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军
美国多星发射纪录
1961年6月29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第一次利用“雷神-DM21艾布尔星”运载火箭多星发射,将3颗卫星送入太空,但2颗卫星未能分离,属于部分成功。
1962年1月29日,美国宇航局第一次利用“雷神-DM21 艾布尔星”运载火箭发射“低频跨电离层”卫星等5颗卫星。由于程序故障,发射失败。
1962年12月13日,美国空军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雷神-DM21 阿金纳-D”运载火箭,计划将“罂粟”电子侦察卫星等5颗卫星送入太空。因为上面级“阿金纳-D”在预先设定时间未能关闭,未能重燃等,发射部分成功。
1962年12月17日,美国空军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宇宙神-LV3 阿金纳-B”运载火箭,计划将1颗2吨重的“军事防御警报系统”军事卫星送上3600千米,倾角87.42的轨道;2颗“环境研究”卫星送入太空。火箭升空80秒后偏离了轨道,发射失败。
1963年5月9日,美国空军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宇宙神-LV3 阿金纳-B”运载火箭,终于将“军事防御警报系统”等5颗军事卫星发射成功。从此,美国开始进入胜多败少的多星发射进程。
1965年3月9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4颗“罂粟”电子侦察卫星和“电子与大地测距”卫星等共8颗卫星,在范登堡空军基地搭乘“雷神-DM21 阿金纳-D”运载火箭升空。美国第一次1弹8星发射成功。
1960年代,美国飞歌公司、福特公司为美国国防部、美国空军研制了34颗第一代“国防-1”通信卫星。卫星直径86厘米,质量45千克,属自旋稳定,26边的多边形,表面覆盖太阳能电池板。卫星有没有电池,也没有姿态控制系统。“国防-1”通信卫星在越南战争中传送侦察照片和其他数据。
1966年6月16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大力神-3C”火箭,携带6颗第一代“国防-1”通信卫星和1颗重力梯度试验卫星升空,部署在33000千米,轨道倾角 1.2°的运行轨道。1966年8月26日,当发射6颗“国防-1”通信卫星和1颗重力梯度试验卫星时遭遇失败。1967年1月8日,美国空军发射8颗 “国防-1”通信卫星,成功部署;7月1日,发射4颗“国防-1”通信卫星,也成功。1968年6月13日,美国空军又发射8颗“国防-1”通信卫星,部署成功。美国空军4次多星发射,将27颗“国防-1”卫星送入轨道,显示了多星发射、快速部署的优势。
1967年5月31日,美国空军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雷神-DM21 阿金纳-D”火箭,1箭9星升空,第一次将4颗“罂粟”电子侦察卫星和5颗雷达校准卫星等军事卫星。美国1箭9星,第一次就发射成功。
1968年8月16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美国空军太空试验计划的12颗小卫星搭乘“大力神-SLV3 布尔纳-2”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由于火箭整流罩崩塌,美国首次1弹12星发射失败。
1969年9月30日,美国空军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4颗“罂粟”电子侦察卫星和6颗“空间目标识别校准”等军事实验卫星,分别部署到700~1000千米的轨道。美国第一次1箭10星发射成功。
随着运载火箭技术提高,美国开始追求大质量多星发射。1970年代初,美国空军研制成功“锁眼-9”照相侦察卫星,质量11.4吨,成为当时最重、最先进的光学侦察卫星。“锁眼-9”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发卫星平台,珀金·埃尔默公司研制摄像机。1973年11月10日,美国空军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大力神-3D”运载火箭,将第7颗“锁眼-9”卫星和2颗“雪貂”电子侦察卫星分别部署到轨道。这是美国第一次多星重型发射,3年内又进行3次同样的多星发射。
199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授权美国防御系统公司研制了一种微卫星,又名小通信卫星。它呈12面体,10×48厘米,体重22千克。微卫星的目的是评估低地球轨道的全球通信,计划运行在高度719千米,倾角82°的轨道上。
1991年7月17日,美国空军一架波音“B-52”轰炸机改装的“NB-52”运输机从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在高空,美国宇航局的“NB-52”发射机发射“飞马座-HAPS”运载火箭,计划将7颗微通信卫星送入太空。然而,一级火箭分离故障,7颗微卫星进入低于预期的轨道。地面控制人员不能与卫星联系。微卫星们似乎迷路了,进入近地点356千米,远地点454千米,倾角82°的低轨道。发射9小时后,美国空军主控制站通过遥测,指挥第4级火箭(HAPS)制导系统补偿分离故障和修改轨迹。随后,美国空军通过验证,所有7颗卫星都入轨成功。
这是美国第2次空中发射卫星,第一次在空中发射1箭7星。这次空中发射属于部分成功,但创造了7颗卫星定位成功的奇迹。1997年12月23日、1998年8月2日和9月23日,美国空军在沃洛普斯岛又进行了3次1箭8星空中发射;1999年12月4日,1次1箭7星空中发射等。
1996年5月12日,美国空军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一枚“大力神-4A”运载火箭。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6个有效载荷分别代号为“USA-119”~“USA-124”:1颗“卫星发射分配器通信”通信卫星,3颗“命运三女神”海洋监视卫星,2颗“空间物理系绳”卫星部署到5个不同轨道。
美国“铱星”卫星公司的“铱星”是第一代低轨道通信卫星系统,也是美国第一个多星发射,快速部署的卫星系统。“铱星”卫星公司在美国空军范登堡空军基地、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俄罗斯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成组多星发射“铱星”卫星。1997年5月5日~2002年6月2日,美国“铱星”卫星公司共计95颗“铱星”卫星发射部署,无一失败。除了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6次,俄罗斯1次双星发射外,其他全部都是1箭5星,1箭7星发射。
美国全球星卫星通信公司的“全球星”也采用多星发射,快速部署。1998年2月14日~2007年5月29日,第一代“全球星”卫星4颗卫星一组,共计发射72颗,其中60颗发射成功。俄罗斯帮助发射的1箭12星失败,原因不明。
2000年1月26日,美国空军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人牛怪-1”运载火箭,首次将美国空军学院的11颗卫星发射成功。这是美国第一次1箭11星发射成功。“人牛怪-1”运载火箭改装自“民兵-2”洲际导弹,利用联氨辅助推进系统提高火箭性能和轨道入轨精度。2006年4月15日,“人牛怪-1”运载火箭又将台湾研制的6颗地球观测卫星和美国宇航局的1颗实验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2007年3月9日,美国宇航局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宇宙神-5 401”运载火箭,1箭6星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2颗分别重700千克、24千克的自动空间运输机器人操作卫星送入450千米 ,倾角 38°的轨道;将美国空军太空试验计划的2颗各154千克的技术卫星送560千米 ,倾角 35.4°轨道;将美国海军学院、美国空军学院的2颗军事实验卫星送入轨道。这是“宇宙神-5 401”运载火箭首次多星发射。
美国私营的航天公司也积极参与多星发射。2008年8月2日,美国太空探索公司在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欧姆雷克岛首次发射“猎鹰-1”号运载火箭,计划将美国空间开发公司、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美国空间服务公司共4颗卫星发射入轨,但失败。美国空间服务公司的“空间殡葬-7”号太空葬礼的有效载荷坠入太平洋。
2010年11月20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在科迪亚克岛发射“人牛怪-4 HAPS”运载火箭,共将10颗卫星发射升空。这是“人牛怪-4 HAPS”火箭首次发射。10颗卫星包括:美国国防部代号“USA-217”号,美国空军的“太空试验计划-2”小技术卫星;美国国防部代号“USA-222”、“USA-228”号,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研制的2颗对接试验技术卫星;美国国防部代号“USA-221”号,美国空军学院的1颗实验卫星;美国国防部代号“USA-220”号,由位于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布劳恩空间创新中心和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研制的技术卫星;美国国防部代号“USA-218”号,美国密歇根大学研制的“无线电极光探险家”号3U立方体电离层研究卫星;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1颗3U立方体生命科学卫星;2颗演示火箭发射能力,有效载荷送入不同轨道的火箭评价卫星,测试了新型辅助肼推进系统(HAPS)。这是私营航天公司首次1箭10星的多星发射成功,也是美国国防部代号的卫星首次由私营航天公司发射。
2010年12月8日,美国太空探索公司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猎鹰-9 v1.0”号运载火箭,将“龙-C1”号飞船和8颗卫星发射进入太空。这次1箭9星发射包括: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的“龙-C1”号飞船;美国陆军的“太空导弹防御指挥作战微卫星-1”通信卫星;美国国家侦察局海军空间中心的2颗立方体实验卫星;美国诺斯洛普公司与南加州大学合作的1颗3U立方体技术卫星。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1943年成立。它以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而闻名于世。这次,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4颗1.5U立方体技术卫星,命名为“英仙座-1” ~“英仙座-4”。“英仙座”快速反应卫星的目标是开发快速反应卫星的能力,适应许多不同的任务类型。
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 v1.0”火箭的低轨道运载能力为9900千克。2010年6月10日,美国太空探索公司进行了“龙”号飞船首次试验飞行。12月8日再次发射。4小时后,“龙-C1”号飞船返回舱成功溅落墨西哥的西海岸;8颗卫星也准确入轨定位。这是私营航天公司首次飞船与卫星混合发射的多星发射。
2011年10月28日,美国空军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德尔塔-7920-10C”运载火箭,发射7颗卫星。美国宇航局、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1颗2540千克的气象卫星,美国密歇根大学的1颗电离层研究卫星,美国空间动力学实验室的2颗1.5U立方体电离层研究卫星,奥本大学的1颗立方体技术卫星,美国密歇根大学空间系统制造实验室的1颗立方体技术卫星,美国蒙大纳州空间格兰特财团的1颗立方体磁层研究卫星。“德尔塔-7920-10C”运载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为4844千克,12次1箭5星发射“铱星”卫星,每次成功。这次1箭7星,尚属第一次。
2012年9月13日,美国空军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宇宙神-5 401”火箭,共将14颗卫星发射入轨。14颗卫星包括:美国海军的2颗“白云-3”海洋监视卫星,美国南加州大学的1颗“伊尼亚”立方体卫星,美国国防部空间导弹防御司令部的2颗纳米试验通信卫星,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凝视-A”立方体纳米天文卫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韩国庆熙大学、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离子、中性、电子、磁场-1”纳米卫星,科罗拉多大学的“科罗拉多学生空间天气实验”纳米天文卫星,肯塔基州摩海德大学的“宇宙X射线背景”纳米天文卫星,美国航空公司的3颗“航空公司-4”立方体卫星,加州理工大学的“加州理工大学-5”纳米卫星,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的运营独特的技术卫星。这次发射让美国赢得与俄罗斯并列最多多星发射数量的世界航天纪录。
2013年4月21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在沃洛普斯岛导弹基地首次发射“天蝎座-110”运载火箭。美国轨道科学公司首艘“天鹅座”号试验货运飞船发射成功。“天蝎座-110” 火箭同时携带了4颗卫星:Cosmogia 公司的“鸽子-1”立方体技术卫星,美国宇航局阿姆斯研究中心的3颗“手机星”立方体卫星。
苏俄多星发射纪录
1964年8月18日,苏联在拜科努尔洲际导弹基地发射“宇宙-1”运载火箭,首次将3颗70千克重的“箭-1”军事通信卫星成功升空。10月23日,第2次发射3颗“箭-1”卫星却失败。
1965年7月16日,苏联在拜科努尔洲际导弹基地发射“宇宙-1”运载火箭,首次将5颗“箭-1”号军事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5日,在普列谢茨克洲际导弹基地,苏联国防部的8颗“箭-1M”军事通信卫星搭乘“宇宙-3M”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质量40千克的卫星分别运行在高1500千米,倾角70°的轨道。这是苏联首次发射1箭8星,并成功。到1992年6月3日,苏俄在普列谢茨克共进行了46次1箭8星发射,仅1982年11月24日一次失败,共将360颗“箭-1M”号军事通信卫星送入轨道。这是一个震撼的多星发射世界纪录。
从1985年1月15日~2012年7月8日,苏俄在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利用“旋风-3”号、“宇宙-3M”号、“呼啸”号运载火箭共发射143颗“箭-3”号军事通信卫星和“信使”号通信、中继通信卫星等其他军事卫星,其中1箭6星发射24次,4星发射2次,3星发射2次,双星发射2次。
1998年9月9日,俄罗斯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为美国全球星卫星通信公司发射1箭12颗“全球星”卫星。这次“天顶-2”运载火箭发射失败,创造多星发射损失卫星最多的世界纪录。2010年10月19日~2013年2月6日,俄罗斯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4次发射“联盟-2”号运载火箭,以1箭6星方式将24颗第二代“全球星”卫星发射入轨,无一失败。
1998年7月7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一艘代号为K-407的“诺沃莫斯科斯克”号战略核潜艇,北约代号“三角洲-IV”级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游弋。“诺沃莫斯科斯克”号发射一枚“静海-1”号运载火箭,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2颗“数据中继”技术卫星,俄罗斯的1颗“静海-1”技术卫星发射进入300多千米的轨道。“静海-1”运载火箭是由“R-29RM”弹道导弹,北约称为“SS-N-23”弹道导弹改装而来。“R-29”弹道导弹曾改装为4种“静海”号运载火箭,可进行地面、地下井、空中和海下发射。这是俄罗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潜艇发射卫星,第一次潜艇多星发射卫星。
2003年6月30日,俄罗斯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发射一枚“呼啸-KM”号运载火箭,将俄罗斯、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美国和日本的9颗小卫星、微卫星、纳米卫星和立方体卫星送入各自轨道。自此,俄罗斯开始大规模商业发射和多星发射。2003年9月27日,一枚“宇宙-3M”号运载火箭从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升空,搭载韩国、土耳其、尼日利亚、英国、俄罗斯、德国共7颗卫星,成功发射。
俄罗斯“宇宙-3M”号运载火箭成为多星发射的主力。自1967年5月15日首发,到2010年4月27日,“宇宙-3M”号共发射445次,其中在普列谢茨克洲际导弹发射基地发射423次,在卡普斯丁亚尔洲际导弹发射基地发射22次。“宇宙-3M”号从单星发射到双星发射,再到多星发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发射卫星数量也越来越多。
2005年10月27日,“宇宙-3M”号搭载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Mozhaisky航天军事学院的激光通信实验卫星,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和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北京-1”号地球观测卫星,以及英国、伊朗、欧空局、德国、日本、挪威的9颗卫星。火箭发射成功,8颗卫星分离入轨定位成功,只有俄罗斯自己的激光通信实验卫星未能从第三级火箭分离,更没有达到运行状态。
2006年7月26日,“第聂伯”运载火箭搭载白俄罗斯、俄罗斯、意大利、美国、韩国、挪威、日本的18颗微卫星、纳米卫星和立方体卫星升空。它要创造一项发射卫星最多的世界纪录。可惜,这个倒霉蛋运气不佳,在升空后86秒进行第二级火箭分离时,几台发动机突然失灵,随后急速坠毁。“第聂伯”运载火箭创造了毁坏最多卫星的世界纪录。
2007年4月17日,“第聂伯”火箭从拜科努尔出征。这次发射14颗卫星,包括1颗埃及卫星,6颗沙特阿拉伯卫星和7颗外国大学的微卫星、立方体卫星。这次发射非常成功,14颗卫星准确定位。“第聂伯”火箭创造了奇迹,举世震惊。俄罗斯又将一项世界纪录失而复得,成为世界上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火箭。目前,俄罗斯仍是该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苏俄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善于1箭3星发射。苏俄的“格洛纳斯”导航卫星已经研发和发射了3代。第一代、第二代“格洛纳斯”导航卫星质量1415千克。1982年10月12日~2005年12月25日,苏俄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绝大多数以1箭3星的方式发射“质子”号运载火箭,将87颗第一代“格洛纳斯”导航卫星送入高19100千米,倾角64.8°的运行轨道,仅2次失败。2001年12月1日~2011年11月4日,第二代“格洛纳斯”导航卫星共发射36颗,绝大多数也以1箭3星的方式发射,2010年12月5日的发射失败。
2009年7月9日,俄罗斯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第聂伯”运载火箭。这次发射搭载了阿联酋“迪拜-1”地球观测小卫星,西班牙宇航局的1颗微型地球观测卫星和1颗微型科学卫星,英国国家太空中心的“灾害监测星座”卫星,2颗阿根廷与美国研发的微型通信卫星等6颗卫星。
2009年9月16日,俄罗斯利用“联盟-2-1b”号火箭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7颗卫星:1颗重达1.7千克的俄罗斯“气象星-M1”气象卫星,1颗俄罗斯的小通信卫星,1颗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技术卫星,1颗乌菲姆斯基航空技术大学的微型地球观测卫星,1颗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微型试验卫星,1颗俄罗斯的纳米技术卫星,1颗俄罗斯与欧空局合作的充气结构技术卫星。
2010年10月19日,俄罗斯的“联盟-2-1a”运载火箭将美国全球星公司的6颗“全球星-2”通信卫星送上低轨道。这是“联盟-2-1a”火箭首次多星发射。2011年7月13日、2011年12月28日和2013年2月6日,“联盟-2-1a”火箭3次发射,将18颗“全球星-2”部署进入低轨道。
2011年8月17日,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栋巴罗夫斯基洲际导弹基地采用地下井发射方式一枚“第聂伯”运载火箭,将9颗卫星送入轨道。这些卫星包括:乌克兰的1颗169千克的海洋观测卫星,尼日利亚的1颗300千克的地球观测卫星,尼日利亚宇航局的1颗100千克的地球观测卫星,土耳其土耳其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航天技术研究院的1颗地球观测卫星,意大利罗马大学的1颗技术卫星,阿根廷与美国合作研发64颗卫星计划的微型低地球轨道全球通信系统(GMPCS)。这2颗是第5颗、第6颗微型通信卫星,质量12千克。第9颗卫星是乌克兰的1910千克的导航设备试验卫星。这次在栋巴罗夫斯基洲际导弹基地发射是“第聂伯”火箭的第10次发射,第9次成功,共将59颗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为了优越的发射地理,俄罗斯在2003年与法国达成利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建设“联盟”号火箭发射场的协议。2011年12月17日,俄罗斯在库鲁航天中心首发“联盟-STA”号运载火箭,共将6颗卫星发射升空。6颗卫星包括: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1颗970千克的地球观测卫星,智利国防部的1颗117千克的地球观测卫星,法国国防部的4颗各120千克的电子侦察卫星。
2012年7月22日,俄罗斯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联盟-FG”运载火箭,将俄罗斯“卡诺-V1”地球观测卫星、微型地球观测卫星,白俄罗斯的“白俄-2”地球观测卫星,加拿大的“航运监测-1”通信卫星,德国的“技术试验台-1”技术卫星共5颗卫星发射入轨。
2012年7月28日,俄罗斯一枚“呼啸-KM”火箭在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进行了1箭4星发射。俄罗斯的“信使-M 3”、“信使-M 4”中继通信卫星,“箭-3 143”号军事通信卫星,“和平”业余小卫星搭乘“呼啸-KM”火箭顺利入轨。
2013年4月19日,“联盟-2-1b”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1箭7星,将俄罗斯的“生物-M 1”科学研究卫星、“鸽子-2”立方体卫星,萨马拉航空航天大学的“地磁场测量-2”技术卫星,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柏林实验与教育-2”卫星、“柏林实验与教育-3”卫星,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学生氧测量”立方体纳米卫星,韩国“学生无线电-1”立方体卫星送入太空。
欧洲多星发射纪录
1980年5月23日,欧洲空间局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阿丽亚娜-1”火箭,将一颗1080千克的德国研究卫星等7颗卫星升空,但最终发射失败。1981年6月19日,在库鲁航天中心,欧洲空间局的“阿丽亚娜-1”火箭搭载一颗直径2.1米,长3.195米,质量为282千克的欧洲气象卫星等3颗卫星发射成功。
1990年1月22日,在库鲁航天中心,欧洲空间局首次发射“阿丽亚娜-40 H10”运载火箭,搭载法国、英国、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7颗小卫星。欧洲空间局开始进入商业发射和多星发射。
1993年9月26日,欧洲空间局在库鲁航天中心发射“阿丽亚娜-40 H10”运载火箭,搭载了2颗法国、2颗美国、1颗韩国、1颗意大利和1颗葡萄牙共计7颗卫星。发射十分完美,卫星安全分离进入各自轨道。
1990年代,欧洲空间局研制了“集群”磁层研究卫星。每颗质量1200千克。卫星计划进入近地点17200千米,远地点120600 千米,倾角90 °的大椭圆极轨道。1996年6月4日,“阿丽亚娜-5G”运载火箭在库鲁航天中心首飞,搭载4颗“集群”磁层研究卫星。这是欧洲空间局载重量最大的一次多星发射。
“阿丽亚娜-5G”火箭在烈焰和呼啸声中冲上天空。发射后37秒,火箭偏离航线。火箭自动测出控制火箭飞行的软件出现故障。飞行控制系统启动自杀毁灭程序,巨大的火箭瞬间成为碎片。卫星与火箭一同摧毁。据说,一个小时后,天上还飘着一团烟雾。这是航天发射史上损失最惨重的软件故障事件。
2004年12月18日,欧洲空间局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首次发射“阿丽亚娜-5G+”运载火箭,第一次发射1箭7星。“阿丽亚娜-5G+”将法国的4颗电子侦察卫星等6颗卫星,以及1颗西班牙科学卫星精确发射和定位。
2012年2月13日,欧洲空间局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固体燃料是“织女星”运载火箭,将10颗卫星发射入轨。“织女星”火箭的低轨道运载能力为2300千克。这次发射的卫星包括:意大利的激光相对论卫星,博洛尼亚大学的科研卫星,都灵理工大学的科研卫星,罗马大学的立方体卫星,意大利电信公司的电子、安全、支持系统卫星;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大学成像卫星,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技术大学卫星,波兰的华沙工业大学太阳帆卫星,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实验卫星,西班牙的维戈大学科研卫星。
中国多星发射纪录
中国是第4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1981年9月1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风暴-1”火箭,将3颗“实践”号卫星送入轨道。这是中国第一次多星发射。1990年9月3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长征-4”号运载火箭,将“风云-1B”气象卫星等3颗卫星送入太空。这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1箭3星发射。
2010年3月5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一枚“长征-4C”号运载火箭,将“遥感-9A”、“遥感-9B”和“遥感-9C”号3颗海洋监视卫星成功入轨。2012年11月25日,中国再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箭3星发射“长征-4C”号运载火箭,将“遥感-16A”、“遥感-16B”和“遥感-16C”号海洋监视卫星。
2010年9月22日,“长征-2D”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箭3星发射:1颗“遥感-11”地球观测卫星;浙江大学、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的2颗3.5千克的“浙大皮星”卫星。
2012年11月18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进行“长征-2C”火箭发射。“环境-1C”雷达地球观测卫星,“新研-1”技术试验小卫星,“蜂鸟-1”技术试验小卫星,“蜂鸟-1A”技术试验微卫星搭乘“长征-2C”运载火箭完美升空和分离。这是中国第一次1箭4星发射。
2013年4月26日,中国“长征-2D”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中国的“高分-1”号地球观测卫星,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的“土耳其星-3U星”立方体卫星,阿根廷科技部的2U立方体卫星,厄瓜多尔研制的第一颗1U立方体人造卫星共4颗卫星发射升空。
日本多星发射纪录
1986年8月12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H-1”运载火箭,将“大地测量”实验卫星等3颗卫星送上太空轨道。2002年12月14日,日本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H-2A 202”运载火箭,将“先进地球观测-2”等4颗卫星发射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