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军 夏志成 马淑娜 龚自明
[摘要]为帮助学员提高学习效果,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探索实践了“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课前先学、课堂导学、课后评价三个阶段,通过前导—先学—再导—后评的过程,有力促进了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目标导学式 教学模式 能力
传统教学往往是以教员讲授为主,学员被动接受,很少主动参与,这种教员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学员自学求知,这与叶圣陶先生“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观点相契合。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校土木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课程特点是“三强七多”,即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教学环节多、课程内容多、计算公式多、符号系数多、图形表格多、构造要求多[1]。课程教学既要求学员具有较扎实的力学基础,还要求学员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性能;既要求学员具有严谨的计算理论,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求学员理解并掌握现行规范的条文,还要求学员学会以现行规范为准则,创造性地、合理地解决工程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课时的相应减少,课程教学面临“教员难教、学员难学”的现象。为解决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特点强、要求高”的矛盾,帮助学员提高学习效率,笔者采用“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进行教法改革,实现了课程教法“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一、“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组成的复杂过程。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一定的结构,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什么是教学模式?国内外学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表述,众说纷纭,难以定论。目前,一种比较有倾向性的说法是: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经验,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可以操作、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2]。
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对“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作如下表述: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坚持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通过明确目标,使得教有重点、学有方向;坚持以问题为基础,以引导为桥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质疑、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培养学员的六种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设计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是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即把教员的职能重心从“授”转移到“导”上,包括导趣(激发动机,引发兴趣)、导向(展示目标,指明方向)、导疑(设置疑问,引发思维)、导论(引发讨论,质疑问难)、导拨(点拨精讲,释疑解难)、导结(归纳总结,形成体系)等;
“学”是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即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员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使学员想学、能学、会学、愿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获取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目标导学”是将教员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即把教学目标的重心从“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上,“导”是手段,“学”是目的,教员的“导”必须建立在学员“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实现教学目标从“知识为本”向“能力为本”转变。
二、“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流程
“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流程图
三、“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程序及要求
(一)课前先学阶段
1.学案引导
传统教学是教员先讲解课程内容,学员再练习巩固,即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知识系统、节省时间、课堂容量大,缺点是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导学方案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员认真解读教材与分析学情,科学梳理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明确重难点内容、一般和自学内容,把教学内容采用问题的形式呈现。其作用重在“导”,它不是课程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学员学习的路线图,把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其中。因此,它是对传统课程预习的超越。导学方案不仅有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其主线也是课堂教学的主流程。
2.自主学习
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基础。孟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使知识达到“自得”的境界。自主学习是以学员为主体,通过学员自身的努力获取知识和能力。课前先学阶段,要求学员先按导学方案完成下节课的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自主学习环节着重解决学员“如何学”的问题,要求学员做到多看、多思、多问、多练,培养学员质疑、析疑、议疑和解疑的能力。
第一,通过多看发现问题(质疑)。要求学员多看教材、参考书和相关的结构类期刊。要求学员一方面带着问题去看,另一方面在看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发现问题,以培养自己的质疑能力。
第二,通过多思分析问题(析疑)。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尤其是对发现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认真推敲、仔细分析,以培养自己的析疑能力。
第三,通过多问讨论问题(议疑)。要求学员不懂就问,通过多问开展讨论,相互学习,一方面促进教员与学员的交流,拓展学员的思路,另一方面加深学员对问题的印象,以培养学员的议疑能力。
第四,通过多练解决问题(解疑)。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多练习构件设计,多参与工程实践。只有多练才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将理论联系实践,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导学阶段
课堂教学采用“目标引导式”教学模式,引导主线主要依据导学方案,这就使得“教案”和“学案”双案合一。学员既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可以充分了解教员的教学思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1.导趣:激发动机,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员学习的直接动力。学员缺乏兴趣,就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不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学习效率就不会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好课堂的导入环节,就像一首好歌的前奏曲一样能抓住学员的心,引发学员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继续探究下去的强烈愿望,从而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切入点。好的开头形式很多,如运用生动活泼、质朴自然、形象直观、深入浅出的教学语言;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具有代表性的、符台教学要求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采用表演式、演讲式、辩证式、抢答式等新奇有趣的教学形式,千方百计地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望。
2.导向:展示目标,指明方向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它就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支配力量,一切教学活动都将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标准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目标的全面性、层次性和重点性。所谓全面性就是不仅要正确把握知识目标,而且要确立必要的能力和素质目标,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统一;所谓层次性,就是要面向全体学员,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一味地拔高,也不能一味地降低,而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设计出适当水平要求的目标;所谓重点性,就是根据时代对军事土木工程人才的要求,把对学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设计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
3.导疑:设置疑问,引发思维
设疑是将课堂教学目标问题化,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疑能促思,有问题才会思考,通过设疑展示教学目标,可调动起学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教学目标的问题化,要以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前提,以掌握学员的学情为条件。教员要善于质疑,善于在不疑之处设疑,设疑既要集中在那些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又要照顾其他知识,注意辐射面;提出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能对整个课堂起统摄作用,要立足教材,巧设悬念,但不能超越学员的实际水平,要富有针对性、挑战性。提出问题的形式要明确简要,能拨动学员的心弦,设疑既能唤起学员的参与欲望,调动学员及时进入角色,又能给学员引路,给学员以思维的支撑点,不致使学员大海捞针。
4.导论:引发讨论,质疑问难
在学员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员不要急于讲解,而要组织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时先交流预习情况,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通过小组讨论,把能解决的问题形成共识,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准备进行全班交流或留待教员“导拨”时解决。在“导发”阶段,教员不宜轻易表态,要让学员的思维潜能得到充分的自由释放,学员之间不同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的交流与碰撞,可产生许多有价值的甚至是创新的火花。在此环节,教员要注意以下三种情况:冷场时要及时捕捉教学契机,“煽风、点火”;一旦出现走板离题现象,要及时令其“转向”,以保证讨论的针对性;在出现互不相让的“失控”现象时,教员要具备一定的调控能力,做到收放自如。
5.导拨: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导拨就是重点讲解、搭桥铺路、启发提示、释疑解惑,这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施这一环节时,要注意导拨的形式、内容及方法。从形式上讲,导拨具有双向性,可以是教员问学员,也可以是学员问教员,也可以是教员的重点讲解或师生的讨论交流。从内容上看,切忌面面俱到。重点放在“四点一线”上。“四点”,即重点、难点、学员的疑点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一线”,即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从方法上讲,要以启发为主,以提示思路为主。在这一阶段,学员仍是主角,教员则要当好导演。
6.导结: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一般而言,学员对当堂课的各个知识点已经基本掌握,但还不太深刻、不太系统。此时,教员要利用个人的知识优势,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归纳疏理、提炼概括,勾勒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指出重点、难点,使学员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归纳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提纲式、表格式、因果式等[2]。
上述教学过程中的六个环节,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统一整体,但又具有灵活性,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控。
(三)课后评价阶段
评价是“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馈学员对课程掌握、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学习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阶段。过程性评价是指通过学员平时作业及章节综合练习等学习过程的测评,它可以让学员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并根据学案对学习进行诊断,以便更好地发现并解决任务过程中的问题;使教员及时了解学员学习信息,促成教员对教学方案的反思,使其对学员的导学更有针对性。终结性评价是对学习活动的总体评价,强调综合考评,即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测评法,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考试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根据考核内容的重要性分别采取不同的权值,考试形式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
四、“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体现“育人”为宗旨的价值观
“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将“育人”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价值标准,它努力挖掘学员的潜能,发展学员的创造能力,达到提升人、完善人的最终目的。它力求实现从“教书”向“育人”的根本性转移。
(二)体现“实践”为本位的训练观
“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强调将思考权、发言权还给学员,在教学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让学员思考、论证,同时鼓励每一个学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能确保学员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三)体现“引导”为手段的方法观
“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对“教”的本质从操作层面作了明确的揭示:“教”即是“引导”,不是“填鸭”,不是“牵牛”,不是“放羊”。在教学各环节中,“教”承担着策动学、引导学、促成学的任务。
(四)体现“合作”为基础的师生观
“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课堂常常是思想活跃,充满活力,师生共同面对知识,共同接受挑战,教员诱导启发,学员自主思考,一旦教员成为学员“探索”的领路人,创造就可能在学员身上成为现实[2]。
五、“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经过五个学期6个班次的教学实践,“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呈现如下优点。第一,较好地体现了教员主导作用和学员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学案”用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问题,传递给学员足够的思维内容,引导学员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员的主体作用,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第二,变学会为会学。学员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学习方法,形成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通过目标导学,让学员独立地接触知识、学习知识,促使学员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自主探索,并根据学案的要求有效掌握自主探究的方式。通过课堂展示和工程实践,使学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把成功化作学习的动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意识,从而使主动学习成为持久的意识,最终形成学员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第三,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员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员解决疑点,可以把大量课堂时间还给学员。“学案”提纲充分展现了课堂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结构,学员可以集中大量的精力去理解和深化自己不懂的问题。第四,将若干“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钢筋混凝土结构”复习资料,可以帮助学员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效率。第五,通过改变评价因子,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员可得到较为系统的混凝土结构技能训练,增强学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结语
“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关注“课前先学阶段—课堂导学阶段—课后评价阶段”的教学全过程,在这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前导、先学、再导、后评构成了“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完整结构和主要教学环节,只有当四者都具有并完成后,才称得上真正完成了一次“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当然,“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员“导”的技巧,“导”出精彩的课堂,让学员真实地演绎自己的角色大有学问。“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源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但与“启发式”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两个优点:一是比较好地体现了学员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二是强调了教员的主导作用在于“导”,较好地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因此,它更注重对学员“六种能力”的培养,使学员学会学习,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应因人、因课程、因目标而用,不可千篇一律。作为一名军校教员,关键应领悟“目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内涵,认真研究自己所教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了解学员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志成,陈明雄,马淑娜.工程结构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4).
[2]朱开群.对构建思想政治课“导学式”目标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2).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