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管理与福建跨越发展”论坛综述

2013-10-24 15:52
闽台关系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危机

由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等单位承办的福建省社科界2012学术年会“公共安全管理与福建跨越发展”分论坛近期在武夷山市举行。本次论坛共征集到44篇论文。近百位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党政部门工作人员莅会。与会代表主要围绕福建跨越发展中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和任务、公共安全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新媒体下的公共安全管理新挑战等问题,展开了具有一定深度的探讨交流。

一、跨越发展背景下的福建公共安全形势与任务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实现福建跨越发展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近些年来,福建省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趋向好转,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总量有所下降,但是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有所增加,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和部分领域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各类灾害事故仍高频发生,另一方面现代化带来的系统风险开始释放,在资源扩散和重新聚集之后,社会潜在风险增多,矛盾与问题凸显,突发事件频发,这些不和谐因素给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开始构成明显威胁。

基于此,有代表提出了构建具有福建特色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若干建议,如认真落实福建防灾减灾工作,强化两岸警方侦查协作,严厉打击跨境犯罪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等。多数学者在研究和讨论中提到了大力加强公共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通过大力加强公共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全社会参与的公共安全文化环境;在公共安全管理的诸多因素中,公共安全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公共安全管理具有持久的、潜在的影响,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有代表强调了创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要积极把非政府组织如慈善会、爱心基金、保护协会等纳入到地方政府的公共安全职能体系中去,实现社会所有力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此外,公民个人作为突发事件的直接面对者,个人的心理素质、自救意识、应对方法等因素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影响巨大。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加强对个人公共安全意识的重点培养,以减小公共事件的发生和破坏。

有课题组在其研究中提出要明确公共安全管理的路线图、时间表和阶段性项目任务。认为要本着“总体规划先行、部门行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在公共安全管理的若干重点领域制订未来5~10年发展路线图,并制定明确的时间表,为“平安福建”、“和谐福建”、“幸福福建”、“美丽福建”做出必要规划。同时以实施项目化管理为基本手段、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确保全省公共安全管理取得实效。

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机制与模式

与会代表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多,网格化城市管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特有的管理模式和机制对城市安全与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模式下,城区被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使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

还有观点认为,社区是各类突发事件的直接承受者,社区居民更是首当其冲的灾害影响者与应对者。通过了解我国应急管理框架下的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现状,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并为构建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的整体性治理模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有代表提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要突出预防的地位、强调预防的作用。“预防胜于治疗”,在安全稳定时期需要居安思危,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需要沉着应变,在危机解除后需要巩固治效。不容置疑,“预防”的精髓应该贯穿于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过程的始终,如此才能避免危机的爆发或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从而真正构建城市的公共安全。同时,城市公共安全的预防应当集“预案”、“预警”、“预控”和“巩固”为一体,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三预一固”预防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预防的功能和改进管理的效果。

有代表专注于公共安全管理的比较研究,认为我国不少城市对应急联动体系建设作了许多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通过对比城市应急管理的运行模式,总结了以南宁为代表的集权模式、以上海为代表的授权模式和以淄博为代表的分级管理模式,以及以美国纽约市为代表的危机管理办公室指挥协调管理模式、以日本东京为代表的危机管理总监综合协调管理模式和以英国伦敦为代表的“三位一体”应急管理模式。这些模式和机制,对于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具有他山攻玉的功效。

三、地方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行为与能力建设

有学者基于100个公共危机事件的案例数据采样,以委托代理关系框架来看待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分析了“惯性、问责与公开”框架下的地方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行为研究。该研究以问责和惯性为核心提出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行为影响因素的假设,并利用2009~2011年100个公共危机案例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问责是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与否的主要激励来源,信息公开惯性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程度。信息公开相关制度、媒体环境变化并未对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行为产生实质影响,原因在于危机事件问责与危机信息隐瞒问责强度之间的不对称,以及政府强大的媒体管制能力。

有代表针对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加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加强公共安全基础建设,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健全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公共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坚持依法管理公共安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公共安全管理合力。

针对当前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的实际,有代表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不强是个很重要的原因。要妥善应对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从多个途径进行培养和提升。

四、新兴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

有学者提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它以强大的影响力和独特的互动性使一些突发事件迅速公众化、热点化。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工作是整个应急处置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正确妥善地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工作,可以有效控制危机的蔓延和升级,反之,就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甚至引起更大更多的危机。

同时,有多个学者共同讨论了微博在中国崛起及其对公共安全管理的挑战和影响。认为现实中有些地方党政官员,由于对新媒体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突发事件特别是带有人为因素的事故灾难、社会事件的处置中,习惯于传统思维,忽视对网络舆情的积极回应和正确引导,而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不仅加大了突发事件处置的社会成本,而且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微博时代如何提高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舆情引导能力,是地方各级党政官员必须认真面对的新课题。

类似的观点也认为,当前新兴媒体的比重正在急剧增加,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规律,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格局,刷新了传统媒体传播的观念。有效引导网络舆情,首先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网络舆情既有负面功能,也有正面功能。引导网络舆情的基本方略就是站在新兴媒体时代的高度,深刻认识民意表达方式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走进网络虚拟世界“微服私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领袖作用,促进网络舆情正面功能的实现和负面功能的消除。

五、分行业公共安全管理研究

有代表讨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管理。认为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交互共享性强等特征,给企业危机管理带来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大挑战。企业必须客观分析机遇与挑战,学会在新媒体环境下从容应对危机,探索适应新媒体要求的从危机管理理念、预防机制、处理方式到后续管理的全过程的危机管理之策。

有学者通过分析福建省创新型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现状,阐述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可以成为企业增强危机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认为知识产权战略的缺失可能引发的企业危机,并通过对2011年度福建省创新型企业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企业经营危机、制度危机、安全危机和竞争危机四个方面阐述可能诱发的危机类型。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增强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与对策建议。

有代表探讨了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决策问题。以2012年国庆的免收通行费为例,考察和界定了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更新应急决策理念、提高应急决策主体的素质、优化应急预案的动态性和灵活性、完善应急决策法治、强化属地管理的责任等方面,以及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原则,探讨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决策,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保证出行安全。

也有代表考察了“三旧”改造中拆迁性突发事件的应对。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三旧”改造在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在“三旧”改造过程中,拆迁问题是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其认为应通过明确政府责任、健全法律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强化群众公共安全意识的途径来有效应对“三旧”改造中拆迁性突发事件。

还有人分析了辅导员在应对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辅导员作为处在第一线的、直接面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基层管理人员,面对高校群体性事件日渐突起的形势,必须从源头抓起,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的能力,以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确保高校的长期稳定和发展。辅导员既要从思想上对高校生进行教育,提高其认识,还要建立监测系统,及时掌握信息等,从而有效控制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危机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危机”中的自信
社会组织介入公共安全管理的策略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