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武德俊
应台湾贸易中心的邀请,我作为大陆地区的唯一记者到台北参加了台湾国际绿色产业展览会,在了解了包括太阳能光电设备、风电设备等台湾地区先进节能与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同时,也体验了一下台北市的绿色交通。
这是我第一次来台北,因此也是首次近距离了解台北的交通。台北的摩托车很多,称得上是“台北一景”,红灯时它们或是安静地停在为它们专设的白色框中(白色框为摩托车专设,在人行横道的前面和后面),或是夹在汽车中间,当绿灯一亮,却像一群出巢的工蜂,“嗡嗡”地飞出,速度极快,把汽车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台北的汽车也很多,但没有北京那么拥堵,很有秩序。在汽车和摩托车之外,还有Ubike——租赁自行车。
在杭州、北京等城市,人们对自行车租赁可能都不陌生,提前办一张卡,你就可以租用政府为市民出行准备的自行车,方便、省钱是它们共同的特点。Ubike是对台北租赁自行车的称呼。这些车架橘红色的自行车在路上十分显眼,但与大陆城市提供的自行车最大的区别是多了几分创意和亲近感:在自行车车架后部,设置了自己的标志,将“U”变形成了一张笑脸,并起了一个恰当的名字——Ubike。
据台北市相关人士介绍,Ubike租赁系统由台北市政府委托捷安特公司建立和运营维护,为市民提供最先一里和最后一里的出行便利服务,同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截至2013年9月底,台北市已经建立了108个租赁站,拥有自行车3621辆,租赁次数达到了830万次,平均每天每车出借12次,按照台北市Ubike系统规划,未来要建成租车点162个,单车数量将达到5350辆。
不过对发展自行车租赁不利的是,台北市很少有自行车的专用道,这一点还需要台北市管理者想想办法。
说起台北的地铁,论通车里程和通车历史都比不上北京。北京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地铁系统,截至2013年9月,共拥有17条运营线路、270座运营车站、456公里运营里程,日均客运量在1000万人次左右,峰值运量达到1105.52万人次。北京地铁的票价也决对称得上便宜,只要花两元钱买一张票,就可以到达任何一站。但我不愿意乘北京的地铁,因为即使不在高峰时段,地铁车厢内仍然是人挨人,人挤人,空气中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在高峰时段就更不用说了。说白了,在北京乘地铁没有什么尊严。
台北的地铁称作捷运,第一条地铁淡水线于1997年开始运营,如今通车里程共116.9公里,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第二阶段,台北捷运要新修线路50.5公里,44座车站,使每天的地铁乘客达到230万人次;第三阶段也是台北捷运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通车里程270公里,每天乘客达到360万人次,中心区步行500米可达一个地铁站。
台北的地铁即使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也不会那么拥挤,因此可以保证每名乘客都有足够的空间。米黄色的车厢内部颜色感觉非常温馨。车厢内靠窗位置是座位,中间是通道。座位分为普通座位和需要照顾人士座位两种。地铁设有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包括导盲砖、专用验票闸门、电梯及车厢内的轮椅专用区等。候车月台还设有夜间妇女候车区,保障夜归妇女搭乘地铁的安全。这样的条件使每一名乘客都感到很舒适。
在台北的任何一个地铁站都可以办理悠游卡(相当于交通卡),用悠游卡乘车可以得到优惠。如果你是一名来台北旅游的客人,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选择一日卡、二日卡或三日卡,开始你的台北地铁之旅。
台北的行人很幸福。在台北,不论是汽车还是摩托车,对行人都非常地礼让。当绿灯你走在人行道上时 ,转弯的汽车和摩托车都会远远地停下来让你先行,决不会和你争抢。因此,如果道路不远,步行也是出行的不错选择。
早就听说台北的小吃很有名,而吃地道的台北小吃必须到台北的夜市。晚上我计划步行到饶河街夜市去品尝一下台北的美食。但还没有出宾馆,却发现外面下起了小雨,问了一下宾馆服务员饶河街夜市还会不会开,当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便决定按计划进行,只不过带上了把雨伞。
出来后,我发现带雨伞也许是多余的,这倒不是因为雨很小用不上,而是因为不论是写字楼、商场、居民楼等邻街建筑都专为行人设计了一条宽宽的走廊——骑楼。骑楼的设计是将邻街建筑最下面的一层向里面缩进几米,作为人行道,而第二层的楼板正好给人行道加了个顶。大陆南方几个省的城市中也有骑楼设计,但台北的骑数较之更发达。骑楼设计得太有人情味了,这使行人在睛天时免受日光照射之苦,雨天时又无被淋之忧。
走在台北独具特色的人行道上,看着霓虹灯在小雨中闪烁,我甚至感受到了当年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时的心情: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台北的行人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