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彬,黄 涛,陈卫衡,田宇瑛,王广军,贾术永,张维波△
(1.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3.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灸法和砭石疗法都是中医最古老的温热疗法,并一直被沿用至今。艾灸以艾绒等植物制品燃烧作为产热源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疗效,“水热砭石”[1]及“火热砭石”[2]是以砭石这种特殊的热载体作为热刺激的媒介而产生治疗作用。
现代使用砭石疗法治疗风、寒、湿三气杂合而成的痹证,取得了很好的疗效[3],但传统砭石加热方法不能长时间保持砭石恒定的热度,一定时间后其表面温度与皮肤温度趋于一致,且加热砭石的初始温度也不易控制,往往较烫,病人会感觉不适。
为克服上述缺陷,张维波等研制了电热砭石(专利号ZL02256536.1)。电热砭石是将砭石这种特殊的石材和电加热元件、温度传感装置相结合,并连接到相应的加热控温仪器上形成的现代温热治疗装置。电热砭石仪可使砭石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37~53℃)自由调节,并可保持长达3h的长时间恒温和1℃范围的精细控温,作用于人体的寒湿疼痛部位,实现持续的、舒适的物理能量治疗。电热砭石对于风、寒、湿引起的痹证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4],并对腱鞘炎、网球肘、尿潴留等疾病进行了临床观察,证明对上述疾病有较好的疗效[5~7]。
以往的研究表明,电热砭石和艾盒灸对皮肤血流量的即时改善作用非常接近[8]。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工作表明,电热砭石与传统艾盒灸对治疗寒湿型腰痛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舒适性高、可操作性好及环境优良等优点。本研究进一步观察艾盒灸与电热砭石对寒湿型腰痛的疗效,并对不同干预手段和寒湿证型特点等多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1 诊断标准
寒湿证诊断标准及寒湿证积分方案:参照《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寒湿闭阻证[9],确立寒湿证的临床采样项目,通过对临床专家发放寒湿证诊断标准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各项目,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计算后加权制定。积分表由症状及舌脉等6个方面构成,每个症状的分值因严重程度不同而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各项积分的和为寒湿证积分值。
腰痛诊断标准及腰痛体征积分方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10]的风湿痹、骨痹及肌痹等相关内容为依据制定。具备主症腰痛及以下9项兼症中的4项可以诊断为腰痛。腰痛体征积分由分值不同的10项体征构成,患者腰痛积分值由每项体征的积分累加构成。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临床诊断和中医辨证标准,寒湿证积分≥45分,年龄25~80岁,腰痛病史3个月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纳入本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X线片检查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骨肿瘤等严重骨病;②妊娠期妇女;③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传染性皮肤病及治疗局部皮肤破损;⑤发作期的精神失常。
1.3 一般资料
经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通过临床招募的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疼痛科、望京医院骨科门诊或住院的腰痛患者。本研究有效病例数4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6.49 ±11.19)岁,腰痛病史(5.64 ±5.10)年。西医诊断包括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及慢性腰筋膜炎等病证。2个中心分别由电脑产生随机号,按随机号码将患者分为电热砭石组26例和艾盒灸组15例,2组病例年龄、病史、病情等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 艾盒灸组
艾盒灸组给予传统艾盒灸治疗。方法:参照电热砭石的规格和热效应范围,艾盒内径统一定制为50mm×90mm(小艾灸盒)及100mm×90mm(大艾灸盒)2种,由工厂特制。治疗时令患者俯卧位,暴露后背部,以命门为中心点,将2个大艾灸盒分置两侧肾俞,手柄端朝向脚,将2个小艾灸盒放在腘窝(委中),手柄端朝向脚,用带子固定。每个艾灸盒内部放置一根长约3.5cm的艾条(汉医牌纯艾条,南阳市卧龙汉医艾绒厂),一端点燃。燃烧时间设定为20min(超过20min即撤走艾盒)。
事先对患者进行解释告知工作,要求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能有翻身或其他过大动作,以免艾灸盒翻滚,艾段掉出或艾灰落下烫伤患者;操作人员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根据需要开关灸盒盖对温度进行调节;如果患者对艾烟等过敏可随时退出。
2.2 电热砭石组
电热砭石组给予电热砭石治疗。方法:患者采用俯卧位,暴露腿部至腘窝以上及躯干至腰以上,保持放松状态。电热砭石的规格分为A型电热砭石为50mm×90mm×22mm,B型电热砭石为100mm×90mm×22mm,电热砭石通过电缆线连接到加热温控仪上(型号DRB-3B,北京海奥思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先预设4块砭石的温度均为42℃,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适当调节,达到明显感到热,但不觉得烫,能够长时间耐受为度。约10min询问1次患者的感觉,适当调整砭石的温度并做记录。
以患者舒适为度调节电热砭石温度(37~53℃,1℃递进),将调整好的恒温热砭石置于上述肾俞、委中穴处,治疗时间固定为20min。住院病人每日1次或隔日1次,门诊病人隔日1次,共治疗10次。治疗期间不服用治疗腰痛的药物,不接受与腰痛相关的其他任何治疗。
2.3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2d内由同一医生分别采集腰痛体征积分和寒湿证积分,在Excel中基本统计量进行计算。
患者治疗1个疗程前后的积分变化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分别计算2组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和寒湿证积分变化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体征积分变化率之间比较采用双样本等方差t检验,证候积分变化率之间比较采用双样本异方差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的计算:对2组数据双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计算,同时对各相关系数进行双尾(TWO-tailed)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2种温热疗法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和寒湿证候积分变化率比较
表1显示,对电热砭石与艾盒灸2种温热疗法治疗寒湿型腰痛1个疗程的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和寒湿证候积分变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热砭石与艾盒灸在腰痛体征积分的改善及寒湿型证候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种疗法治疗前后腰痛体征积分与寒湿证证候积分变化率比较(%,珔x±s)
3.2 温热疗法治疗后2种积分与积分变化率之间相关性分析
表2显示,考虑到2种温热疗法的治疗性质基本相同且疗效一致,故将2组数据合并后,计算2种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前2种积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结果显示,1个疗程结束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和治疗前寒湿证积分明显相关(r=0.621,P<0.01);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前腰痛体征积分无明显相关;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和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之间高度相关(r=0.759,P <0.01)。
3.3 电热砭石与艾盒灸治疗后2种积分与积分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3、4显示,分析2种温热疗法的差异,对电热砭石治疗组和艾盒灸治疗组分别计算2种积分与积分变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个疗程结束后,电热砭石组腰痛体征变化率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呈现高度相关(r=0.660,P <0.01),与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也呈现高度相关(r=0.735,P <0.01)。艾盒灸组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与寒湿证积分的变化率高度相关(r=0.884,P <0.01)。
表3 电热砭石组治疗前2种积分与积分变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n=26)
表4 艾盒灸组治疗前2种积分与积分变化率之间相关系数(n=15)
腰痛是中医针灸临床常见疾病,多数人因长期受风寒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腰部及所属膀胱经和督脉气血瘀滞,出现间歇式的疼痛,遇寒冷时加重,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中医采用“寒则温之”的法则,用艾盒灸在肾俞部位大面积施灸,除寒祛湿,并按照“腰背委中求”的法则,配合膀胱经合穴委中的灸疗疏导经气,有效缓解腰痛症状。
4.1 通过对两个中心的比较统计,艾盒灸组和电热砭石组对腰痛体征积分和寒湿证积分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电热砭石可以代替艾盒灸进行寒湿型腰痛的治疗。以往的研究证明,2种热疗对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增加非常接近[8],故2种疗法产生的类似治疗效果在预期之中。
4.2 电热砭石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温度控制精确及环境友好等优点。(1)电热砭石腰痛体征积分的变化率与治疗前寒湿证候积分高度相关,说明腰痛的改善与寒湿因素的影响有关。治疗前寒湿证表现明显的患者,对电热砭石的温热刺激敏感,疗效较好;(2)电热砭石治疗后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前腰痛体征积分无明显相关,表明治疗后寒湿证候积分的改善与疗前腰痛症状积分关系不大,电热砭石对寒湿证的改善与治疗前腰痛的程度关系不大;(3)电热砭石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与寒湿积分变化率高度相关,说明电热砭石对腰痛的疗效与改善寒湿证的作用有明显关系。腰痛的好转与寒湿证的减轻过程一致,说明电热砭石除能够通过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而治疗腰痛之外,作为一种具有温热特点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温散寒湿作用而影响寒湿闭阻病机而达成疗效的。
4.3 艾盒灸对腰痛的疗效和对寒湿证的疗效高度相关(r=0.886),提示艾盒灸治疗腰痛的疗效随着寒湿证好转而出现,提示我们在认识艾盒灸的作用机理时应重点考虑此方法的散寒除湿效应。但艾盒灸组的腰痛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的相关性尚未达到显著性(r=0.426,P=0.113),可能是治疗例数较少的缘故,该结果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总结。
4.4 艾盒灸是“燃烧产热”的辐射温热疗法,电热砭石仪是对“载体导热”的传导温热疗法的现代发展,二者在温热治疗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温热刺激的实质是一致的。将艾盒灸和电热砭石作为一个整体,考察温热疗法对寒湿型腰痛的治疗效果时发现:(1)温热疗法治疗后,作为疗效指标的腰痛体征积分的变化率与治疗前寒湿证候积分高度相关,说明腰痛的改善与寒湿因素在治疗前对疾病的影响有关。治疗前寒湿证表现明显的患者,对温热疗法敏感,疗效较好,适宜利用艾灸及电热砭石等温热疗法对其进行治疗;(2)治疗后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前腰痛体征积分无明显相关,说明治疗后寒湿证候积分的改善与治疗前腰痛症状的积分关系不大,腰痛症状可能有多种因素引起;(3)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后寒湿积分变化率高度相关,说明温热疗法对腰痛的疗效与改善寒湿证的作用有明显的关系。总体而言,寒湿证候积分高者适合于用艾灸、电热砭石等温热疗法治疗,从临床科研的角度验证了中医的“寒则温之”的治疗法则。2种温热疗法施治于双侧肾俞、委中穴,对寒湿型腰痛确实可以产生较好的疗效,这种疗效与治疗前的寒湿证表现程度密切相关,但与治疗前腰痛体征的表现程度尚无明显相关。
[1] 张维波.中医外治法的鼻祖——砭石疗法[J].中国针灸,2003,23(5):299-300.
[2] 马继兴,周世荣.考古发掘中所见砭石的初步探讨[J].文物,1978(11):80.
[3] 耿引循.中国传统砭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744.
[4] 张维波,谷世喆,耿引循,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砭术[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9.
[5] 谢衡辉,张晨光.电热砭石温熨疗法治疗手指部腱鞘炎30例[J].中国针灸,2003,23(9):688-689.
[6] 王军,谢衡辉,张维波.中医温熨疗法与电热砭石仪[J].中国针灸,2003,23(7):424-427.
[7] 李小军.电热砭石温熨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38例[J].中国针灸,2007(增刊):19.
[8] Huang T,Wang RH,Huang X,Tian YY,Zhang WB 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Box-Moxibustion and Eletrothermal Bian-Stone Moxibustion on Volume of Blood Flow in the Skin[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1,31(1):44-45.
[9] 姚乃礼.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6.
[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