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琳
(漳州师范学院 管理科学系,福建 漳州 363000)
关于机会识别与利用的研究结论五花八门。Ward(2004)强调,个体处理和使用自己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影响个体机会发现。[1]Baron(1998)和Mitchell等人(2007)相信,有些人可以识别他人不能识别的机会,是因为他们的认知不同。[2,3]Shane和Venkataraman(2000)则认为,在识别特定创业机会之前,创业者必须积累与新信息互补的先前知识。[4]但正如Kolb(1984)所指出的,由于人们倾向某一种学习方式,从而较少依赖其他学习方式。[5]20-44对此,Corbett(2005)概括性地提出机会识别与利用的创业学习不对称性问题,并强调,学习的不对称性应是创业研究的重要范畴。[6]在创业者思考—行动的链接之间,创业学习发挥着桥梁作用。创业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创业意愿。在家庭成员创业角色模型的影响下,创业者形成对创业值得性的认知。[7,8]与来自家庭外部创业者的接触,提高了创业者对创业可行性的感知。[9]在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中,创业学习的重大作用也得到研究的证实。Ravasi和Turati(2005)则指出,机会识别是一个持续且多阶段纠正行为的学习过程。[10]当创业者决定将创业思想付诸于行动,掌握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商业模式知识就成为创业者当务之急。商业规律的学习能力将决定创业的成功与失败[11,12]。可见,学习是贯穿创业全过程的活动。然而,在创业过程中不对称性学习现象普遍存在。Palich和Bagby(1995)认为,具有相似经历的人也可能发展出不同的创业知识,因为他们可能利用了不同的知识转化模式。占优的“转化模式”将影响着创业知识的性质:那些偏好开发学习的创业者将能获得应对 “因新而带来的困难”(theliabilitiesofnewness)的创业知识;而注重探索学习活动的创业者可能更多地形成关于创业机会识别的知识。[12]
按照Palich和Bagby的观点,创业者占优的认知模式是输入信息的“筛选器”。但令人不安的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创业者认知是有偏误的。特殊的创业环境导致创业者容易受到认知偏误的影响。尽管创业者在风险承担倾向方面与非创业者没有不同,但创业者通常会高估潜在收益。[11]在决策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于启发式思考,而非分析式和系统式思考。[13]随着研究的深入,创业学者对认知偏误的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如Krueger等(2000)研究指出,认知偏误能够影响创业者对创业选择值得性和可行性的知觉。[14]创业者之所以选择创业,是因为认知偏误使得某些人高估创业成功的概率[15],或者降低了某些人对创业风险的感知[16]。Busenitz和Barney(1997)认为,在创业者的认知过程中,快捷的认知方式是很重要的,让创业者抓住机遇。[13]Baron和Ensley(2006)的研究也暗示,认知偏误帮助创业者识别机会,发现那些初看来似乎没有关联的趋势、变化和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11]令人失望的是,尽管启动创业需要认知偏误,但认知偏误对企业绩效具有消极影响[2,17]。 Corbett(2005)认为,虽然一个人的认知风格在最初的机会发现中可以很好地工作,但随着新企业的成熟和开发阶段突破,创业者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6]有研究者甚至将认知偏误归结为造成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18]
认知发展离不开学习,而已获得的认知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前提。如果认知偏误对成功创业具有消极影响,那么,人们有理由对创业学习有所期待。学者们也作出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研究认为,创业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应该得到强调。Forbes(1999)曾强调,以萌业构建为依据,将创业划分为前创业期(prefoundingandfoundingstage)和后创业期 (post-foundingstage)(或初创期)。[19]Forbes的建议对于本研究很有借鉴意义:一方面,创业者认知偏误具有情境特性[20]。如Baron(1998)指出,创业者们更有可能使用各种认知偏误(自我偏见、反事实思维等)的原因,与创业者有可能遇到的环境(很高的不确定性、新颖性、时间上的压力、紧张)有关系。[2]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创业学习具有重大影响。如Jung(1977)的研究就曾指出,外部环境和内在的性格往往有利于一个机制,限制或阻碍其他,占主导地位的一个学习机制自然就产生了。[21]
创业过程的“因—果”逻辑不确定,因此,创业学习任务(或过程)具有模糊性。[10]在不同阶段,任务不完全相同。[12]在前创业阶段,创业学习着力帮助创业者识别或捕捉机会,形成创业意愿[4];在后创业阶段,创业者不仅需要学习如何在组织和管理萌业时,克服那些因为“新”而带来的传统型“障碍”(liabilities ofnewness)[6]。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创业者可能需要同时面对多项进展不一的萌业,因此,识别和捕捉机会学习同样重要。换言之,在后创业阶段,创业者不仅需要优化现存的“手段—目标”关系,也存在探索新的“手段—目标”关系的必要。然而,创业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两种学习之间相互竞争与冲突。[12,22]此时,由于创业者存在“占优的逻辑或推理风格”[12],只有那些擅长于根据需要转换两种思考方式(启发式、分析式或系统式)的创业者更可能成功[23]。不过,认知偏误会阻碍创业者 “干中学”[24],创业者过度自信以至于难以通过学习来进行修正已有的信念[25]。对于一些明显失败的项目,创业者可能一如既往地加大投资力度。[26]事实上,尽管创业失败经历能够为创业者提供经验学习的机会[27],但只有较少的创业者能够通过学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18]。
既然认知模式的转换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一种挑战,那么创业学习实现March(1991)所倡导的平衡[22]也决非理所当然,相反,创业学习的不对称性却可能是种常态。因此,从创业者认知偏误视角,探索初创期的不对称性创业学习问题就很有意义。但目前研究者对此关注不够,一些研究结论也存在分歧。该研究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研究领域,需要跨越认知科学、创业学和组织学习理论等领域,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创业学习在创业企业生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对推动创业学习与创业者认知的理论与实践均有意义。
创业者是创业企业战略方向和组织系统的决策者和设计者,因此,创业学习行为是创业者意志的体现。当然,创业学习机制也对创业决策施加影响。当然,无论是创业者认知偏误还是创业学习,最终均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企业绩效(见图1)。
图1 不对称性创业学习研究框架
Corbett(2005)认为,人们不仅对学习风格具有某种偏好,而且对信息转换形式也有偏爱。[6]可见,认知偏误能够主导学习过程。不仅如此,Slater和Narver(1995)还指出,领导行为必须与组织学习结合才能有效地提升组织绩效,甚至可将组织学习视为领导行为影响组织绩效的中介变量。[28]陈国权和周为(2009)的研究发现,领导行为对组织学习能力有显著性影响,并认为组织学习能力在变革导向、关系导向领导行为和组织绩效之间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29]魏江和焦豪(2008)认为,创业学习可以成为创业导向与创业企业动态能力的中介变量。[30]黄佳和李丹(2009)、李璟琰和焦豪(2008)则进一步指出,创业学习也可以成为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的中介变量。[31,32]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创业学习充当创业者认知偏误与企业绩效关系中介。
按照组织学习理论的观点,创业学习不仅能够影响企业绩效,同时也能够影响创业者的心智。[12,17,33]创业者具有较高的内部控制源(locusofcontrol)[34],控制点甚至可甄别成功和不成功的创业者[17,35]。一些研究者指出,具有内控导向的人更加警觉环境的变化,主动搜寻信息从而改变信息分布。[22]因此,逻辑上,创业学习能够有效地影响创业者认知。不过,正如综述部分所指出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在经验性环境下过度自信等偏误会阻碍创业学习[26]。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待检验假设:
H2创业者认知偏误充当创业学习与企业绩效关系中介。
1.创业学习
根据March(1991)的学习理论,组织一般有两种学习战略:探索学习(Explorationlearning)与开发学习(exploitationlearning)。前者能产生具有高收益且高风险的新知识;后者产生的知识则能形成直接的且稳定的回报。企业资源的稀缺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两者相互竞争与冲突。March相信,两种学习之间的平衡关系是企业成功的关键。[22]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一些创业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12,17,28]。 在检验过程中,本文设置两个变量:开发学习和探索学习(见表1)。采用李克特(LikertScale)5 级评分制。
2.创业者认知偏误
创业者认知偏误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者只是关注了创业者认知偏误的某些方面,如过度自信[2,13,16]、启发式思维[2,13]、控制幻觉[13,16]等。 按照 Fiska 和 Taylor(1991)的逻辑,创业者认知偏误存在于人脑信息处理各个环节。[36]17因此,创业者认知偏误研究需要进一步系统化,从而掌握创业者认知偏误内部结构与相互关系。本文的心理测试问卷均修改自一些经典的行为经济学心理实验材料,如文献[37]等。通过因子分析,本文最终提取3个创业者认知偏误变量,并按照Fiska等的分类方式命名:信息获取偏误、信息输出偏误和信息反馈偏误(见表2)。
3.企业绩效
Greve(2003)的实证研究认为,企业会根据自己过去的绩效或其他公司的绩效信息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从而决定探索行为水平。[38]226因此,本研究参考了谢洪明、刘勇常、陈春辉(2005)[39]和彭说龙等(2005)[40]的研究量表,设置两个潜变量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测试创业企业绩效,设立4个题项测量短期绩效,并设4个题项间接测量长期绩效(见表3)。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制。
表1 创业学习变量
表2 创业者认知偏误变量
资料来源:修改自李心丹《行为金融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5页。
表3 创业企业绩效变量
根据 Stewart和 Roth(2007)的建议[41],本研究将创业者界定为:创办新企业的个体或积极参与独立公司管理的业主,不论是否通过创立、购买或继承取得所有权。此外,本研究以中小制造业为调查主体,以区别于小夫妻店。本次调查时间为2011年1-11月,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共发出712份问卷,收回182份,有效问卷173份。所调查的创业企业成立年限短于5年,平均3.2年。创业者平均年龄为37.2岁。按地区分:福建省84份,江西省57份,广东省32份;按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分:小学及以下6份,初中46份,高中63份,大学专科38份,大学本科及以上20份;按创业者性别分:女性55份,男性118份。本文采用SPSS11.5和AMOS7.0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标准化基础上,本文采用极大似然法对参数进行估计。问卷的Alpha为0.7165。从统计情况来看(见表4):在创业学习方面,被调查创业企业的开发学习略强于探索学习;在认知偏误方面,创业者的认
表4 样本描述性统计(N=173)
注:**,sig=0.01level(2-tailed);*,sig=0.05level(2-tailed)。知总体较为理性。
本文首先检验创业者认知偏误与创业企业绩效是否存在关联。人们对认知偏误在经济决策中作用的理解并非总是消极的。本文的检验结果发现(见图 2):(1)创业者获取偏误(HQ)与短期绩效(DJ)显著正相关(P<0.001)。结果暗示,以易记性和易得性等获取偏误可以促使创业者更加注重短期绩效。可能的原因在于,短期绩效所具有的直观性、易识记特点诱使创业者形成认知偏误。(2)创业者输出偏误(SC)与长期绩效(CJ)显著正相关(P=0.012)。本文的观点是,输出偏误产生的乐观主义倾向,使得创业者加强为获取长期绩效的努力,也更具冒险精神。(3)创业者反馈偏误(FK)与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皆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即自我归因、事后聪明偏误可能使创业者坚持既定方针,或者更加注重短期绩效,或者更加偏好长期绩效。
在上述检验基础上,我们对创业学习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发现(见图3):(1)开发学习(KF)是获取偏误与短期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为0.373。这也意味着,获取偏误能够刺激创业者加强开发学习、改善短期绩效。(2)探索学习(TS)是输出偏误与长期绩效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换言之,输出偏误与长期绩效之间的直接关系是一种伪关系(spuriousrelationship),或者,过度自信的创业者是倾向于通过探索学习,而不是个体学习改善企业长期绩效的。(3)探索学习是反馈偏误与长期绩效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即反馈偏误与长期绩效之间的直接关系同样是一种伪关系。创业者的自我归因和事后聪明等认知反馈偏误强化了探索学习的中介效应。(4)开发学习能够成为反馈偏误与短期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Sobel检验[42]z=-1.207,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为0.113。由此可以推断,反馈偏误可能会抑制创业者开展组织学习的愿意,强化创业者通过个体学习来影响短期绩效。
首先检验创业学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见图4):创业企业的探索学习与长期绩效同样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创业企业的开发学习与短期绩效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P<0.001)。与此同时,创业企业的探索学习与开发学习存在负相关关系(P<0.001)。上述结论与March的二元学习理论相一致。
那么,组织学习究竟是否以创业者认知偏误为中介来影响创业企业绩效呢?我们的检验结果只发现两条中介效应路径(见图5):(1)获取偏误可以成为开发学习与短期绩效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为0.317。此中介效应表明,对既定方案的持续开发,可强化创业者获取认知偏误(如锚定效应等),并进而影响企业短期绩效。(2)输出偏误是探索学习与长期绩效的中介变量。Sobel检验z=1.084,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为0.113。这意味着,探索学习可能强化创业者过度自信、过度乐观等认知倾向,从而激发创业者改善长期绩效的热情。(3)反馈偏误不是开发学习与短期绩效的中介变量,Sobel检验z=-0.251,P>0.05。
通过对检验结果的综合评价,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创业学习的不对称性现象,不仅表现为创业者对不同类型的创业学习方式存在偏好,甚至对于不同水平(个体、团队和组织)的创业学习也存在偏好。本文的研究表明:创业者较少利用开发学习影响短期绩效,却较多地利用探索学习影响长期绩效。对于已知领域的开发,创业者倾向于运用个体学习方式;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创业者倾向于运用组织学习方式。这一结论也符合本研究的预先判断。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在于,由于短期绩效关系链相对清晰和确定,所以,那些偏好短期绩效的创业者可能提高个体学习能力的自我预期,决策中过度自信且独断专行。另一方面,与短期绩效相比,长期绩效因果关系链较为模糊和不确定,获取也是相对较困难,此时那些偏好长期绩效的创业者则可能会提升对创业组织学习的心理预期,从而更加自觉地注重协调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
尽管组织学习理论认为,组织学习不仅能够影响企业绩效,也能够影响成员的心智模式,但本文研究发现,在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链中,创业者认知偏误只在两条路径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且影响因子不高。换言之,初创期的创业学习难以改变创业者的心智模式。此结论与一些行为经济研究相一致[2,21]。Brouthers 等(1998)强调,在小型公司中,由于创业者强大的个人影响,决策过程中的理性分析理所当然地减少了。[43]有研究认为,可能由于创业学习成本过高,或者创业学习所需时间过长、创业学习机会过少等原因阻碍了创业者的成长。[44,45]
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由于反馈偏误,创业者表现出或者风险爱好,为了获取长期绩效,而持续探索学习;或者风险过度规避,专注于既定方案,持续开发学习。创业企业通常是一些组织结构非正规化的中小企业,缺乏支持创业学习的组织惯例与系统规则,创业学习能力往往制约于创业者个体的技能与认知。[46]由于创业学习难以改变创业者的心智模式,所以,初创期的创业企业学习往往不能与创业企业战略有效关联,导致创业企业的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关系链具有不确定性和波动。
[1]WARDTB.Cognition,Creativity,andEntrepreneurship[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4,19(2):173-188.
[2]BARONR.CognitiveMechanismsinEntrepreneurship:Whyand WhenEntrepreneursThinkDifferentlythanOtherPeople[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8,13(4):275-294.
[3]MITCHELLRK,BUSENITZLW,BIRDB,etal.TheCentral QuestioninEntrepreneurialCognitionResearch[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7,31(1):1-27.
[4]SHANES,VENKATARAMANS.ThePromiseofEntrepreneurshipasaFieldofResearch[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0,25(1): 217-226.
[5]KOLBDA.ExperientialLearning:ExperienceastheSource ofLearningandDevelopment[M].Engle-woodCliffs:Prentice Hall,1984.
[6]CORBETTAC.ExperientialLearningwithintheProcessof OpportunityIdentificationandExploit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andPractice,2005,29(4):473-491.
[7]SCHERERRF,ADAMSJS,CARLEYSS,etal.RoleModel Performance:EffectsonDevelopmentofEntrepreneurialCareer Preference[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989,13(3):53-71.
[8]AUKENHV,FRYLF,STEPHENSP.TheInfluenceofRole ModelsonEntrepreneurialIntentions[J].Journalof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hip,2006,11(2):157-167.
[9]Li觡ánF,SANTOFJ.DoesSocialCapitalAffect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InternationalAdvancesinEconomicResearch,2007,13(4):443-453.
[10]RAVASID,TURATIC.ExploringEntrepreneurialLearning:AComparativeStudyofTechnologyDevelopmentProject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5,20(1):137-164.
[11]BARONRA,ENSLEYMD.OpportunityRecognitionasthe DetectionofMeaningfulPatterns:EvidencefromComparisons ofNoviceandExperiencedEntrepreneurs[J].Management Science,2006,52(9):1331-1344.
[12]PALICHL,BAGBYD.UsingCognitiveTheorytoExplain EntrepreneurialRisk-taking:ChallengingConventional Wisdom[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5,10(3):425-438.
[13]BUSENITZLW,BARNEYJB.DifferencesbetweenEntrepreneurs andManagersinLargeOrganizations:BiasesandHeuristics inStrategicDecision-making[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7,12(1):9-30.
[14]KRUEGERNF,REILLYMD,CARSRUDAL.Competing ModelsofEntrepreneurialIntentions[J].JournalofBusiness Venturing,2000,15(5-6):411-432.
[15]DonnaMarieDeCarolis,PatrickSaparito.SocialCapital,CognitionandEntrepreneurialOpportunities:ATheoretical Framework[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6,30(1):41-56.
[16]SIMONM,HOUGHTONSM,AQUINOK.CognitiveBiases,RiskPerception,andVentureFormation:HowIndividuals DecidetoStartCompanie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0,15(2):113-134.
[17]HAYWARDMLA,SHEPHERDDA,GRIFFIND.AHubris TheoryofEntrepreneurship[J].ManagementScience,2006,52(2):160-172.
[18]FRANCOM,HAASEH.FailureFactorsin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QualitativeStudyfromanAttributional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EntrepreneurshipandManagement,2010,6(3):503-521.
[19]FORBESDP.CognitiveApproachestoNewVentureCre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Review,1999,1 (4):415-439.
[20]SHEPHERDDA,WIKLUNDJ,HAYNIEM.MovingForward:BalancetheFinancialandEmotionalCostsofBusinessFailure[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9,24(1):134-148.
[21]JUNGC.CollectedWorksofCarlJung (Vol.6)[M].Princeton: 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77.
[22]MARCHJG.ExplorationandExploitationin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Science,1991,2(1):71-87.
[23]MARKMANGD,BARONRA.Person-entrepreneurshipFit:WhySomePeopleareMoreSuccessfulasEntrepreneurs thanOthers[J].HumanResourceManagementReview,2003,13(2):281-301.
[24]HOFFRAGEU.HERTWIGR,GIGERENZERG.Hindsight Bias:ABy-productofKnowledgeUpdating?[J].Journalof ExperimentalPsychology,2000,26(3):566-581.
[25]BLANKH,NESTLERS.CognitiveProcessModelsofHindsight Bias[J].SocialCognition,2007,25(1):132-146.
[26]MINNITIM,BYGRAVEW.ADynamicModelofEntrepreneurial Learning[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1,25(3):5-16.
[27]UCBASARAND,WESTHEADP,WRIGHTM.TheNatureof EntrepreneurialExperience,BusinessFailureandComparativeOptimism[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10,25(6):541-555.
[28]SLATERSE,NARVERJG.MarketingOrientationandthe LearningOrganization[J].JournalofMarketing,1995,59(3):63-74.
[29]陈国权,周为.领导行为、组织学习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5):148-186.
[30]魏江,焦豪.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2):36-41.
[31]黄佳,李丹.企业创业活动与组织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53-155.
[32]李璟琰,焦豪.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间关系实证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中介效应[J].科研管理,2008,(5):35-41.
[33]SENGEP.TheFifthDiscipline:TheArtandPracticeofthe LearningOrganization[M].NewYork:DoubledayCurrency,1990.
[34]BROCKHAUSRS.IELocusofControlScoresasPredictors ofEntrepreneurialIntentions[J].ProeeedingsoftheAcademy ofManagement,1975,35:433-435.
[35]GILADB.OnEncouragingEntrepreneurshipanInterdisciplinary Analysis[J].JournalofBehavioralEconomics,1982,11(1):132-163.
[36]FISKAST,TAYLORSE.SocialCognition,Reading[M].New York:McGraw-Hill,1991.
[37]李心丹.行为金融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38]GREVEH.OrganizationalLearningfromPerformance Feedback:A BehavioralPerspectiveonInnovationand Chang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39]谢洪明,刘常勇,陈春辉.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影响——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2):85-94.
[40]彭说龙,谢洪明,陈春辉,等.环境变动、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1):106-110.
[41]STRWARTW H,ROTH PL.AMeta-Analysis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Differencesbetween Entrepreneursand Managers[J].Journalof SmallBusinessManagement,2007,45(4):401-421.
[42]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43]BROUTHERSK,ANDRIESSEN F,NICOLAES I.Driving Blind: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in Small Companies[J].Long Range Planning,1998,31(1):130-138.
[44]TYKOCINSKIOE,PICKD,KEDMID.Retroactive Pessimism:A Different Kind of Hindsight Bias[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2,32:577-588.
[45]RENNER B.Hindsight Bias after Receiving Self-relevant Health Risk Information:A Motivational Perspective[J].Memory,2003,11(4/5):455-472.
[46]JONESO,MACPHERSON A.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Strategic Renewal in SMEs:Extending the 4I Framework[J].Long Range Plann1ing,2006,39(2):15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