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成
【摘要】学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要想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培养学生终身教育的思想,作为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应该在对体育的认识观、教师观、器材观,以及课堂教学观等方面进行转变,在加强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体育课堂的最终目标。
【關键词】新课改 终身体育 转变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面对21世纪的挑战,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因此,教师在课改当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转变:
一、认识观的转变
体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医疗保健等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强化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 ;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如何生存。
二、教师观的转变
1.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
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具有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
4.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教学论文。
所以,新时代的教师除了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三、器材观的转变
在体育教学中,器材因素对教学效果、学生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和限制。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改进或变换一下器材的重量、高度、大小等,那么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如在篮、排球教学中,将篮圈的高度适当降低些,篮球变小些,那么学生就能像美国“NBA”明星那样能扣篮;同样,将排球网的高度适当降低些,学生扣球、拦网效果会更好些,战术更丰富。学生既能体验到先进技术带来的乐趣,又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篮、排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适当降低重量的器械,加强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如铅球的背向滑步或旋转式投掷技术,并在考核中,增加技评考核的方法,那么学生就会增强对铅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在动作质量上下功夫,更有利于学生自觉地锻炼和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适当降低器材标准,将主要精力注重于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利大于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就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是不现实的,要学会在体育教学中抓主要目标。如果想要面面俱到,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只能处在低水平上,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乏而产生的“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能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问题,找思路,做实验,分析错误动作,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认为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值得我们重视,然后加以改进,才有利于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从而也有利于体育课堂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吴峰山.体育教育学[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