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宇
(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屯兰矿,山西 古交 030206)
经国内学者的现场和理论研究发现,倾斜煤层在综采条件下其顶板垮落和矿压特征不同于近水平煤层,顶煤和老顶的破坏特征及来压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2]。因此,深入研究倾斜煤层开采时的稳定性特征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运用大型三维数值计算软件,对某大型煤矿倾斜煤层长壁工作面开采时围岩的应力、位移、破坏区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应力场、位移场、破坏区域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可给同类条件下矿井的支护设计和生产提供参考。
为能准确地对现场进行模拟研究,根据矿井实际条件,参照原有地质资料,通过井下钻孔取芯,并在岩石力学实验室精确测量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得出了煤层附近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数值计算采用国际上著名的大型岩土数值计算软件Flac3D。为能真实反映该矿不同开采工艺时工作面附近煤层的稳定性状态,根据该矿井的生产条件和数值计算的建模原则[6],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见图1。整个模型的长100 m,宽20 m,高103 m,煤层倾角25°。模型除上边界外的五个边界面的法向位移固定,上边界施加3 MPa的均布压力,以模拟上覆岩层的自重,并施加重力场。
图1 数值计算模型图
图1中深蓝色岩层为煤层,粉红色岩层为底板岩层,浅蓝色岩层为直接顶岩层,绿色岩层为老顶岩层。老顶岩层、直接顶岩层、煤层、底板岩层的倾角均为25°,并设这4层岩层均为等厚度岩层。本次计算中,初始应力场为自重应力场,计算过程中先进行初始应力场的平衡,随后实施工作面开采的施工模拟。
由图2知,铅垂应力分布基本和静水压力一致,在同一水平线上沿岩层倾向正方向铅垂应力略微增大。
图2 初始铅垂应力云图
工作面正常推进中,工作面附近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的演变,以及围岩破坏程度,对于工作面的稳定性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用。为了清楚认识工作面正常推进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破碎区的演化规律,分别对该矿倾斜工作面开采进行应力位移分析和顶煤破坏程度分析。
按前面设计方案计算完成后,特绘制了围岩的铅锤应力云图,见图3;水平应力云图,见图4;铅锤位移云图,见图5;水平位移云图,见图6;围岩破坏区域分布图,见图7。
图3 工作面围岩铅垂应力云图
图4 工作面围岩水平应力云图
图5 工作面围岩铅垂位移云图
图6 工作面围岩水平位移云图
图7 工作面围岩破坏区域分布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该矿倾斜工作面正常推进中,最大铅垂应力在8MPa左右,其分布在工作面前上方深部;最大水平应力在4.8 MPa左右,其分布也集中在工作面前上方的煤体深部。
最大铅垂位移出现在控顶距的末段顶煤处,其值约在0.17 m左右,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工作面煤壁上,其值约在0.07 m左右。考虑到数值计算连续介质软件的缺陷,在变形数值上,现场值要大约计算结果;但在位移分布规律上,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趋于一致。
根据工作面煤层的破坏情况可知,工作面前方煤壁形成了一定深度的破坏区,基本都属于剪切破坏;通常顶煤的破坏深度略大于采高煤层,控顶区域内的顶煤全部破坏,基本属于剪切破坏和拉伸破坏的复合破坏模式。造成这种破坏的原因是:工作面推进中,当顶煤接近工作面时首先发生剪切破坏;当工作面推过时,立即发生了拉伸破坏;这种先破坏的岩体破坏过程长、破坏次数多,破坏复合和叠加加强了顶煤的破坏程度,有利于放煤。
本文利用大型岩土数值计算软件,分析了某大型煤矿倾斜长壁工作面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破坏区分布特征,探讨了工作面开采时围岩的稳定性状况,得到有益认识。
1)该矿倾斜工作面正常推进中,最大铅垂应力在8 MPa左右,其分布在工作面前上方深部;最大水平应力在4.8 MPa左右,其分布也集中在工作面前上方的煤体深部。
2)该矿倾斜工作面正常推进中,最大铅垂位移出现在控顶距的末段顶煤处,其值约在0.17 m左右;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工作面煤壁上,其值约在0.07m左右。
3)工作面前方煤壁形成了一定深度的破坏区,基本都属于剪切破坏;通常顶煤的破坏深度略大于采高煤层,控顶区域内的顶煤全部破坏,基本属于剪切破坏和拉伸破坏的复合破坏模式。
[1]蔡美峰,何满潮,刘东燕.岩石力学与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钱铭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