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谷立祥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张巍
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工作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判断与选优后,对未来行动作出的决定。有学者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成败影响巨大。科学决策是企业家知识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作为从事高科技研究的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技术决策是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企业控制风险与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战略层面,要决策企业的未来技术发展规划,既要确保企业的发展符合国家大发展的潮流,又要确保企业始终处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最前沿,同时紧密跟踪或超越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在战术层面,要决策某一型号的发展方向或总体方案,确保技术指标的实现和技术、成本、周期等的整体优化以及竞争的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业务层面,要决策某一技术领域,确保技术的领先等。这三个层面的技术决策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技术决策是以“技术”为决策对象,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后作出正确决策的过程。科学技术决策的根本是实事求是,决策的依据要实在,决策的方案要实际,决策的结果要实惠。
实施技术决策的基本要素包括六个方面:前期准备工作(准确、全面和深入的技术情报及各种有关信息),有效的决策理论和方法,有效的技术专家审查,高超的决策者素质和能力,高效的实施,及时的反馈和修正。
技术决策的主要方法分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其中定性分析法包括头脑风暴法、专家意见法、德尔斐法;定量分析法包括量本利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边际分析法、现(净)值分析法、期望值法(决策树法)、运筹学方法、矩阵分析法、正交试验法。
NASA专门开发了一套用于航天器技术评估、方案采纳、开发和经营的决策方法,即缺陷检测与预防法。该套方法主要是由技术专家组成一个专门小组,从事预防系统开发、质量控制和其它一些传统经营项目中的风险等工作,主要包括技术方案的确定、仿真、测试以及各种软硬件的风险管控和技术方案把关工作。
波音公司在技术决策和技术选择及评估方面做了专项工作,建立了集成技术评估中心(ITAC),主要对复杂航天产品进行方案评审、项目论证和决策。ITAC已经完成了波音公司火箭相关技术的审核和提供决策等工作。
另外,国外的公司或机构都很注重技术决策,通常都设有技术执行官负责组建团队,对企业或机构的技术方案及项目的预研、论证、开发和实施进行把关,提出意见并决定技术方案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纵观我国航天企业在技术决策方面的具体情况,笔者结合自身长期从事技术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的经验,认为我国航天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前期准备工作是实施科学技术决策的最关键因素。系统、全面、深入的技术情报和各种信息能够帮助技术审查专家与决策者对技术进行全面把握。一般的前期准备材料包括国内外现状、国家需求、竞争形势、发展方向、技术方案、效果分析和风险分析等。
一是缺乏对国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准确和全面了解。
由于缺乏对国外相关技术发展方向进行长期跟踪与研究的技术专家,我国航天企业对国外的技术发展大多只看到表面或局部情况,并没有进行准确深入的了解。例如,美国大力发展的X系列试验飞行器,我们可能只会了解到NASA做了什么试验,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以及未来计划要做什么试验等,而对于X系列试验飞行器整体的发展思路、技术途径、作战模式、关键技术情况、在美军作战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几大防务公司的竞争情况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另外,我国航天企业对国外的重要和关键人物更是缺乏跟踪与了解,而人是航天活动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
二是缺乏对国家真正需求的全面和深入了解。
国家需求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最根本推动力,而在国家相关规划出台或型号立项之前,国家需求又是最含糊和笼统的,没有一个责任主体,而当这些需求明确之后,“蛋糕”也已经分完了。因此,我国航天企业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任务,应该主动引领用户需求,要不断提出用户意料之外和喜出望外的途径与方案。这一方面需要航天企业在技术上做到长时间地领先竞争对手,更需要航天企业能够对国家潜在的,特别是未来10年以外的需求进行持续的跟踪与研究,同时还应该对一些重要和关键的用户进行研究,包括基本情况、性格特点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掌握和引领用户需求,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出现偏差。
三是缺乏对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
对于一个技术型企业而言,在技术上至少要领先对手5年以上,才有可能处于竞争的优势和胜势。目前,前沿和更前沿技术的缺乏势必会对我国航天企业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是对技术方案的不利方面论证分析不深入。
我国航天企业在论证一个方案时往往是主要论证好的方面,而对于不利的方面缺乏独立的深入论证。对于一个重大事件,要从“做”还是“不做”两个角度进行独立论证,充分实施技术民主,给决策者带来更加准确的决策参考。
一是会议决策的有效性存在问题。
对于复杂的航天产品和技术,由于缺乏对决策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我国航天企业在决策时往往采用会议的形式。虽然这种形式效率很高,但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人数有限,代表性不够充分;权威的影响较大;易受到表达能力的影响;易受到“潮流”思想的影响;发言人易受到自尊心等因素的影响。
二是技术专家审查的有效性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航天企业在技术审查时大多以专家委员会会议的形式进行评审。由于这种评审形式存在会议时间长短、技术民主氛围以及主持人风格等不确定因素,从而使得决策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或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专家委员会的组成是否与评审的技术内容贴切没有经过有效确认;针对不同性质与内容的评审没有制定相应的评审标准;评审的流程和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规范;对专家审查结果的修改情况的反馈确认有时落实不够。
随着外部情况的快速变化,按照原先决策实施的活动很可能会与预想的结果存在偏差,甚至出现错误,这就需要经常性地对决策结果进行反馈和修正,甚至放弃。这不仅需要果断和勇气,也是大智慧的表现,而目前我国航天企业并没有有效的机制来保证对决策实施的及时反馈和修正,往往是出了问题再研究解决。
为了提升企业技术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组建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年轻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团队,使两者优势互补,加强对国外航天技术发展方向的系统跟踪与研究,同时加强对国家需求的持续跟踪和研究,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二是营造研究先进技术的学术氛围,建立相应的技术研究管理机制,鼓励技术创新,实施有效激励。
三是研究制定技术决策的工作流程,建立技术决策审查与评价标准体系,与管理决策有效结合。
四是在大项目论证时,由独立的研究团队从反面进行深入论证,实施正面和反面综合分析,最终实现科学决策。
五是采用更加有效的专家评估方法,给专家更充足的时间,更加量化的评估标准,更加民主的学术氛围,鼓励专家说“不”。
六是及时对决策结果进行动态评估,对于一些明显有偏差的项目及时调整、修正或放弃。
总之,技术决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前期深入系统的准备、科学的决策方法、有效的专家审查以及决策者出众的决策力,并且还需要快速的实施以及对效果的评估和决策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