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整体压裂改造技术先导性试验

2013-10-23 07:34宁晓颖郝桂宪付大其张润泽
天然气与石油 2013年4期
关键词:压裂液油藏储层

刘 宁 宁晓颖 郝桂宪 付大其 张润泽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天津 300280

0 前言

滨深8区块含有储集层为沙二段 (滨Ⅲ+滨Ⅳ),该层位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蒸发量大,因此地层水矿化度高,灰色、深灰色泥岩与厚度较薄的砂岩互层。针对滨深8区块储层特征,从工艺、液体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应用压裂软件开展了裂缝穿透比、导流能力、岩石力学及地应力测试分析,同时采用微地震裂缝方位监测技术,为多层裂缝几何尺寸的数值模拟、压裂裂缝参数和工艺参数的优化、注采井网的匹配关系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形成了成功的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模式。采用常规井一趟管柱封隔器分层压裂、水平井套管固井滑套分段压裂工艺技术,应用防水锁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提高了压裂目的层改造有效率。

1 滨深8区块储层特征

1.1 岩性特征

区域研究表明,在歧口凹陷沉积体系中,沉积物来自于西部的沧县隆起和南部的埕宁隆起两大盆外物源区(远端物源),而歧北斜坡主要物源是孔店凸起和港西凸起两个盆内物源区(近端物源),受不同物源及沉积古背景影响,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砂体,有河道砂、滩坝沙和浊积砂体等类型,歧北斜坡沙二、三段主要是河道砂和滩坝沙。滨深8区块含有储集层为沙二段(滨Ⅲ+滨Ⅳ),该层位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蒸发量大,导致地层水矿化度高,灰色、深灰色泥岩与厚度较薄的砂岩互层。

1.2 物性特征

根据该区岩心物性资料分析统计,各主要含油层组物性为:滨Ⅲ孔隙度范围为5.9%~18.6%,平均孔隙度为10.03%,渗透率范围为0.18~34.1mD,平均渗透率为8.69mD;滨Ⅳ孔隙度范围为2.7%~16.5%,平均孔隙度为11.4%,渗透率范围为0.06~0.72mD,平均渗透率为0.26mD。可见该区含油储集层属低孔、低渗、特低渗型。

1.3 储层敏感性

借鉴邻井滨深6井水敏实验可知,水敏指数0.913 6,说明地层存在极强水敏,水敏曲线见图1。

1.4 流体性质

1.4.1 地面原油性质

统计分析滨深8区块新井的试油、试采资料,沙二油组的平均原油密度0.8 522 g/cm3(20℃),原油黏度10.9mPa·s(50℃),凝固点 27℃,含蜡 13.6%,胶质沥青17.3%。

图1 滨深6井22号岩心水敏曲线

1.4.2 地层水性质

滨深8区块井沙三油组化验地层水为NaHCO3水型,矿化度为17 712mg/L。沙二油组试油资料中没有水分析资料,借用邻块周G1断块房2井水分析资料,地层水为 NaHCO3,总矿化度为 10 573mg/L,Cl-为4 254mg/L。

1.5 温度、压力系统

根据滨深8区块测试资料可知,沙二油组温度113~140℃,压力系数1.30~1.32,目的层地层压力偏高。

1.6 试油情况

从滨深8区块5口常规井试油情况可以看出,油井基本无自然产能,其中最高试油产量为测液面求产出油0.45m3,说明该区块地层与井筒没有形成良好的油流通道,近井地带受污染,需经压裂改造才能投产。

2 整体压裂方案优化

整体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1],它以整个油藏为研究对象,将采油工程的水力压裂技术与油藏工程的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通过油藏整体压裂数值模拟,预测整体压裂开发的生产指标,确定最佳的裂缝穿透比和裂缝导流能力,为单井压裂优化设计提供依据[2]。

2.1 压裂裂缝参数优化

滨深8区块储层渗透率较低,油井自然产能低,需要压裂才能投产,生产后产量递减很快。为提高单井产能,减缓油井产量的自然递减速率,采用压裂注水开发是切实有效的方法[3]。为此,采用整体压裂优化设计软件,进行了整体压裂方案的优化设计。在对单井产能历史拟合调整并确认油藏的基本物性参数的基础上,以整体压裂注水开发的采收率为主要目标,确定滨深8区块在压裂裂缝方位有利时,裂缝穿透比控制在0.45左右;当压裂裂缝方位不利时,裂缝穿透比控制在0.25~0.3之间。

2.2 支撑缝长优化

依据滨深8区块地质方案最大主应力对应关系,应力方向为北偏东70°,为了形成较好的注采井网系统,根据裂缝是否处于有利方位,对支撑缝长进行了模拟优化,其中5口常规井裂缝均处于有利方位,优化其支撑缝长为85~120m;水平井共5条裂缝,3条裂缝处于有利方位,支撑缝长为110~120m,2条裂缝处于不利方位,支撑缝长为80m。

3 压裂工艺优化

3.1 压裂工艺及配套管柱优化

根据滨深8区块常规井井段长(最长井段84m)、层多 (最大层数12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通过XMAC测井数据,应用全三维压裂软件开展岩石力学和地应力测试分析,为多层裂缝几何尺寸的数值模拟提供依据,优选出适合于滨深8区块的多层压裂工艺及配套管柱。其中常规井采用Y341封隔器分层压裂工艺技术,依据具体井况分压2~3段,使压裂目的层改造的针对性更强,提高储层动用程度。滨16-86H水平井优选了套管固井+滑套分段压裂工艺技术[4],对水平段分5段进行压裂改造。

3.2 压裂液体系的优化

针对滨深8区块储层井深、低孔、特低渗、温度高、敏感性强等特点,通过钻井取心,室内进行了压裂液配伍性等相关实验,优选出与该区块储层配伍性较好的低伤害压裂液体系[5]。

3.2.1 压裂液损害实验

针对储层敏感性强、入井液体易对地层造成伤害等问题,室内进行了压裂液损害实验,实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看出,压裂液对岩心损害率为21.8%,低于行业标准,说明优选出的压裂液具备低伤害的特点。

表1 压裂液损害实验评价结果

3.2.2 压裂液黏温性能实验

针对压裂目的层井深、温度高等特点,室内进行了压裂液黏温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见图2。从图2可看出,优选的压裂液体系,在140℃实验温度下,经过170 s-1、120min剪切,压裂液黏度≥100mPa·s,说明该体系具备耐温、耐剪切的特点。

图2 140℃压裂液黏温曲线

3.2.3 破胶水化液性能实验

针对储层低孔、低渗、特低渗、易产生水锁伤害等特点,室内进行了压裂液破胶实验,压裂液破胶彻底,破胶液黏度仅为1.85mPa·s,表面张力低,表明优选出的压裂液体系具有低残渣、易返排的特点[6]。

3.2.4 防膨性能实验

储层黏土含量较高,黏土易发生膨胀并堵塞流体流动通道,降低通道导流能力。针对该问题,室内通过岩屑防膨实验,优选出最佳复合防膨配比1.5%防膨剂+1%KCl,防膨率达到91.47%。

3.2.5 压裂液滤失性能实验

对优选的压裂液体系进行了室内滤失实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看出,该压裂液体系滤失系数小,满足高温深井压裂改造的需要。

表2 压裂液静态滤失系数实验结果

3.3 岩石力学参数计算及工艺参数优化

依据滨深8区块储层物性特征和测井数据,对岩石力学参数和压裂工艺参数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设计参数的科学性。

依据压裂目的层XMAC测井数据,采用全三维压裂设计软件,计算出压裂目的层岩石力学参数,油层杨氏模量为2.3×104MPa,应力63MPa;隔层杨氏模量为2.6×104MPa,应力69MPa,为压裂工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计算结果见图3。

4 现场实施情况

图3 岩石力学参数计算结果

在滨深8区块共压裂6口井,其中4口直井、1口大斜度井、1口水平井,平均单井加砂量76.55m3,最大单井加砂量达到128.8m3,水平井实现了5段压裂,加砂量达到123.8m3,施工成功率100%。目前6口井仍是3mm油嘴自喷,累计日产液134 m3,日产油34.1 t,日产气6839m3。截止目前,累计产油1370.8 t,累计产气122 945m3,均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达到了区块整体投入开发的目的。

5 结论

针对滨深8区块储层特征及改造难点,从工艺、液体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优化,通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得到以下结论:

a)应用防水锁低伤害压裂液体系,降低了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满足了滨深8区块油层的改造需要。

b)借鉴XMAC测井数据,确定了开发试验区块的储层特征及应力方向,应用压裂软件开展了裂缝穿透比、导流能力、岩石力学及地应力测试分析,同时采用微地震裂缝方位监测技术,为多层裂缝几何尺寸的数值模拟、压裂裂缝参数和工艺参数的优化、注采井网的匹配关系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形成了成功的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模式。

c)采用常规井一趟管柱封隔器分层压裂、水平井套管固井滑套分段压裂工艺技术,提高了对压裂目的层改造的有效率。

[1]罗英俊.采油技术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Luo Yingjun.Production Technology Handbook [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05.

[2]刘 宁,陈紫薇,宁晓颖.海上探井大型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与实践[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41(2):216-218.Liu N ing,Chen Ziwei,N ing Xiaoying.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arge Scale Fracturing Technology in O ffshore Exploration W ell[J].Oiland NaturalGasChem ical Industry,2012,41(2):216-218.

[3]米卡尔 JE,油藏增产措施(第三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M ichael JE.Reservoir Stimulation(3rd Edition)[M].Beijing:Petroleum Inductry Press,2002.

[4]张 伟,张华丽,李升芳,等.机械分层压裂技术在江苏油田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8,31(2):48-50.ZhangW ei,Zhang Huali,LiShengfang,etal.Mechanical Layered Fracturing Technology in Jiangsu Oilfield [J].OilDrilling&Production Technology,2008,31(2):48-50.

[5]冉莉娜,丁国生,王芝银,等.构造应力对地下储油岩库稳定性影响数值模拟[J].天然气与石油,2010,28(1):37-40.Ran Lina,Ding Guosheng ,W ang Zhiyin,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ffects of Tectonic Stress on Underground Oil Storage Cavern Stability[J].NaturalGasand Oil,2010,28(1):37-40.

[6]巩 艳,林 宇,汝欣欣,等.天然气水合物储运天然气技术[J].天然气与石油,2010,28(2):4-7.Gong Yan,Lin Yu,Ru Xinxin,etal.NaturalGasHydrat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J].NaturalGasand Oil,2010,28(2):4-7.

猜你喜欢
压裂液油藏储层
耐高温交联酸压裂液的研制及其性能评价
输导层
——北美又一种非常规储层类型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基于边界探测技术的储层识别与追踪
大庆油田不返排压裂液技术研究及应用
精细古地貌恢复指导隐蔽油藏勘探发现
基于储层构型研究的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表征
注气驱油藏新型气驱特征曲线推导及应用
可在线施工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物压裂液
海上低渗储层防水锁强封堵钻井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