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牛梦笛
“移民梦”是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三人最初放飞的梦想,而他们日后之所以发家致富扬名立万,倚靠的也是当年风靡中国大陆的“移民梦”。《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里总在说,梦想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好像很重要,很宝贵,值得我们去追求。而梦想之所以成为梦想,好像也不是那么艰难,甚至很容易。一个听了高富帅的几次意气风发的熏陶便有了梦想,一个听了爸爸爷爷的许多次意气风发的演讲便有了梦想,一个看了一百部意气风发的美国电影便有了梦想。梦想究竟是什么?
在那个年代,高校里的大学生都对美国充满了幻想,追求着所谓美国梦,追求着在西方的某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地方是人人平等,每个人的权益都可以得到保证,所以等在大使馆前排队签证的人络绎不绝,就像是每个人都被一股盲目追求的力量,推动着涌向美国。这部电影融入了各种不同的价值观,足以激励人们充满激情地把这部电影看完。60年代,70年代的人看到的是曾经的自己,80年代看着是现在正在奋斗或者已经奋斗成功的自己,而90,00年代看到的是将来的自己。老天很公平,他给了我们每个人青春,就看我们自己如何给自己的青春上色。我们也有很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被世界改变或者不被改变。重要的是坚持那些我们想坚持的东西。当一个人意识到成功的路是弯道时,他其实已经走在了成功的直道上。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American dreams in China”,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几乎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一个“美国梦”。“美国梦”——一个一直以来都带有玫瑰色光环的字眼。电影中,孟晓骏为了寻找“可以提供均等的机会保证人人都能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美国梦”,狂热追逐,并为之倾注所有的精力,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当朋友送他到首都机场时,他说:“我不会回来了。”“美国梦”似乎在他即将触碰到时,成为了一种信仰。但当他真正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在实验室里喂着小白鼠,在餐厅做着不能拿小费的勤杂工时,无奈与失望、沮丧与无助,让他的“美国梦”碎了一地。他的这个“美国梦”从天而降,碎得也理所当然。
“美国梦”是影片中每个人的梦,那里仿佛是一个天堂,那里有花有草,有清新的空气和健康的食品,那里的人开朗和蔼。渐渐的,他们发现美国并不是想象的那样,那里也有人性之恶。但后来,人们在了解之后渐渐发现,美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公平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完全的公平根本就不存在。影片的最后,成东青说,你们美国人永远无法想象一个中国学生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可以付出多大的努力。
经历过高考失败、签证被拒、爱情受挫、被学校开除的成冬青,在“梦投无路”的时候发现,做“美国梦”的人太多了,于是他开始开发自己的“中国梦”模式,就是在别人做“美国梦”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中国梦”。而“美国梦”受挫后的孟晓骏也发现,“中国梦”似乎比“美国梦”更催人奋进,他似乎在朋友的梦想模式中看到了希望,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国跟朋友一起做一个“中国梦”。伟大的梦就这样开始了,成东青每次做梦前都要先问一下自己:你有梦想吗?
成东青的“中国梦”成就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也让曾经被“美国梦”伤害过的孟晓骏重返美国时带着久违的骄傲与自信。成东青“中国梦”的成功,在于他可贵的品质,他从来都无惧于失败。在对学生演讲时,他丢掉了孟晓骏为他准备好的孟式理想论,而是以自己的失败论打动了所有学生,甚至解开了孟晓骏流连异国的失败焦虑。其实阻拦我们的从来都不是失败。“从一开始就不付出行动的人不会失败,因为他们已经失败在起点。如果把失败看成是一条必经的弯路,那么你已经走在成功的直路上。”影片中的台词,句句耐人寻味,激励着每一个人努力去实现他们梦想的信念。
电影的最后,成东青已经成为美国上市公司的老板,他却还是自己支起板凳爬上去修了一枚坏掉的灯泡。有一些人,他们就是有这种勇气,能够始终坚持自我,不被复杂的岁月和世事改变。
电影《中国合伙人》既彻底地勾起了60 后、70 后的复古情怀,又迎合了90 后对影像画面质感的追求,无论是从剧情、摄像、剪辑等技术层面,还是从演员表演、剧本编排、主题设定等内容层面,该片都做的很到位。这部影片耐心的讲了一个创业的故事,可是它所传达出来的理念和想法,却远远超出了一个创业故事所能传达的,它包括了爱情、友情、梦想、自私、认同、发展、孤独、成长、大陆、青春、励志。
无论到底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青春都是永远不变的,它就在那,从来就没离开过。只要还有一颗不变的心,青春就永远不死。青春还在继续,有梦想,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