形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扩展到网络、数字电视、手机、智能移动终端等,形成多样化、全面性的青少年信息服务网络。

4.2 重视新媒体阅读,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研究人员因质疑新媒体阅读的“浅层次”,从而对新媒体阅读提出异议。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变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新媒体阅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理性看待新媒体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关系,构建和谐的新媒体阅读环境,进而提升国民阅读能力与水平。

许多国家早已认识到新媒体阅读对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性,纷纷开展形式各样的阅读运动。2011年,英国国家图书馆将60 000多册19世纪的经典读物(包括原始插图和地图),通过电子扫描应用程序装入iPad,供iPad用户免费使用,让读者通过这种新型媒介完全可以像阅读纸质读物一样尽情体验经典,感受经典。正如英国国家图书馆馆长所说:图书馆此举将进一步使更多的经典读物面向更多读者,这些经典为广大学生和经典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科学和文化精品,这个项目赋予了这些藏品新的生命。

香港地区为促进中、小学生电子学习的发展,开展了“电子阅读实验计划”。该计划由科研部门提供载有多本适合中、小学生程度的电子版课外图书以及装有从互联网筛选下载免费电子书的电子阅读器给中、小学校,让学生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从而体验电子阅读的乐趣和培养电子阅读习惯,进而开启电子学习的大门。

2011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联合全国部分少儿图书馆和汉王科技公司共同启动了“全国少儿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先导项目”。该项目是基于电子书阅读器开展少儿阅读推广的实验性项目,旨在通过开展数字阅读调研和研讨,探索少儿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模式;通过推广少儿数字阅读,引导少年儿童学习正确的数字阅读方法,形成正确的数字阅读习惯。

4.3 发挥电子阅览室优势,打造绿色阅读环境

一方面,通过专门安装的绿色过滤软件屏蔽色情、暴力、凶杀等毒害青少年的网站,减少不健康信息对青少年读者的不利影响。利用每天限时使用2小时等管理软件来避免青少年沉溺于网络。同时,充分利用设备和资源优势,对青少年提供电脑知识、网络知识的培训,利用节假日等比较集中的时段,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引导青少年科学上网,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作用。

2012年暑假,四川泸州市图书馆在公共电子阅览室为青少年读者举办了“如何使用数字读书卡上网阅读”培训活动,工作人员向青少年读者详细介绍了图书馆网站页面、馆藏数字资源主要内容和如何正确使用“网上读书卡”,这一举措不但提高了青少年读者对馆藏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增进了图书馆与青少年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图书馆主动服务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升华。

4.4 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强化信息意识

笔者曾读到一则有趣的报道:在美国,一对父子因为对狮子和豹子的觅食习惯发生争议,第二天儿子从图书馆借回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有关动物的录像片,父子俩一边看一边讨论。面对不懂的问题,美国小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寻找答案。相比之下,我国青少年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信息素养及信息意识较为薄弱。

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是当代青少年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终身学习的最基本要求。为了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日益发展的新媒体网络资源,图书馆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教育。既要指导青少年掌握获取各种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更要教育青少年如何鉴别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以及如何正确利用信息资源。

在读者服务中,可以通过导读、馆藏书目检索、数据库检索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的信息意识;举办各种信息知识讲座和检索技能培训班,提高青少年搜索、鉴别、利用信息的能力;为青少年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加强图书馆网站信息导航系统建设,建立友情链接,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提高青少年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5 结 语

笔者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消息:由于网络媒体冲击传统纸质媒体,美国《新闻周刊》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双双下降,亏损严重,将于2012年底结束出版纸质杂志,2013年起以电子版形式面对读者。该事件无疑证明:传统纸媒衰落的背后是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媒体凭借难以估量的速度迅速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影响并改变着广大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顺应时代变迁,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阅读内容、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是图书馆人职责所在。

[1]王宁平.浅析新媒体时代的阅读变迁[J].传媒观察,2012(4):52—53.

[2]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图书阅读率为53.9% [EB/OL].[2012-11-07].http://www.chinanews.com/cul/ 2012/04-19/3832813.shtml.

[3]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 [2012-11-07].http://wenku.baidu.com/view/ 84a5253267ec102de3bd8905.html.

[4]何 韵,邱蔚晴.浅议社交网络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C]//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年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282—286.

[5]王佑镁.全民阅读视阈下未成年人新媒体阅读及其推广[J].中国信息界,2012(2):33—34.

[6]图林老姜的BLOG.国外图书馆界经典阅读活动[EB/OL].[2012-06-27].http://blog.sina.com.cn/s/blog_ 4b04e3970102e5bk.html.

[7]应科院推出电子阅读试验计划[EB/OL].[2012-11 -30].http://www.digital21.gov.hk/sc/press/press_releases_ 201104162003.htm.

[8]泸州:“幸福酒城 悦读生活”图书馆迎来暑期阅读“热”[EB/OL].[2012-12-02].http://local.newssc.org/ system/20120711/000511940.htm.

[9]美国新闻周刊告别纸质时代[EB/OL].[2012-12-02].http://sc.wenweipo.com/system/20121020/000045462.html.

G252.17

A

1005-6041(2013)02-0001-04

2012-12-09

宋 蓉(1970—),女,馆员,本科,安徽省图书馆。

猜你喜欢
阅读器青少年图书馆
基于反向权重的阅读器防碰撞算法
青少年发明家
一种高效的RFID系统冗余阅读器消除算法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一种RFID网络系统中消除冗余阅读器的高效算法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去图书馆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盲人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