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记者 何辉
面对行业的波峰与波谷,企业的战略是选择扩张还是收缩?这将考验决策者的智慧与胆识。
本月起,A股2000余家公司将陆续公布业绩半年报。对有的企业来说,这是一种荣耀,持续增长的业绩足以对得起所有股东的期望。但对有些企业来讲,这也是一种煎熬,因为难看的报告让他们自己都不忍心再多看一遍那些干瘪的数据。
商海沉浮,惊涛骇浪不断。特别是历经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多少企业从创富浪尖上摔下来?有多少企业一路拼搏从小帆板发展成为巨型航母?
金融危机,对企业来说,既有可能是走向倒闭的“危”,也有可能是迎来新生的“机”。谁也无法预测,几番轮回之后,谁会被巨浪打到沙滩上?谁会驰骋大海成为新的领航员?
两度“亏损王”
半年报,对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以下简称中国远洋)来说,恐怕又是一个难熬的日子。
2013年一季度,中国远洋尽管实现营业收入152.34亿元,但净利润却为-19.88亿元。
这已不是中国远洋第一次面对巨亏的境遇。2012年,中国远洋巨亏95.59亿元,继2011年巨亏104.49亿元后连续两年成为A股“亏损王”。
今年,中国远洋在A股市场的股票简称已更名为“*ST远洋”,成为A股中规模最大的ST股。今年若该公司继续亏损的话,则将会在A股市场暂停上市。
中国远洋于2007年6月26日在A股上市后,股价一路上扬,在当年10月创造了67.84元的最高价,公司也曾在2007年和2008年创造190.85亿元和108.30亿元的高利润。但之后却一路下滑,到今年6月底其A股收盘价为3.01元,市值严重缩水。
也许是巧合。中国远洋在A股市场的命运与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几乎完全一致,但遗憾的是,当有的公司尝试走出危机开始复苏的时候,中国远洋却在危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高管频频道歉
是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中国远洋从盈利大户到“亏损王”的主要原因之一,至少中国远洋的高管们是这样认为的。
中国远洋从事的是国际海上运输业务,以集装箱航运、干散货航运、物流、码头和集装箱租赁业务为主。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行业陷入困境,首当其冲的是国际航运业。
“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贸易增速放缓,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航运业普遍亏损,中远集团也未能独善其身。”这是中国远洋董事长魏家福在2012年发表声明中的一句话。
公开资料显示,集装箱运输是中国远洋的主要利润来源,但其干散货航运业务亏损巨大,成为该公司业绩最差的业务板块。
“在全球强周期行业中,公司并不是垄断经营,而是完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远洋董事会秘书郭华伟在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我们竭尽全力采取了各种措施改善公司的业绩,但仍然出现较大亏损,要向广大股东表示道歉。
向股民道歉的不只是郭华伟一个人。在2012年年报业绩说明会上,中国远洋副董事长马泽华面对巨额亏损对外表示歉意。与此同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魏家福也对外表示道歉。
选择了“反”的策略
尽管金融危机被公认为是中国远洋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少股民以及一些业界人士却认为错误的策略也应该是该公司巨亏的重要原因。
“当A股在2007年创下6124点高位时,是继续看多还是开始看空?公司的战略也是一样,当处于行业顶峰的时候,是选择继续扩张还是收缩?”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借用炒股的理论阐述公司在面对波峰和波谷时的战略抉择。
用李大霄的话说,中国远洋在位于波峰位置上选择了“反”的策略。
干散货是中国远洋的传统优势,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干散货船队,几年前也一直是中国远洋的盈利重点。
“上帝要让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原高级顾问石伊恩对《支点》记者表示,早在2006年他就和一些政府机构探讨过产能过剩的问题,当时就对钢铁、汽车、造船、航运等行业发出过预警信号,但很多人在市场高涨的时候往往很难看到潜在的风险。
反映干散货航运市场的波罗的海航运指数BDI,在2008年5月20日,曾达到11793的高点,干散货航运市场进入到历史鼎盛时期。
“也就是在这期间,中国远洋趁机大举扩张,对外宣布将订造和租入货船,以扩充运力。”石伊恩对航运业很有研究,那时全球从事干散货货运的大型船只约有700多条,且多家船厂还在加紧赶造600余条新船,运能几乎要扩大一倍。
中国远洋2008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在航运市场处于高位的形势下,公司在自有干散货船舶204艘的基础上,租入船舶228艘用以扩充运力。这些租船协议分为3年期和5年期两种,前者的日租金为8万美元,后者为5.7万美元。
好景不长,金融危机席卷全球,BDI指数一度跌破700点,船日租金价格也由8万美元跌到了数千美元。但按最初协议,中国远洋还得按照当初8万美元的价格付费——高额费用让公司越来越步履蹒跚。
“左右挨耳光”
“中国有句古话,叫船大难掉头。”石伊恩说,在金融危机以前,中国远洋积极的扩张策略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船队。当危机爆发后,它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脱身。
集装箱海上运输。
中国远洋似乎陷入了“两面做反、左右挨耳光”的困境之中:当行业景气度升高,运费开始攀升时,公司疯狂下订单造船,而到了船只交付之时,运力开始过剩,行业陷入亏损,公司又不得不继续付高额的租金,亏损进一步扩大。当公司无力支撑贱卖资产时,恰恰又是新一轮上升期的开始。
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是选取自然界生命活力和增值能力强的高温复核数微生物菌种,在生化处理设备中,对过期食品、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进行高温高速发酵,使各种有机物得到降解和转化。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处理时间短,无需分拣;资源利用率高;产品有市场销路。缺点是一次性投资高,设备处理能力较低,更重要的是设备耗能大,而且该技术减量化效果差,在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其他有机物,后端农业生产资料应用产业链较长。这种处理模式一般经济欠发达地区都不会采用,经济发达地区因设备耗能比较大、处理量少、运行成本高昂,一般也很少运用。
光大证券武汉紫阳路营业部高级投资顾问罗宏武还注意到,在2012年年报中,中国远洋的财务费用已从2011年的1亿元增至2012年的16.2亿元,增幅近15倍。
对财务费用大幅增加的原因,中国远洋财务总监丰金华表示,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和投资现金流都是净流出的,所以要增加一些债务规模保证运营,这导致了利息支出的增加。
“在没有找到新增长点的情况下,公司财务费用又大幅增加,这种状况必然会造成巨额亏损。”罗宏武认为,中国远洋正在“食下”错误扩张策略埋下的“苦果”。
面对连续两年巨亏的局面,中国远洋启动了“扭亏战役”,先后两次出售自有资产,为公司带来约95亿元的收益。
卖资产能否拯救低迷的干散货航运业务?“断臂求存”的中国远洋今年能否成功扭亏?公司明年还能不能留在A股?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写在股东满怀期待的眼神中。
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黄石市政污泥项目竣工投产。
利润增长近5倍
同样是要准备半年报,相比中国远洋,相信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新水泥)的高管的心情应该会轻松很多,如果公司经营不出现太大意外的话。
2013年一季度,华新水泥净利润大幅增长494.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575万元,是水泥行业上市公司中仅有的两家盈利公司之一。
来自中国水泥协会的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水泥产能扩张之势随着GDP增长一路高歌猛进。到2012年底,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的产能已达28.46亿吨,产能富余程度达30.6%。即便不再新增水泥产能,也能保证在未来五年内的水泥市场需求。
受金融危机以及中国房产政策调控的影响,中国当前对水泥需求的增速比2008年以前大为减弱,加之近几年水泥产能快速扩张,导致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实际上,华新水泥2012年的业绩并不算理想: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8.3%。对于业绩下滑,华新水泥认为主要是受行业不景气影响。
中银国际分析师李攀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业绩下滑主要由于下游需求不振以及产能过剩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应对危机不吃“去痛片”
为什么只过去了3个月,华新水泥的业绩会发生180度提升呢?难道持续多年的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在3个月内就迅速化解了吗?
仔细分析该公司一季报会发现,公司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来源于营业外收入增加。今年一季度,华新水泥营业外收入为6381万元,同比增加94%。公司财报解释,营业外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是指“资源综合利用退税和地方财政补助巨增”。
罗宏武认为,这正是华新水泥逆市飘红的“秘密武器”。 “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政府对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有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鼓励措施。
“公司正从传统水泥生产企业向绿色环保企业转型,要将传统的‘光辉产业’做成绿色的环保产业。”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表示,水泥行业目前日益加剧的产能过剩忧患及国家日趋严格的环境保护趋势,对公司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下的产能过剩现象,也是摆在李叶青面前的一道难题。“若是靠停窑限产来控制短期的产能释放,这只是吃‘去痛片’式的权宜之计,无法治本。”李叶青认为,“去产能”才是根治办法。其中,实现由水泥生产向环境服务的转型发展是企业“去产能”历程中“求生存、拓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实际上,大约从2003年起,华新水泥就开始战略转型。该公司最早从“吃”武钢等企业固体工业废弃物开始,逐步扩展到其他危险废物。目前,华新水泥已有生活垃圾、市政污泥、水域漂浮物处置等40余项发明、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公司已经从传统的水泥企业蜕变为集环保、混凝土、骨料、装备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
“公司将力争固废处理等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超过水泥业。”李叶青表示,公司不仅要为社会提供建筑材料,还要成为环保服务供应商。
考验决策者智慧与胆识
受金融危机及不合理经济结构的影响,当前中国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远不止水泥行业一个。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共下达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与2011年相比,2012年淘汰落后产能新增了铅蓄电池行业,而焦炭、铁合金、铜冶炼、铅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12个行业的任务有所增加。
罗宏武认为,“去产能”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单靠某一个企业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从经济发展规律看,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高环保、安全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标准,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科学引导投资拉动需求等将成为压缩落后产能的主要举措。
而对企业来说,则更多的是考验决策者的智慧与胆识。
“华新水泥的案例,再次说明了企业在面对行业波峰与波谷时及时做出正确策略的重要性。”李大霄再次抛出了他的“炒股理论”:受金融危机冲击,当前不论是航运业还是水泥业,都处于产能过剩的波谷,关键就看企业选择怎样的“过冬策略”。
李大霄提出,当企业处于低谷期时,不要看得太悲观,更不要做反了策略让自己倒在黎明之前。反而要在萧条的市场中保持一颗冷静的心,深思熟虑企业该怎样转型,比如是选择兼并扩张还是研发新技术?总之,企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懂得如何在下一轮即将到来的经济增长周期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