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林综述,王艳春审校
(1.北京燕北饮片厂,北京 101401;2.吉林医药学院基础药理教研室,吉林 吉林 132013)
·综 述·
木脂素的研究进展
Theresearchprogressoflignans
孟 林1综述,王艳春2*审校
(1.北京燕北饮片厂,北京 101401;2.吉林医药学院基础药理教研室,吉林 吉林 132013)
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多样,从植物中提取的木脂素具有广泛的作用。据文献记载:木脂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涉及心血管系统、抗肿瘤、抗氧化等各个方面。因此,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资料,本文对木脂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木脂素;药理作用;综述
木脂素是一类由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通常所指是其二聚物,少数是三聚物和四聚物,其生物活性广泛而且显著。药理学研究领域中,木脂素具有抵抗多种肿瘤细胞、抗艾滋病病毒以及抗感染等药理作用。现将木脂素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木脂素多数呈游离型,为亲脂性成分,少数与糖结合成苷。常用提取法为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近年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技术已用于木脂素的提取[1]。木脂素类化合物极性较小,与植物叶绿素和脂质成分混合难以分离、纯化。吸附色谱是分离木脂素的主要手段,硅胶是常用吸附分离的材料,溶剂系统进行洗脱。
2.1抗肿瘤作用
小檗科鬼臼属植物桃儿七和盾叶鬼臼的根茎中,存在含量较高的细胞毒性的木脂素,鬼臼毒素属于芳基萘类木脂素。鬼臼毒素与其同类木脂素通过结合有丝分裂纺锤体中的微管蛋白,阻止聚合和装配进入微管起到抗有丝分裂的作用,但是由于鬼臼毒素及其他同类木脂素的毒副作用,这些天然化合物不适合作为临床抗肿瘤制剂。现已开发的化学半合成药物依托泊苷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抗癌制剂,它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睾丸癌、淋巴癌;另一个半合成药物替尼泊苷具有相似的抗肿瘤性质,还可以用于治疗小儿神经母细胞瘤[2]。
2.2抗HIV病毒作用
Ichinura等[3]认为桦褐孔菌的水提物中含有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的木脂素类衍生物,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IV)的蛋白酶。王秀国等[4]发现桦褐孔菌的水煎剂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显著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使其合成及释放溶菌酶的能力明显增强,提示在感染性疾病、肿瘤和免疫功能低下的防治中,尤其是在免疫抑制疗法的同时,应用该药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研究发现桦褐孔菌的水提液可使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强,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在防衰老、抗肿瘤和抗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5]。
2.3降血糖的作用
俄罗斯Komsomlski制药公司生产的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治愈率达到93%,降糖作用可持续48 h。桦褐孔菌的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都有降血糖作用,可以维持3~48 h,桦褐孔菌的水提物中的栓菌酸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效[6]。东星月[7]观察了54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发现应用桦褐孔菌水煎剂的患者4周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其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杜仲木脂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8]。醛糖还原(Aldose,AR)属于还原性辅酶Ⅱ依赖性醛-酮还原酶族,以醛糖还原酶为靶点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已成为临床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药物。
2.4抗氧化作用
北五味子总木脂素(SCL)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影响血脂代谢有关[9]。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由于自由基堆积和Ca2+超载,损伤了细胞膜和线粒体,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10]。同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不仅氧自由基生成增多,而且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低,从而造成心肌组织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大量蓄积,引起心肌组织的严重损伤[11]。五味子果实中的各种联苯环辛烯木脂素具有显著的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酚羟基的存在可使其抗氧化活性大大增强[12]。
2.5雌激素样作用
某些激素还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肠内脂木脂素的化学结构与合成雌激素己烯雌酚非常相似,但与植物中的木脂素不同,在每个芳基环都有一个间位酚羟基。肠内脂在素食者尿液中的水平较高。
2.6心血管作用
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Lour.)Baill.在中国、韩国传统用于治疗脚气病、高血压、肺炎等疾病。李锦[13]研究发现,百三草木脂素对内皮完整的主动脉环产生浓度相关的松弛作用。杜仲木脂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14],多种氧化应激可以激活醛糖还原酶,激活的醛糖还原酶可以促进炎症反应和VSMC增殖。由于高血压是一种炎症反应,又是一种氧化应激状态,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是高血压血管重塑的主要机制,因此推测醛糖还原酶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心血管重塑。杜仲木脂素及其提取物可用做为制备抗心血管重塑的药物,还可用于制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具有抗氧化、直接抑制VSMC增殖的药理作用,可以较好地逆转由高血压等引起的心血管重塑。
2.7对肝脏的作用
包天桐等[17]研究了从五味子仁中分离出7种单体成分的药理作用,表明对四氯化碳和半乳糖胺肝损伤引起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张明华等研究五味子甲素和醇甲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的影响。表明甲素和醇甲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二者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18]。五味子醇乙对丙酸肝菌和酯多糖内毒素、半乳糖胺或醇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对免疫诱导豚鼠急性肝损伤和醋多糖引发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均有抑制作用,还可以显著拮抗扑热息痛肝细胞毒性。Zhang TM[19]报道五味子乙素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木脂素的结构分类与其药理作用。在化学研究方面,虽已分离鉴定150余个木脂素,但由于其类型多、结构变化大、立体异构多,其结构与合成研究仍然有广阔空间;从药理研究方面看,木脂素的生理活性不仅仅限于以前发现的保肝降酶、抗肿瘤作用,从其抗氧化作用来看,木脂素在影响心血管系统、抗过敏、抗氧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对木脂素的研究比较多,但木脂素的结构较为复杂,仍需做进一步的探讨。
[1] 李晓光,高 勤,翁 文,等.超临界CO2萃取广东海风藤木脂素成分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6,29(10):1096-1098.
[2] Dewick P M.Medicinal natural products.A biosynthetic approach[M].3rd ed.New York:A John Wiley and Sons,Ltd.,2007:155-177.
[3] Ichimura T,Watanabe O,Maruyama S.Inhibition of HIV-1 protease by water-soluble lignin-like substance from an edible mushroom,Fuscoporia obliqua[J].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1998,62(3):575-577.
[4] 王秀国,吕密凯,李丽秋,等.褐多孔菌水煎剂对小鼠MΦ功能的调节[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9(3):33-34.
[5] Zjawiony J K.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from Aphyllophorales(polypore) fungi[J].J Nat Prod,2004,67(2):300-310.
[6] Mizuno T,Zhuang Cun,Abe K,et al.Antitumor and hypoglycemic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sclerotia and mycelia of inonotus obliquus(Pers.:Fr.) Pil.(Aphyllophoromycetideae)[J].Int J Med Mushrooms,1999,1(4):301-316.
[7] 东星月.褐多孔菌水煎剂对脂质代谢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9,20(1):45.
[8] 王俊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醛糖还原酶活性变化及卡托普利和杜仲木质素对其活性影响[D].长沙:中南大学,2007.
[9] 孙 潇,姜恩平,陈建光.北五味子总木脂素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2):276-280.
[10] 曲绍春,睢 诚,徐华丽,等.人参Rb组皂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5):849-852.
[11] 郭 健,刘 义,李延平,等.氧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27(5):165-168.
[12] 姚新生.天然药物化学[M].3版.胡昌奇,陈道峰.苯丙素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3] 李 锦.三白草中的木脂素对心血管的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8,24(6):49-54.
[14] 高思海,潘铁成,李 平.五味子酚对大鼠心脏移植供心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1-3.
[15] 姜 燕,贾有志.日本五味子木脂素成分研究概况[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1,6(3):106-111.
[16] 陈延镛,舒增宝,黎莲娘.五味子的研究——北五味子降谷丙转氨酶有效成分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科学,1976(1):199-202.
[17] 包天桐,徐桂芳,刘耕陶.五味子仁七种成分的一些药理作用比较[J].药学学报,1979,14(1):1-4.
[18] Mizoguchi Y,Shin T,Kobayashi K,et al.Effect of gomisin A in an immunologically-induced acute hepatic failure model[J].Planta Med,1991,57(1):11-14.
[19] Zhang Tiemei,Wang Baoen,Liu Gengtao.Effect of schisandrin B on lipoperoxidative damage to plasma membrane of rat liver in vitro[J].Acta Pharmacol Sin,1992,13(3):255-258.
R285
A
2013-05-06)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09311).
孟 林(1989-),女(汉族),本科.
王艳春(1972-),女(汉族),教授,博士.
1673-2995(2013)05-03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