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及研究

2013-11-12 07:16:32薛美红
职教通讯 2013年27期
关键词:高职数学能力

薛美红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五年制高职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将初中毕业生培养成为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数学课程应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数学的基础。[1]但高职学校的入学门槛较低,生源质量较差,学生数学基础差、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现象一直较普遍地存在,数学教学渐渐陷入困境。

为了了解高职新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指导数学课堂教学和开展相关研究,笔者对本校(南京财经学校)的12 级新生进行了“高职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调查主要围绕学生初中数学基础、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兴趣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样本中的学生为12 级新生374 人。共发出问卷374 份,收回374 份,回收率为100%。从专业来看,被抽样学生覆盖了我校所有专业;从比例来看,被抽样的学生数达到了该年级总学生数的65%。所以,本次调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二、调查统计数据及相关分析

(一)学生初中数学基础

开学后用两节数学课给12 新生进行了一次中考数学摸底,以2012 年中考数学试卷的答卷情况来分析学生初中数学基础,全卷满分120 分,动漫班、网络班、财会班和金融班均分分别为56.15分、50.02 分、61.78 分和62.02 分,合格率分别为25.93%、11.67%、18.72%和19.23%,均无优分,学生考试分数基本呈偏正态分布,其中财会和金融班分数相对较集中(见表1)。

这次考试,暴露出职校学生的识图能力、计算能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也严重影响着学生得分。学生识图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题目中虽有图形,但学生不能从图形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得出正确结论;题目中没有给出图形,由于学生数形结合思想较弱,学生不能依据题目中所给条件画出相关图形;对图形中存在的难点很难突破。同时,学生的运算能力仍是失分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像解不等式组、分式的混合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属于常规题型,虽绝大部分同学能进行运算,但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失分,反映出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训练不够,只注重方法,未落实过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几乎都放弃了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题和综合性较强的大题。另外考试过程中出现个别学生睡觉和画画现象,暴露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表1 学生初中数学基础调查

(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

由表2 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对于“你认为数学课重要的原因有”这样的问题,认为是“升学考试不可少”的比例竟高达44.2%,可见不少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应试阶段。对于“学校开设数学课”的重要性竟有50%以上的学生持漠然态度;而对于“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数学实践课”一问,有27.1%的学生表示没有必要。所以,从相关数据的分析来看,学生对数学作为基础和工具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对数学的基本认知没有形成良好的动机意识,情形不容乐观。

表2 数学学习的认知问卷调查

(三)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由表3 可知,28.2%的学生选择了从小就没有学好、没信心学这一选项,这也是他们报考职校的主要原因。从对“假如让你重新学习数学,你会如何学习”这样一个问题,50.3%的学生回答选择了“培养学习兴趣”。从表3 来看,目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淡,动力不够,学生学习数学存在较为突出的困难,主要在于觉得数学抽象、枯燥难学,加之基础差,所以感觉负担重。

表3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

(四)学生对数学应用性的认识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但从问卷(见表4)的回答情况来看,学生对此认识相对较远。如12.7%的学生“从未觉得”,19.7%的学生“不清楚”,46.1%的学生是“偶尔觉得”。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原理要么懂点皮毛,有27.5%完全不知道。所以,对于数学应用性的认识,学生远远没能领会。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从学生解题时暴露出的问题和调研的数据可以发现,职校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在对数学学习的认知、兴趣、应用性等方面也存在问题。数学教师任重而道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表4 数学应用性认识问卷调查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对学生进行“理想目标教育”,让他们树立长远的目标和近期目标。传统数学教育是与升学紧密联系的,而信息时代的数学教育则要求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数学素质。[2]高科技的发展,使现代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折射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懂得数学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或过程主动去了解、探求的心理倾向。若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觉得数学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影响数学学习的动机和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因此,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二)狠抓课堂教学,巩固数学基础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之根本,只有狠抓课堂,学生的基础才能得以巩固,能力才能得以体现。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注意力。

2.重视概念教学,尤其是核心概念、学生难理解的概念。可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剖析,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同时还可通过适当数量的正反实例揭示概念的本质,真正达到对概念的准确理解。

3.在重视分析过程的前提下,对例题讲解还要以培养学生解答到底的意识为目的,而不能只有分析而无过程,导致学生在解题中不会书写或书写较为混乱。

4.作业要重视变式训练。加强变式练习,是提高学生正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有效途径。可以从定义出发不断变式,从图像条件到文字条件、到性质条件再到开放条件,由易到难逐渐变化,层层递进。从“数”到“形”,从“形”到“数”,突出思想、化归成规,提高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重视数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形象思维作为思路点拨的起点,尽可能多地以直观演示提供数学原型和数学范式,科学地去发现思维通路,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不断培养增强学生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主动性。[3]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广泛的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探究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能力。

(四)强化“应用”教学,提升数学地位

职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了解数学在生活和专业课当中的一些应用,使学过的知识尽可能在后续专业课或生产实际、日常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模型,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和实际问题。

[1]邓友祥.数学活动的特质与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6):56-58.

[2]朱波.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3):72-74.

[3]孙中范.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5):35-37.

猜你喜欢
高职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抄能力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