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中迁,李甲荣
(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23005,淮安)
我国地域辽阔,水利工程涉及的地质情况千差万别,主要有砂土、黏土、壤土等;河道设计中常常会遇到泥沙河床的河道,而此时河道的冲刷问题就成为首要问题,要想在有限的投资内更好地发挥河道的最大效益,就要对河道断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其中一个控制因素就是河道的流速,而流速取决于泥沙的起动流速。本文分析总结了前人对泥沙起动流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江苏朝东圩港河道工程,河道长11.68 km,设计排涝流量为17.4~216.0 m3/s,设计引水流量 105.0~214.0 m3/s。根据河道断面,河道排涝时流速为0.07 m/s~0.76 m/s, 引水 时 流速为0.51 m/s~0.82 m/s。
根据朝东圩港河道工程地质报告,构成河道边坡的主要土层有第1、2、3、5-1、5-2、6 层。 1 层为素填土或杂填土;2层为重粉质壤土夹中粉质壤土;3层为重粉质砂壤土夹壤土;5-1层为重粉质壤土夹砂壤土;5-2层为粉质黏土夹黏土;6层为粉砂土。
本工程中主要出现的土层为第1、2、5-2、6 层。第 1、2、5-2 层土质相对较好,稳定性及抗冲性能较强,不用护砌;第6层粉砂,易产生渗透破坏,抗冲刷能力差,且粉粒含量占约30%。
根据《水力计算手册》,各土层的不冲流速及设计最大流速见表1。
经计算本工程的水力半径R=1.60~2.20,则 Rα=1.09~1.31。
第6层粉砂的允许不冲流速经计算为:0.13~0.52 m/s。取中间粒径粉砂的允许不冲流速为0.28 m/s。
根据以上结果,本段河道边坡及河道底部均为第6层粉砂,均不能满足河道允许不冲流速的要求,因此需对第6层土采取防护措施。
根据以上结果,需对河道边坡及河底进行护砌。对护砌材料的选用,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优先采用生态材料,其次采用混合材料,最后才考虑采用刚性材料。而本工程的6层粉砂抗冲性能差,经分析即使种植草皮也不能完全改善其抗冲性,故生态护坡方案不予采纳。
因此,本工程河道断面的护砌材料分别选用混合材料及刚性材料进行比较,方案1为换填碎石+混凝土框格,方案2为换填黏土+混凝土框格(黏土主要取自2层重粉质壤土),方案3为浆砌块石护坡,方案4为水泥土护砌,方案5为混凝土混凝土现浇护坡,方案6为联锁式护坡砖护砌,各方案主要优缺点详见表2。
由表2可见,方案1造价适中,该方案采用将6层土表面挖除换填碎石+混凝土框格的护面形式,比较自然、生态,透水性较好,且碎石的抗冲刷能力较强,易满足河道过流要求,施工时可在坡脚处设倒滤层排水,施工相对简单,实施风险较小。但考虑到将来河道疏浚时易将碎石带走,故本方案不予考虑。
方案2利用河道挖出的2层重粉质壤土换填,造价较低,且不影响绿化种植,生态景观性较好,黏性土的抗冲刷能力较强,易满足河道过流要求。但回填黏土需进行强降水以保证基坑干燥,影响河道两岸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实施风险和难度较大。由于是采用上层黏土回填,施工质量不易得到完全保证。故本方案不予考虑。
表1 各土层的不冲流速及设计最大流速
表2 护砌方案比较表
方案3造价较高,且浆砌块石护坡不能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和栖息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对改善河道水质的良性循环不利,故也不予考虑。
方案4造价略高,该方案直接利用第6层的粉砂土与水泥搅拌后摊铺,为12%的20 cm厚水泥土,河底每隔15 m左右设透水隔埂。该方案施工简便,比较自然、生态,抗冲刷能力强,河底护砌拟采用本方案。
方案5造价偏高,该方案采用C20现浇10 cm厚混凝土护坡,下设7 cm黄砂垫层及一层土工布。由于为全现浇混凝土护坡,生硬呆板,生态性较差。故本方案不予考虑。
方案6造价偏高,采用独特连锁设计的连锁式护坡砖,砖下铺一层土工布作为反滤层。整个护坡在水流作用下可以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同时高开孔率一方面可以起到渗水排水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增加植被面积、美化环境的作用,可以调节河道的生态性。故平台以下部分护坡采用本方案。
经过初步比选,采用方案4和方案6结合的护砌措施。
对泥沙的研究有很多研究方向,而泥沙的起动条件是泥沙研究的最基本课题之一。国内外学者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到目前为止,所提出的无黏性颗粒的起动公式不下百个,但由于各自采用的研究方式的不同、选取的边界条件的差异、采用的起动标准不同,加上各自实测资料的差异,尽管各自公式基本上都通过了理论分析及实测资料的验证,但公式在形式及计算结果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很多差异也无法解释,之前也很少有学者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但是总结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也会找到一定的规律,把一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也可总结出一些相对统一的成果。
泥沙开始运动时的水力学指标一般用剪切力与垂线平均流速来表示,而垂线平均流速一般又有指数型与对数型两种表达形式。国内学者针对长江上游及川江卵石推移质问题,开展了许多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起动流速公式,最终可统一为泥沙起动流速公式:
式中,U为起动流速,d为颗粒粒径,h为水深,K为经验系数。
虽然国内外研究泥沙起动流速的方法有很大差异,有通过实验室研究、野外多年观测总结、计算机模拟试验等方式,总结出来的公式千差万别,但经过统一与转换,可得国内外多种经验公式,K值一般在3.37~7.86之间,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系数K取值范围还是比较大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较大。出现这样大的差异主要原因还是各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选取的边界条件以及假设条件等不同造成的,所以虽然公式能够得到基本的统一,但是人们在参考、选用时就很难,选择参考的不同就会造成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表3 起动条件统一公式系数表
①普遍规律:在水力条件、相对暴露度及河床泥沙组成一定时,起动流速随起动级别的增大而增大;在水力条件、泥沙组成及起动级别一定时,起动流速随河床表面颗粒暴露度的减小而增大;在水力条件、相对暴露度及起动级别一定时,起动流速随泥沙组成而变,对同一粒径级而言,泥沙组成愈粗起动流速越大。
②总结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同一级配泥沙,起动流速并非一个常数,而是一个区间值,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河床表面因素是主要因素。
③在起动标准、水力条件及相对暴露度一定时,非均匀沙颗粒同均匀沙中同粒径沙相比较,较粗颗粒容易起动,较细颗粒恰好相反,同粒径颗粒则基本相同,即在同等条件下非均匀沙起动流速比均匀沙小。
④所有外界条件相同时,平顺河道及水流稳定区泥沙的起动流速大于其他情况。比如在水面线附近、河道转弯处、河流交汇口处等,水流条件很复杂,泥沙是否会起动就不单单由顺河向的流速决定了,还与其他多方面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目前,对于整个河流断面从上至下不同区域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故随着学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泥沙颗粒起动公式的精度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工程地质情况,将相关数据代入泥沙起动公式进行计算。
结果可知,本河道工程泥沙起动流速比常规方法选择的起动流速有较大的提高,大约能提高30%,与河道实际流速更接近了。
结合计算结果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经验,经过分析研究,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①本工程河道最北端与长江交汇处,水流条件较复杂,容易形成冲刷,故将河道最北端约1km河道设计断面加大,河底加宽,边坡放缓,这样有效地降低了河道流速,减小了冲刷的可能性。
②由于本工程河道较为顺直,河道流速相对平稳,虽然根据计算结果引、排水时流速仍大于河床泥沙的起动流速,但是根据学者的经验,本河道河床泥沙较为均匀,较不均匀泥沙起动流速将更大,故仅对水位变动区、河坡坡脚以及有支流河口处河坡进行护砌,其他部分不采取护砌措施。
优化设计后与原方案相比,投资节省很多,现在工程已经投入运行2年多,河道边坡稳定,没有发生大面积的冲刷问题,运行情况良好,得到了业主的好评。
[1]褚君达.无黏性均匀泥沙的起动条件[C].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2.
[2]冷魁.非均匀沙卵石起动流速及输沙率的试验研究[D].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93.
[3]刘兴年,等.粗细化过程中的非均匀沙起动流速[J].泥沙研究,2000(4).
[4]张瑞瑾,等.河流泥沙动力学[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9.
[5]窦国仁.再论泥沙起动流速[J].泥沙研究,1999(6).
[6]李保如.泥沙起动流速的计算方法[J].泥沙研究,19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