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东升
一、校长,要面向未来
1983年邓小平就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说,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事业,教育与人类的未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史以来,它就以一种复杂的形式,科学的面目,不可预测地推动着人类,使人类由低级走向高级,从幼稚走向成熟,在生存中求进步、求发展、求文明。而这个进步、发展与文明,正是人类崇尚未来的一种表现。而未来是什么?我的理解未来是一种追求,是一种超越,更是一种美好的规划。为了这种追求与超越,千百年来,人类大力兴办教育,倾心竭力地发展教育,据此看来,未来又是一种动力,它时时刻刻以一种巨大的能量改变着人类,变革着社会。如今人类已经步入了现代科学的文明阶段,教育又一次进入更新变革的时代,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关注未来。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中,目标上要倾心于学校的发展,观念上要向我们的先知学习,不断地汲取他们教育管理的宝贵经验,同时,更应继承他们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探究学校管理,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思维上要发生演变,灵魂上要呈现超越,使学校管理在彰显个性中健全地发展起来,进而办出学校的特色。事实亦是如此,大家熟知的江苏洋思中学能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发展到人人皆知的名校,这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实现得益于他们学校管理者瞻观未来的智慧。
二、校长,要立足于实际
教育自其诞生以来,就以发展的面貌直面于人类,这当中,由于受到人类观念差异的制约,地域不同的束缚,经济差别的左右,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独特性。而教育改革也相应地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差异,而作为校长,在实施教育改革中,基点一定要立足于学校当前的客观现状,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发挥本校的教改资源,具有针对性的、有计划地引导全体师生投入到改革的潮流中,这样方能使教改呈现出旺盛的生命活力。作为一名校长,在组织执行教改中,如果不注意分明上述经纬,再而三地形而上学,照搬别人的改革模式,想以此来发展学校教育,最终其可能使自身陷于邯郸学步的痛苦和进退两难的地步。因为每一项改革都有不同的理论与背景做支撑,也正是支撑点的不同才呈现出多彩的教改景观。洋思中学的教育改革之所以成功,我想这与其校长的教改立足点是分不开的,然而立足与现实的教改关键,在于作为学校的一校之长。要躬倾于教育一线,深入观察、体验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掘生活中的友益营养,要勤于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将生活中的营养适宜地利用起来,以激发我们改革的机体的活跃,使其良好的发展,同时也要辨证的看待教改中的不足,往往是“糟粕”的东西以不同的形式阻碍着我们的改革,但我们也往往会在它们的身上发现可利用的东西,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角度,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和开发它,那么很可能化腐朽为神奇。
三、校长,要具有科学发展意识
博士生导师徐匡迪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就是生产力,作为发展生产力的教育,其本身拥有着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这种体系产生于自然,来源与社会,生发于人类的头脑。它依附与客观现实,依据客观规律而发展,经历于百年来的演变,至今这种体系日趋庞大,日趋复杂,越发缜密。作为发展教育的学校,是探究教育科学的基地,是培养科学发展的摇篮。而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实施学校教育管理时,更应勇于将目标投注到这一方面上来,在学校管理的一线实践中,要站在科学发展的这个基点上,以科学发展的观念,一点一滴、有计划、有条理地探究科学管理的真谛,认真耐心地用科学发展的思想引导广大师生从科学的角度去工作,去学习,力争将教育学习与科学发展统一起来,进而完善着这种事业。那些改革成功的学校之所以在教育领域中大放异彩,其中的秘诀是学校遵从科学发展,有机地将教育与科学发展统一到了一起。且不可将教育与科学孤立起来,毫无科学依据的去崇拜、去追求、大搞形式主义,以至校园一朝一夕热闹起来,但一阵兴奋之后留给自己的是一片感叹。这是一种教训,也是一种经验,我们要谨慎思取。
四、校长,要关注人的发展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在阐述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教育时,鲜明地提出在未来十年要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平等就意味着人人都有资格、有机会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这一观点充分地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在执行教育方针,强化教育管理的时候,其观念上,一定要准确地定位于培养人的能力,发展人的思维这一层面上,从这个基点出发,要倾心关注学校中的每一位受教育者。我们的学生正值青春活跃阶段,他们的头脑是非常丰富的,思维极为活跃。面对这些个性差异的教育对象,作为校长,在管理中应该千方百计地给他们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使他们尽情地享受,在享受中愉快的学习,在愉快中健康的成长,在成长中逐步的发展,最终成为新时期高素质的未来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