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外来生物黄顶菊防控对策途径探讨

2013-10-19 02:21孙东晖王海旺李秀文李恩萍于婷婷
天津农林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天津地区百草乙酸

孙东晖,王海旺,李秀文,李恩萍,于婷婷

(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天津 300061)

黄顶菊(Flaveriinae bidentis(L.)kuntze),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菊科黄顶菊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具有根系发达、种子量大、繁殖快、适应性强、嗜盐碱、耐贫瘠及破坏能力强等特点,其释放的化学物质能够影响其它植物的生长,故有“生态杀手”之称,目前已在天津、河北、河南及山东等省市发现,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862号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将其设定为明确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杂草。

1 天津地区外来生物黄顶菊发生及防治情况

天津地区于2006年8月29日在南开大学一废弃的足球场内首次发现外来生物黄顶菊,经调查,截止到同年9月底,南开、红桥、河北、西青、塘沽、汉沽、静海、宝坻和宁河等9个区县发现黄顶菊,危害面积达241.3 hm2,其中南开、西青、汉沽和静海4个区县受害最重,静海电厂果园内已经发现黄顶菊的入侵,严重威胁到当地农业生产安全。

为防止黄顶菊在天津市传播蔓延,天津市植保站随即开展了黄顶菊防控机制的研究工作。2009年8月于静海县团泊水库库边荒地,黄顶菊4~8叶期,选用4种药剂完成黄顶菊化学防除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20%百草枯和10%草甘磷两种对黄顶菊防除有效的化学除草剂。2011年7月又另选了7种药剂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和比对工作,结合2009年试验筛选结果,最终筛选出5种针对农田和荒地等不同生态环境生长的黄顶菊具有较好药效的药剂,分别是:550 g/L耕杰、10%刹阔、10%百草枯、20%氯氟吡氧乙酸及108 g/L盖草能+10%草甘磷混配等5种药剂,形成了一套高效、安全、经济和持续的黄顶菊防控技术体系,同年进行了初步推广。2012年普查结果显示,疫情发生区面积大幅减少,试验推广效果明显,有效控制了黄顶菊在天津市的扩散蔓延。

2 天津地区黄顶菊化学防控体系建设情况

为找到防控黄顶菊的有效化学药剂,减少试验误差,建立天津地区黄顶菊化学防控技术体系,天津市植保站会同静海县植保站技术人员用两年时间,分两批次系统完成了不同药剂对黄顶菊化学防除的筛选试验,并将筛选出的药剂进行了示范推广。

2009年8月,选择10%草甘磷水剂2250g/hm2、200 g/L百草枯水剂600 g/hm2、10%打阔乳油37.5 g/hm2和200 g/L绿亨乳油201 g/hm24种药剂,于静海县团泊水库库边荒地,黄顶菊4~6叶期,完成药剂筛选试验。

试验结果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施药10 d后调查结果表明,200 g/L百草枯水剂与10%草甘磷水剂防效差异不显著,与10%乙羧氟草醚乳油和200 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防效差异极显著,10%草甘磷水剂在1%水平上与10%乙羧氟草醚乳油和200 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防效差异不显著;施药20 d后调查结果表明,200 g/L百草枯水剂仍与10%乙羧氟草醚乳油和200 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防效差异极显著,但是10%草甘磷水剂同10%乙羧氟草醚乳油和200 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防效差异不显著。

试验结果表明,200 g/L百草枯水剂对黄顶菊防治效果十分理想,10 d校正防效89.12%,20 d校正防效97.35%,防效优于其它药剂。其它3种药剂速效性差,施药20 d后防效差异不再显著,其防效及速效性均不及百草枯药剂。百草枯适用于荒地黄顶菊的除治,见表1。

2011年7月,选择200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450 g/hm2、200 g/L 百草枯水剂 600 g/hm2、10%草甘磷水剂 1500 g/hm2、108 g/L盖草能 97.2 g/hm2、550 g/L 耕 杰 825 g/hm2、10%刹 阔 37.5 g/hm2、108 g/L盖草能60 mL及10%草甘磷1650 g/hm27种药剂,于静海电厂后果园内,黄顶菊4~8叶期,完成药剂筛选试验。

试验结果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施药7 d后调查结果表明,耕杰、百草枯及刹阔3个处理防效最高,皆超过85%,依次为97.33%、93.70%及88.47%,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显著差异于剩余药剂,盖草能防效极差,未超过10%,成为首轮淘汰药剂;施药14 d和24 d后调查结果表明,盖草能+草甘磷混配、草甘磷及氯氟吡氧乙酸3个处理防效均超过85%,表明上述药剂速效性不高;盖草能对黄顶菊基本无效。

两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50 g/L耕杰、10%刹阔及200 g/L百草枯防除黄顶菊效果好,兼顾速效性优和持效期长的特点,可以作为防治黄顶菊的轮换用药;10%草甘磷、20%氯氟吡氧乙酸及108 g/L盖草能+10%草甘磷混配速效性差,但持效期长,对防除黄顶菊具有一定的效果;单独使用20%绿亨或108 g/L盖草能对防除黄顶菊效果不明显;10%乙羧氟草醚乳油在两年的试验中显示出不同药效,表明其对6叶期以下黄顶菊具有较好防除效果,对6叶期以上黄顶菊防治效果不明显,适用于黄顶菊早期防治使用。

3 对于黄顶菊防控机制建设的建议

天津地区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城市改造、各类国际国内会议的举办以及设施花卉的大量种植,使得花卉苗木的调运和引进变得十分频繁。由于黄顶菊喜光、喜湿及嗜盐碱的生态习性,使得土地盐碱量偏高的华北及沿海地区成为黄顶菊传播蔓延的高风险区,加强检疫防控对于防止黄顶菊的传入和传播意义十分重大。

①大力开展黄顶菊“化感作用”研究工作,争取变废为宝,提高其经济利用率。黄顶菊危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一种影响其它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即具有“化感作用”。据有关资料介绍,黄顶菊不同浓度化感作用提取物对小麦等作物的生长具有截然相反的影响效果。研究化感物提取工艺,确定化感促进浓度是今后黄顶菊研究的重点方向。将检疫防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有关部门对黄顶菊的重视程度,对黄顶菊的防除意义重大。

表1 2009年除草剂对黄顶菊施药试验(株防效)

表2 2009年除草剂对黄顶菊施药试验(10 d株防效)方差分析

表3 2009年除草剂对黄顶菊施药试验(20 d株防效)方差分析

表4 2011年除草剂对黄顶菊施药试验防效方差分析

②菊科植物发生属间杂交的几率非常大,一旦发生天然的属间杂交,很可能会导致形成新的危险性更加大的“超级黄顶菊”,届时对新发生的检疫性杂草防控难度无疑会显著增加,势必对发生地农业生产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因此,在积极探索建立针对黄顶菊防控机制工作的过程中,务必要开展黄顶菊入侵地区其它菊科属植物的种类调查,并积极开展黄顶菊与其杂交几率的研究,提前做好必要的解决预案。

③黄顶菊以种子繁殖,一株可产十几万粒种子,而且种子很容易被风吹散,随风传播,因此,对黄顶菊的除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大众知其危害,懂得识别,积极防治,营造出全民除治黄顶菊的氛围是黄顶菊防治的重点。

④从黄顶菊入侵天津乃至全国的情况看,对具有较高潜在入侵可能性的物种建立入侵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外来生物一旦入侵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便有可能形成优势物种。如不能做到对早期入侵生物的监测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极易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监测对象一旦有入侵或扩散的趋势,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为了能够及时控制入侵物种的大爆发,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快速应急机制,制定针对入侵生物的快速反应计划。一旦探测到入侵现象,能够迅速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和研究,提供物种信息,制定控制计划,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保护当地农业生产安全。

猜你喜欢
天津地区百草乙酸
神农尝百草
天津地区进入水上交通全要素管控新时代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天津地区光伏电站发电量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地区不同季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液相色谱法测定糕点中脱氢乙酸不确定度评定
DMAC水溶液乙酸吸附分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