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
课堂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要想上好一堂课尤其是理论性很强的数学课,离不开好的导入,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直接导入法
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把要讲的主题,重点内容,以及学生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先告诉学生,并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如,在学习“弧度制”时,教师直接引入新课:“以前我们研究角的度量时,规定周角的360份之1为1度的角,这种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种度量角的常用制度——弧度制.本节主要要求是:掌握1弧度角的概念;能够实现角度制与弧度制两种制度的换算;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并能运用解题”.这样引入课题,不仅明确了这堂课的主题,而且也说明了产生这堂课的背景.
二、 以旧带新的导入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入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例如,在讲“反函数”时,使学生回忆函数及映射的定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从而引进反函数的概念.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清楚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并且掌握了反函数的定义.如教学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维,为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奠定理论基础.但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复习内容,使以旧知识为新知识开辟道路,达到知识的迁移.
三、创设情境导入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而理解数学.”使学生通过感知数学,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数学教学,同时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考、去解决问题.选取具体的背景,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生动形象.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之前,高一数学课本上给了这样一段情境:交通管理部门出于车辆安全和畅通的考虑,对汽车的行驶速度有一定的限制.试验表明,某种型号的汽车当速度每小时小于100千米时,若行驶在水泥路面上,则汽车的刹车距离 (米)与汽车的车速 (千米/时)有如下关系: s=0.00526x2+0.000078x.某次交通事故中,测得一肇事汽车的刹车距离大于45.5米,问这辆汽车的刹车前的车速情况.学生可根据题意,得:
0.00526x2+0.000078x>45.5.这是一个最高次数是2次的只含一个未知数的整式不等式.如何解这个等式?由此引出所学习的新课“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探索真理的兴趣.
四、类比导入法
高中数学有很多的知识点都很类似.类比导入法是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例如在学习反正弦函数之后学习反余弦函数,如何定义反余弦函数的定义可以类比反正弦函数;学习等比数列可类比等差数列;解对数不等式可类比解指数不等式;用向量法求二面角可类比求两直线的夹角等.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类比的贴切、恰当,才能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
五、设疑式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 制造悬念,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教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古印度国王为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一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里放2粒麦子,第3个格子里放4粒一麦子,依此类推,每一个格子放的麦子数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放完为止”,发明者所要的麦子数按每粒0.05克,全球每年产量按5.918亿吨计算,需全球158.5年所有小麦才能填满.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设问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中来,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江西省南康市第二中学 (3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