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笔从——沈尧定

2013-11-14 08:17薇/文
连环画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油画舞台

朱 薇/文

沈尧定(72岁)

1941年2月,沈尧定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他家有兄妹七人,其排行第五。在这个和谐快乐的大家庭里,四哥沈尧伟对美术的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沈尧定,并从此开启了他追求艺术的大门。当时的上海是连环画的创作基地,赵宏本、钱笑呆、顾炳鑫、华三川等连环画画家的作品是沈家兄弟们时常用来临摹的范本。他们还在家中自办了《雄风画刊》,展示沈尧伟、沈尧定、沈尧伊三兄弟的作品。虽然是孩童的自娱自乐,但可见兴趣之浓。可以说,连环画作品是沈尧定艺术创作的启蒙读物。

1953年,由于父亲工作变动,12岁的沈尧定随全家来到了北京定居,就读于北京八中。当时的北京八中有个美术小组,负责的雷老师被沈尧定尊为他艺术道路上的启蒙恩师。雷老师带领美术组的学生们一起写生,使得沈尧定在绘画上受益匪浅。这个美术组也是多位画家的艺术摇篮,丁绍光、刘秉江、沈尧伊等都曾在这里一起学习过。1956年,沈尧定顺利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考试,并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附中一年级,他便为巴金的作品《明珠与玉姬》配画了插图。1957年,沈尧定开始创作连环画,其铅笔画作品《宋景诗的故事》发表于《河北画报》上。1959年,他自编自画了作品《攻打汪家寨》。1960年,沈尧定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虽然所学专业并不直接专于绘画,但是他没有放弃对绘画艺术的追求,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和创作。他平时在生活上很节俭,却省出钱自费聘请模特,苦练素描、油画。那时的他,走到哪里画到哪里,留下了几千张写生,也练就了过硬的绘画基本功,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沈尧定在2001年徐悲鸿艺术学院任客座教授时,还曾提起自己在学生时代的学习经历,并语重心长地希望学生们珍惜大好的在校时间,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1965年大学毕业后的沈尧定被分配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工作。“文革”期间,他主要创作了彩色连环画《浪花渡》《种子金灿灿》等作品和很多幅宣传画,并参加了当时的展览。20世纪80年代以来,沈尧定在工作之余先后创作了《好大的西北风》《和平之邦》《伊利亚特》《龙虎会》《雷锋》《首任总统》《毛岸英与毛岸青的故事》《大江风云》等二十多部连环画作品,分别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出版社、戏剧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出版,并以《首任总统》(再创作油画版)和《民族情怀》这两部作品参加了第一届、第二届架上连环画邀请展。其绘画风格写实淳朴,题材广泛,景物结合相得益彰,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广大读者的喜爱。

沈尧定对绘画的追求是乐观、执著和孜孜不倦的,他曾经为了创作,从1979年到2002年之间五次赴藏区、两次赴新疆体验当地的生活,所以他的作品能够非常准确地展现少数民族同胞的体态特征以及草原各时期的不同风貌。他还下煤矿、去农村,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贴近从事各个行业和身处各种生活环境的人们,再从艺术的高度将这些展现在自己的作品中,非常值得敬佩。

90年代以后,沈尧定的作品以中国画和油画创作居多,其油画《普通劳动者》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油画《心醉》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油画《灿烂》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多幅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他本人的艺术经历也被载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美术辞林》,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沈尧定的油画作品以油画写生居多,生动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采用的是把写生与创作因素相结合的方法,其作品既忠于对象,更强调个人的感受,具有审美的发现与创造。在创作的过程中,沈尧定所表达的是自己对造化万物的感受,脱离了浮躁和矫饰,始终以追求一种艺术上的享受为目的。

当然,沈尧定在舞台美术设计方面取得的成绩更加斐然。他曾设计话剧、儿童剧、歌剧、舞剧、芭蕾舞剧与电视晚会等五十余部,获文化部颁发的设计奖、中央戏剧学院首届学院奖,并在1994年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有特殊贡献的艺术家”称号。其设计的舞台剧作品《乞丐与王子》《我也是太阳》获布拉格第七届、第八届国际舞台美术展“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荣誉奖”。纵观沈尧定的舞台美术设计作品,时而大气恢弘,时而娟秀俊美,时而活泼灵动,时而又肃穆庄重,极富想象力,真可以用“震撼”二字形容。沈尧定的舞台美术设计作品之所以如此硕果累累,与他的勤奋钻研是分不开的。他多年养成了画舞台速写的好习惯,几乎每看一出戏的时候,都像去上课一样认真,都会画舞台速写。这样的速写记录,累积了几十册,为他探索舞台美术的规律提供了非常翔实的依据。在不断累积经验的同时,沈尧定也非常注重创作领域的拓宽,他所设计的作品涉及童话、历史、民族、外国等许多题材,并且屡获成功。沈尧定还经常在舞台美术设计中尝试一些新的表现手法使之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如,在莎士比亚剧《理查三世》的设计中,他就尝试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将马蹄形多层次平台和七块具有浮雕形象的条屏贯穿全剧,用条屏的升降配合戏剧动作的展开。这个大胆的创新,在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的演出中受到了各方的好评。沈尧定在大型史诗歌舞剧《中国革命之歌》《大清王朝》《园明沧桑》,在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都有出色的设计,使他在1987年第一次职称评定中就成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沈尧定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的美术作品,这对他的舞台美术设计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美术界活跃的学术气氛和对各种流派的研究,对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非常有益,而他的绘画基础和技巧,又使得他在舞台美术设计中能够自由地发挥。

沈尧定夫妇

关于连环画作品,沈尧定认为电影、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与连环画创作有很多相通之处,都具有二度创作的特性。连环画具有“综合艺术”的特性——它的画风无所不包,从中国画、版画、油画、素描样样都有,黑白、彩色、线描各种技法都用得上,具象与抽象、写实与写意等各种绘画流派都可以在连环画中求得统一。连环画家应该像导演一样去构想全书的风格,又像演员那样去创造角色,像舞美设计师那样去寻找形式。优秀的连环画家就是一个全能的画家,他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就有传世的价值。沈尧定说相机之所以代替不了绘画,那是因为绘画是有感情的,它融入了画家的心血,流露了画家的情感,具有画家独特的理解和表现力。

如今72岁高龄的沈尧定,在体弱多病时仍顽强重拾年轻时所热爱的连环画,根据作家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改编并创作了同名连环画作品。沈尧定创作这部连环画作品的源起是被原著小说所感动,所以创作起来充满了感情。他重点刻画了无名烈士,用结实的造型语言给了这名烈士许多特写画面。场景发生在红军长征所过的草地,而沈尧定恰巧去松潘草原采风过,有许多实地感触,因此画起背景来游刃有余。画面中野花的衬托,一是源于史料的记载“草地是五彩缤纷的野花掩盖着的陷阱”,而他去实地考察时确实看到了这个场面,二是为了衬托烈士的悲壮,使画面看起来不要太沉重,而充满诗意。最后二幅图,战士们围坐在无名烈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柴点燃的篝火旁边取暖,那场面既温暖又心酸。画面整体色调偏红,体现了篝火的颜色,更展现了生的希望、生命的意义,烘托出了无名烈士的伟大,将这部作品推向了高潮。这部油画连环画、色彩处理从冷到暖,很好地衬托了人物与主题!

沈尧定现在每天坚持绘画三到四个小时,他对连环画的感情很深,认为连环画这种艺术形式是有生命力的,不会消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连环画作品在内容上的创新势在必行。社会信息量如此之大,怎样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这个需要下功夫研究,内容的吸引力永远排在表现形式之上。另外,沈尧定认为,连环画是门大众艺术,之所以别号“小人书”就是代表了它的普及性,应该做给普通读者看的书,期待连环画的再次辉煌。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油画舞台
美术设计作品欣赏
一张油画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油画《塬下》
油画
绘画构成艺术与美术设计的思考
《岁月长又长》(油画)
美术设计在游戏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