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绘画的意境营造

2013-11-08 02:01王智鸿
艺术评论 2013年1期
关键词:印章中国画陶瓷

李 锋 王智鸿

李 锋: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

王智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讲师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泥与火艺术的完美融合体。时代的进步,艺术的发展,艺术家的努力等多个因素的推动,使陶瓷绘画正逐渐由传统手法向现代手法转变。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都愿意尝试选择这一新式载体泼墨挥毫,来表现自己的艺术世界。越来越多的收藏家、收藏机构、艺术家、拍卖公司均给予陶瓷绘画极大的关注。

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自清代乾隆年代逐渐盛行,它突破了“单线平涂”这一古彩的限制,作浓淡渲染的表现,给没骨写意画开辟了道路,于是国画技法逐步吸收到陶瓷绘画上来。现在,陶瓷艺术创造者仍然将中国画当作画好瓷器的基本功之一来苦练,所以说景德镇陶瓷绘画风格的形成大部分吸取了传统中国画的营养,从而渗透和发展了陶瓷绘画艺术。

陶瓷绘画艺术与其他绘画种类均属于造型艺术,陶瓷绘画也需遵守绘画规律,充分考虑画面形体、构图、虚实对比、色彩协调等关系。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进入陶瓷绘画领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陶瓷艺术作品。

意境,是中国古代画论的中心范畴,它是指绘画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意境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艺术的六条标准,其中“气韵生动”是最高美学标准。气韵是绘画的灵魂,“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绘画往往追求“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陶瓷绘画艺术家在绘画造“意”时需注重“虚实”表现,要么从虚到实,要么从实到虚,最终都为追求一种虚实结合的神妙意境。无论是一抹远山、一泓清泉、一角屋檐,还是小桥流水、孤舟独钓、春江秋月,整个画面无不体现着虚实结合的美学原则。陶瓷绘画同其他艺术一样,最终都是反映创作者对意境和自然的感受与认识。下面,主要从构图与留白、虚实相间、诗书画印三方面探讨陶瓷绘画意境营造的手法。

秦锡麟先生的陶瓷绘画作品《芦荡深处》

陆如先生梅兰竹菊四君子画面

一、构图与留白的魅力

构图在传统中国画里叫“章法”,在古代绘画中又叫“经营位置”。构图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构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艺术创作的成功与否。传统瓷器造型主要以瓷板画和立体瓷器为主,瓷板画是二维表现,其除了表现手法和国画有所区别以外,构图、绘画技法等方面均同根同源;立体瓷器绘画最大的特征就是由三维观念转变为二维观念,其构图时仍然以中国画的构图原则为主,立体画面展开以后,仍然是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陶瓷绘画和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两朵艺术奇葩。中国画历来推崇“留白”之美,营造意境,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空间。画面留白不是为了空而留白,而是情思的主体创造出来的。苏轼有诗:“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道出了留白的无限蕴涵。在中国绘画史上,八大山人可谓是绘画留白的高手,他作画主张极简,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石或一鸟,寥寥数笔,神情俱备。其绘画主要以形写情,变形取神;着墨简淡,运笔奔放;布局疏朗,意境悠长,气势磅礴。其绘画形式和构图是他个人真情实感最好的表现方式。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画多少,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

陶瓷绘画和中国画同根同源,绘画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陶瓷绘画,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同样深深地影响了数代陶瓷画家,这种影响还会延续多年。他们从其构图精髓、留白精髓中广泛吸取营养,来营造一种空灵、悠远的艺术境界。“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因此,在陶瓷绘画中,画面的空白,并非空而无物。陶瓷绘画中的留白高手,会把留白的手法表现得非常优雅。如陶瓷绘画中的水、烟、云、雾、天空这些实景,在画中被表现成虚的景色,使画面空灵有致,更能在无画无墨之处表现出景物的虚灵、烟云飘动的美妙感觉。在千年瓷都景德镇,一大批老艺术家常年不懈地捍卫并发展陶瓷绘画艺术,他们用作品阐释了留白的魅力和内涵。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先生的陶瓷绘画作品《芦荡深处》(图1),作者采用了景德镇青花表现手段,笔法老辣,苍劲浑厚,作者在瓶壁上以青花料绘制了几排芦苇,芦苇虚实相间、错落有致,临风摇曳,远处天空几只大雁飞过,之外别无他物。整体画面空灵、格调高雅、意境悠远,仿佛春去秋来,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空间和艺术感染力。

陶瓷绘画讲究留白,在绘画众多的表现手法中,留白是体现中华民族风格的一种艺术手段。留白是一门艺术,是一层境界,更是一种智慧。留白是营造陶瓷绘画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法,将陶瓷绘画灵动幽眇的意蕴和令人品味不尽的诗意推向极致。

二、虚实相间的艺术手法

陶瓷绘画中的虚实,“实”是指作者用以寄托情思直接展现于画面的部分;“虚”是指作者有意隐去不画或者大致描绘,但并非不重要的部分。“实”应当导向虚,有超越自身的潜能和趋势;“虚”应维系于实,虚实相互距离不宜过近,也不宜过远,虚实相间、相得益彰。虽然画面上出现的直观表象是“实”,但在艺术处理中,作者必须在“虚”上多费思考、以虚衬实。虚,能使画面直观的主体得以充分、突出的表现,保证全画面艺术形象的主导性。在对绘画对象审美特性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加以有目的性和有倾向性的取舍、提炼,才能抓住画面所要表现的重点,进一步精心描绘。画面主体力求清楚、明确、突出;次要的东西连同背景可以尽量省略放弃。这种大刀阔斧的取舍方法,使传统绘画在表现上有了较大的灵活性,同时可使所表现的主体呈现突出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过目难忘。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就是讲虚实相间的道理,摆实就是布虚,布虚就是摆实。成功安置“实”和“虚”,就会引起有效的艺术知觉、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八大山人、齐白石,画鱼、画虾在纸上,不画水似有水,通过虚化处理的水尽成空白,便突出了实景,让人凝神关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釉料是陶瓷绘画的主要颜料,陶瓷画家创作之前要对所用釉料有充分的认识,充分发挥釉料烧制工艺的特点,灵活自如地表现自己的艺术感受。 如高温颜色釉瓷器是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之一,“进窑一色,出窑多彩”,高温颜色釉彩绘更像是一种艺术探险,其精髓就在于窑变的神秘莫测,让人充满了期待感。只要运用自如,就能性灵流露、形成雅健疏秀,韵味醇厚的艺术风格。高温颜色釉以色彩丰富、晶莹剔透见长,釉料高温窑变后的璀璨光色,活跃生动,颜色自然丰富,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的比喻,令人惊奇,叫人陶醉。高温颜色釉通过“窑变”,成为了离奇的釉色,釉面上自然形成一幅幅神秘的画卷,有的如红霞满天,彩云追月;有的如远山飞瀑,心旷神怡;有的如大漠孤烟,苍凉萧瑟;有的如江南秀色,水天一色。通过肌理、喷洒、糅合等艺术手法将釉色的变幻莫测表现得淋漓尽致,虚实如梦幻般美丽。烧制后再进行釉上绘画的综合装饰是景德镇当今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手段,笔法细腻的画工与自然天成的窑变釉彩虚实相间,相互掩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视觉画面,釉色的虚实变化营造了陶瓷画面悠远的意境。

又如景德镇青花瓷,它质地细白,素淡雅致,润洁如玉,娇翠欲滴。传统陶瓷青花绘画在用笔的干、湿、浓、淡、焦,也是另一种“虚实”表现手法,正所谓“料分五色”,在创作过程中,讲究运笔的轻重、缓急,料分的浓淡,水量的多少,釉面和毛笔接触时间的长短均会影响整体效果。如当代陶瓷大师陆如先生梅兰竹菊四君子画面(图2),水、青花料、笔法的恰当运用,用笔刚柔相济、虚实相间,中锋、侧锋、逆锋等笔法的全面运用,表现出画面对人视觉的冲击和感受,同时也表现出了青花绘画笔墨妙趣横生、变化多端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出了清新洒脱的个人风格。

虚实相间的陶瓷青花绘画效果追求一种形式美,是绘画者内在气质与气度的表现,是无与有、虚与实的统一。

三、诗书画印的整体艺术魅力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体系,并与诗词、歌赋、书法、印章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使画面形成诗书画印相互配合、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陶瓷绘画。

(一)诗文

陶瓷绘画诗文指写在陶瓷绘画的画面之内,配合画中艺术形象,成为绘画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诗、词、文、曲、赋、歌等内容。欣赏陶瓷绘画时,既看画中艺术形象,也看画中诗文,并且还看画中诗文与艺术形象及其与整幅作品的关系,因此,陶瓷绘画中的诗文在营造画面意境、提升作品艺术品位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如卓安之《红梅》粉彩瓷板画上绘古梅新枝,红梅盛开,生机盎然,瓷板画上诗曰:“干代龙柯凝铁骨,虬枝抽处百花输。仙山篱薄勤栽种,美德春风遍四隅。”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作者不仅描绘了红梅盛开争相怒放的形象,还题诗赞扬了梅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通过歌颂梅花体现出作者的美好愿望和高尚情操,体现出陶瓷绘画中题画诗强化绘画表现能动性的艺术功能,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悠远意境,通过作品,让观众体会到作者的人格魅力。

(二)书法

古人云“书画同源”。书法早在唐代便成为具有绘画特征的抽象艺术。“以书入画”被认为是绘画用笔的基本功。书体中的提按、顿挫、疾徐、裹散,讲究骨法、粗细、浓淡、干湿、刚柔、滑涩、中锋为主的特色,成为中国画水墨画用笔的基本规范要求。书法是一门线条艺术,通过笔画的重组和构成,形成整幅抒发感情的意境。大部分陶瓷画家平时都注重书法修养的提升,大部分陶瓷画家本身也是书法高手,正所谓“善书者肯定善画”。

传统书法是选择墨水来书写,陶瓷书法采用釉料来书写,陶瓷书法要遵守传统书法的一切规律。书法要根据画面的风格和内容来选择书法的字体和风格,书法线条的节奏、质感须和画面的节奏,线条相融合,铁钩银划的书法配合精美绝伦的画面,必定锦上添花、相得益彰,让观众感觉内容协调,提升陶瓷作品的整体意境和美感。

(三)印章

印章往往是陶瓷绘画作品在烧制前的最后一步。陶瓷绘画印章源于中国画的“题款”,在画上题写诗文,叫做“题”。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中国画题款是陶瓷绘画诗文题款之渊源。印章综合了不同字体、章法和刀法,为了和画面相互融合,择字上更加选择不同姿态,章法上更加灵活多变、虚实相生,刀法上更讲究线条的笔墨情趣。印章是陶瓷绘画构图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印章在陶瓷绘画中起着均衡画面构图,丰富画面效果的功能。陶瓷绘画讲究印章艺术,印章在整个画面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陶瓷绘画的特殊性,还有很多陶瓷艺术家把印章的立体感做得很强,让观众可以全面感触。画印的结合,既增强了整体画面的雅致效果,提升了文人气,又提升了整体艺术品的意境。

结 语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前辈留给我们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陶瓷绘画创作之路也越来越宽、越走越广,陶瓷艺术家为社会奉献出更多画风迥异、意境深远的作品,我们只有广泛吸收各艺术门类的精髓,才能够推动陶瓷绘画不断向前发展!

1.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猜你喜欢
印章中国画陶瓷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远方》中国画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钞子伟、钞子艺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印章
土豆印章
大象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