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研室,浙江 湖州 313000)
刍议毕兹卡民族传统体育及其传承
秦 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研室,浙江 湖州 313000)
文章对鄂西山区毕兹卡传统体育进行收集整理,同时根据这些传统体育自身的特点将其分为四大类, 并在此四类的基础上选取跳格子、棉花球、地盘子、莲湘、地棋和土家拳六种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特征进行阐述。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毕兹卡优秀的传统体育,同时就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鄂西山区毕兹卡传统体育瑰宝的精髓。
毕兹卡;传统体育;传承
毕兹卡是居住湘鄂渝黔边的古老民族,也就是现今的土家族。对于毕兹卡族源的探究研究者提出了众多看法。如“巴人后裔说”、“土著先民说”、“乌蛮说”、“江西迁来说”等等。但在众多观点中,“巴人后裔说”一直为众多学者所赞同。当然毕兹卡是多元一体的,除了巴人后裔之外,还有长期生活在武陵山区的土著人、外面迁来的汉人和其他民族。在长期共同与大自然和外侵敌人斗争的过程中,相互交往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因此也逐渐有了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些优秀的民族精髓是值得我们后人继承和发扬的。
1.1毕兹卡传统体育项目来源
据资料统计毕兹卡传统体育项目共236项,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来源战争。如摆手舞,相传周武王伐纣期间,为了壮大讨伐势力,武王诚邀巴国出兵。巴王挑选精良武士赶赴沙场、转战南北、金戈铁马。由于常年在外,巴人十分思念家乡,每逢佳节便相聚起舞,枕戈达旦,摆手欢闹,大跳军前舞,巴人围火喧哗,引得纣王的士兵近前相看,更有勇者弃甲扔戈加入舞队。因此武王下令追杀,纣王大败。《华阳国志》中也曾有记载:“巴人尚舞,歌舞以凌殷人”。这就毕兹卡摆手舞的由来。二是民间的庆嗣活动。如毕兹卡的民族三原色中的“哭嫁”和“撒尔嗬”。三是来源于劳动。如板凳龙等。
1.2毕兹卡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按照毕兹卡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可将其分为4大类,即竞技类、表演类、棋艺类和武术类。本文在此种分类基础上选取几种比较有代表的传统项目,并对其项目特征进行论述。
2.1竞技类——跳格子、棉花球
跳格子是毕兹卡少年儿童喜爱的传统跳跃运动,形式多样。一个正方形跳格,名为修平房或跳方格。先在地面划出9个方格(如图1),再由大家约定的距离画出抛子线,图中个位数码系指跳格顺序,中央方格10位以上数码表示分数,参加者各备一个小沙袋或石块、瓦片做子,先站在抛子线后方向中央格投子,按所投中分数高低或落子距离中心点远近来决定跳格的先后顺序。然后依次跳格,站于抛子线后将子投入第一格,单脚跳进,将子依次逐格踢入至第8后,再踢入中央格,接着单脚跳入,将子踢出第8格端线,按中央小格所标分数得分。然后,再抛子入第2格,单脚跳入,如此反复进行,够100分即买房子。站在抛子线外投子,子落入的格子为所买的房子。
跳格子的传统规则如下:投子、踢子须停于给定的格内,不得超越或压线,踢子只能用单脚踢,每格只能踢一次,屈脚不能落地,到自买房内才可双脚落地休息,而非买者不得入内,只能越过,跳格中不能踩线。违者犯规,暂停一次,待下一轮再跳。房买完为一局,买房多者胜出。当然格子还可以是长方形或飞机形,规则一致。
图1 跳格子
棉花球也是我鄂西山区毕兹卡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通常棉花球是用棉花作芯,外面用棉花线或毛线、袜线层层缠绕做成。棉花球的球场为长方形,长28m,宽15m,见图2。球框架分别安装在4个顶角,篮框距2.20m~2.80m,篮圈与横梁相连,牢固安装成水平,离篮柱2.25m,平分顶角45°,篮圈内径40cm,用直径为2cm的钢筋制成。
图2 棉花球
棉花球是以扣篮为中心的对抗性竞赛活动,要求运动员必须做到腿快手快、球到人到、球变人变、手脚运用自如。 棉花球运动在规则上也有其独特性,比赛中1次投球命中得2分,1次扣球命中得3分;罚球时,在罚球线上罚球命中1次得1分,如若罚球队员选择在10m扣篮线或8m扣篮线后起跳,跨3步进行扣篮,那么在10m 扣篮线后起跳扣篮命中得4分,在8m扣篮线后起跳的扣篮命中后得3分[1]。同时棉花球的基本技术简单易学,基本战术更是趋于简练,因此推广度极高。
2.2表演类——地盘子、莲湘
“地盘子”是鄂西山区咸丰县的一种独具风格的传统项目。“地盘子”原名“花花灯”,据传,该项运动的起源于唐朝太宗皇帝时期。地盘子的主要活动时期是在春节期间,通过活动者的相互打趣逗乐,插科打诨的动作,体现人们在春节期间欢度佳节的喜悦心情,同时也体现一种美好的祝愿。
该运动一般是两男一女三人进行表演,表演动作丰富,有“丢一字、鹤鹰展翅、怀中抱月、半边月、单推磨”等。表演时,女子左手舞花手巾,右手执花扇,脚踏“丁丁步”,同边同甩,顺边顺摆,既表现了女子那种娇羞的神态,又表现她扭捏作态的心理活动。男子则是以屈膝和下沉为主要特征,下沉时要挺腰、蹶臀控制身躯,显示出山民形体姿态。同时要注意在跳“半边月”时,脚要轻踏快提,轻踏软踩,富有弹性;在做“单推磨”时,要轻松自如、嬉戏顽皮之意尽显其中。总之,女子要轻盈、灵活,男子要潇洒、诙谐。
地盘子的音乐也极其丰富。其击乐多是民间众多击乐的曲牌组合,曲调高亢、嘹亮优美、动听,加上众多的衬词,使曲调显得更加和谐、轻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另一种表演类的传统项目——莲湘流传于鄂西山区大部分地区。有关莲湘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来源于泥神道:很早以前一些乞丐往身上抹满稀泥,当街乞讨,于是大家就将这些乞丐称为泥神道。这些乞丐经常到到有钱人家门口,一边以口打着锣鼓节奏,一边用手掌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其发出具有鲜明节奏感且连续的响声,由于身上沾满了稀泥,击打时稀泥飞溅,主人家怕脏就匆忙给予打发,使其快快离开,这就是最初的莲湘。另一种说法与城隍菩萨相关,相传在城隍菩萨生日当天,城隍菩萨要出游巡查,特命令大小鬼不得在此期间骚扰百姓,于是民间艺人就扮成花鬼儿,到处欢舞,而百姓为了庆祝城隍菩萨的生日也沿街摆满贡品,任由这些装扮成花鬼儿们的民间艺人”任意取食获乐。这些“花鬼儿”的常见动作包括:仰天大笑、快速拍打、前后翻滚、左顾右盼等等,动作活泼有趣,甚为讨喜。常见的莲湘为竹制,二尺五寸长,六节,中间有二十四个铜钱(如图3)。莲湘的握法为:单手持莲湘,虎口一端为上端,小指一端为下端(如图4)。
图3
图4
莲湘最初的表演形式为双人的,表演者手持莲湘,边打莲湘边唱曲,载歌载舞,一年四季均可表演,表演内容多样,多为表演者随机创编而成。莲湘的表现动作节奏感强,以“打”为主,以“圆”为特点,表演者随着小铜钱撞击的金属声缓缓起舞,曲臀扭身,周身打圆。莲湘的动作与唱词无关,表演者以莲湘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先从手上打倒身上,再打倒腿上,然后还原。主要动作有:凤凰闪翅、滚绣球、雪花盖顶、黄龙缠身、古树盘根、滚坛子、鲤鱼打挺,还有两人靠背扭身的扭腰缠、特别是膝盖上的打车轮带有杂耍色彩,两拍一个圈,速度快时,只听见铜钱响,棒影酷似车轮旋转。
莲湘的音乐节奏为2/4拍,分为中速、慢速和快速三种,一般来说中速的叙事性强,慢速的抒情性强,快速的则用在情绪激昂时。
2.3棋艺类——地棋
棋类项目中毕兹卡特别流行地棋。在休息间歇,大家席地而坐,在地面上划上棋盘,捡起石子、草茎、树枝或叶片做成棋子,两人对弈。常见的有打三棋、五子飞、围角棋、撞杆棋等。打三棋是由三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组成的三层,有4条对角线、4条中位线和正方形边角相交成24个点(如图5),双方各用不同子轮流在各点布子,每次一颗,任何一方有三子成一线,即用子压盖对方一子。布满后清子,就是将压盖子清除棋盘。后布子者先走子,每次沿线走一步,两人轮流走,走成一个三(即三子成一线),即为吃掉对方一颗子,直到对方不能成三时为输。
五子飞棋的棋盘是以10条等长直线横竖相交成一个大正方形和6个小正方形,再划出大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及四边中点邻边连线即成(如图6)。两人各摆五颗子于底边的五个交点,轮流沿线走子,一次走一步,以挑(一子挑两子)或夹(两子夹一子)吃完对方的子或逼得对方无路可走时为胜。
图5图6
围角棋盘是先划一个大正方形,再连接邻边中点即成。(如图7)两人在自方底边三个交点各布一子,轮流沿线走子,一步走一格,被围子无路可走即被吃掉,子先被吃光者为输。撞杆棋是由25个小方格组成(如图8),两人各在其底边线及第二线两边布8颗子,轮流沿线每步走一格,在任一线上两子打一子(中间不能有空格),8颗子打完者为输。
图7图8
2.4武术类——土家拳
毕兹卡人自古好练武术,健身自卫,“恒带刀弩长枪”,以防匪斗兽。早在土司时期就流传“寓兵于农,全民皆兵,有事打仗,无事种田,把守关隘。”之类的民谣。清同治年间《来风县志》就有记载《蛮刀歌》,其中就族人练武情形有详细记载。土家拳可算是毕兹卡最悠久的拳法。它是由古老的蛮拳演变而来,拳术近似南拳,以技法为主,讲究撩拗披劈,挂逼勾勒,承灵停妥,方圆扁窄,刀枪空滚,吞吐浮沉,三快五峰,摆桩精灵。强调脚似车盘,腰似磨心,眼似铜铃,耳似顺风,动如猛虎,周身合顺。其拳法风格特点为:拳势紧凑,动作稳沉,步法稳健,其拳腿法较少,多用手肘,劲力充实,带气发声,以声助力,套路短小,技击突出,注重功力,讲求实用。
除此以外在毕兹卡中较为流行的拳法还有:小梅桩拳、大连拳、小连拳、白虎赶室、九十一、三肘六捶、法拳、八虎、八法、大公拳、板凳拳等。其练功方法有举石锁、抡耍砣、打桩板、插黄豆、打沙袋、跳土坑、倒立等,武术器械有刀、棍、耙、枪、铛、鞭等。
3.1与民族区域性的全民健身体系相融合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计划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同时指出要“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这表明民族传统体育将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参与其中,辅助总体目标的实现。
目前在鄂西山区摆手舞和莲湘的推广度较高,其他项目相对较弱,不过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重视,各项传统运动也必将会融入到全民的健身运动中来,为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
3.2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民族体育项目如融入学校教学已经成为现在体育文化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标志着原始的体育形态已成为社会文化体系的一个独立的分支。民族体育历经着现代体育曾经走过的足迹,这是必经之路[2]。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还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使其了解自身的民族文化根源,加深对自己民族的认识和了解,最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民族热情。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也正面临着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的重心也逐渐转移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在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将自己国家民族的精华充实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去,如日本的民间舞、软式网球等、朝鲜的民族舞等等。我国也在1960年将武术纳入了体育教学大纲,但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传统项目,新的体育教学大纲也指出各地区的体育教学应与自身民族传统项目相结合以达到充实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目前在鄂西山区众多民族传统项目中棉花球已率先进入了学校体育教学,也取得了较好成绩。该运动在湖北民族学院姚正国副教授多年的教学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起来,并逐步规范化和竞技化,深受湖北民族学院学生的喜爱。在2004年第七届民运会上的首次亮相,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表演项目的一等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可见一斑。
3.3与地区旅游相结合,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
鄂西山区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处北纬30°,拥有绮丽的八百里清江走廊,亿万年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二万四千km2的土地上百分之七十都被森林所覆盖。这些奇特的地理特征,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但是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单纯为了地理环境而旅游,更多的则是对旅游地区古老文化和民族特色感兴趣。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莲湘就被列为表演项目。除此之外,毕兹卡的三原色——摆手舞、哭嫁歌、撒尔嗬也是必演项目。旅游者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参与到了民族体育项目的互动中,感受着毕兹卡独特的民族文化。
不久的将来,随着宜万铁路和沪蓉西高速的相继开通,必将会为鄂西山区的旅游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大力开发民族传统资源,将毕兹卡民族文化和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鄂西山区的旅游业之中,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推动鄂西山区整个经济的巨大发展。
[1] 李先国.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变迁——以“阿细跳月”为例[J].体育与科学,2012,25(1)
[2] 严庆铃,周廷国.我国体育仪器器材科研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1,11(5):47-51.
[3] 于学岭.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的思考[C].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
[4] 姚正国.谈土家族棉花球运动[J].辽宁体育科技,2003,12(6):86-87.
[5] 李政,钟海平.民族传统体育与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
CharacteristicsandInheritanceofTraditionalSportofBizaka
QIN Jin
(Hu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 )
In this paper, traditional sport treasure for Nationalities in Mountain Region of Western Hubei was collected. Meanwhi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main categories and selected six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Tiaogezi, cotton ball, Dipanzi , Lianxiang, chess and boxing Tujia. To let more people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while on an analysis of its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order to better transmi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nationalities in mountain region of Western Hubei.
Bizika;traditional sport;inheritance
1004-3624(2013)05-0036-03
G812.4
A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体育专项课题资助项目(zgt201331)
2013-04-15
秦 晋(1980- ),女,湖北恩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