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韩桂珍 张志宏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已被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所接受,我们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模式进行干预,我们采取了加强领导统筹管理,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大宣传、检察、考核的力度等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23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合对照组,每组115例,其中男112例,女68例,年龄在32~83岁,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等方面,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选择经绕动脉冠状动脉治疗的患者,入选病例术前均无感染指征,体温及白细胞检验均在正常范围,
1.2 评价指标 患者伤口情况及体温。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应用抗菌药物3~5 d静脉给药,预防切口感染。实验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除常规用药外,未应用任何抗菌药物,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两组均无伤口感染及发热。
表1 对照组实验组指标对比(±s)
表1 对照组实验组指标对比(±s)
组别 住院费(元) 住院天数(D) 患者满意度(%)对照组<0.05 <0.05 <0.05 11077.40+4328.90 10.23+2.53 90.35+3.05实验组 9291.30+2463.50 7.49+2.32 95.46+1.44 T值 3.696 8.135 10.211 P值
抗菌药物时我国目前临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抗菌药物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也会带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2]。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调查表明,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20%,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患者占住院患者的0.3% ~5%,另有约0.24%~29%的住院患者死忙原因为药源性疾病;我国住院患者中,每年有近20万人死于ADR,这是19种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1倍[3]。因此我们医务工作者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
临床实践证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可不用抗菌药物,乱用、滥用抗菌素的不合理现象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并及时纠正,从而正确有效地发挥抗菌素的作用,减少副作用,减少花费,减轻患者负担,也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卫生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之一。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 李为民,霍勇,吕树铮.冠心病介入治疗策略与技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
[2] 何凤兰,郑晓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8,5(5);312-313.
[3] 花蕾,邵文利,徐艳.充分发挥护士发现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