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霞
(贵州省遵义市妇幼保健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全世界每年近5百万新生儿死亡之中约19%为出生时窒息,在这些新生儿中许多未被进行正确的复苏,因此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的培训,学习,是提高复苏实际效率的关键,那么每年将有数以千计的新生儿得以改善预后,近年来已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的培训作为产儿科医护人员培训,考核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模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1 对象:全院产科及新生儿科医护人员
1.2 方法:
1.2.1 培训:以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儿科学会编写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五版为依据,统一培训理论4学时,内容包括复苏原理,复苏的最初步骤,正压人工呼吸复苏装置的应用,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药物运用,特殊情况,早产儿的复苏,伦理道德和临终关怀等知识的讲解,采用多媒体,操作示范等教学手段,使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有较深刻的理性和感性认识,操作流程包括:初步评估,保暖,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擦干刺激,重新摆正体位,评价呼吸,心率和肤色,正压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药物使用等,每人先通过理论考试,然后将医护人员分成三人一组,操作者分为领导者(负责畅通气道),第一助手(负责评价心率及胸外心脏按压),第二助手(负责给药),三人操作时互换角色,反复训练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直至操作熟练,配合默契。
1.2.2 操作考试:以新生儿窒息复苏模拟婴儿为刚分娩的窒息新生儿作为抢救现场,告知母亲的病情,分娩时的情况。考察医护人员从人员准备,用物准备,急救意识,人员分工配合,抢救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关爱新生儿及护理记录的落实情况等。同时评价培训前后,初次培训与再次培训掌握情况的差异性等。
全院102人参加培训,初次培训32人,再次培训70人,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见表2,初次培训与再次培训掌握水平的差异性见表3。
表1 医护人员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
3.1 培训后产儿科医护人员NPR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统一进行NPR知识培训不仅提供了较为正规统一的理论指导,同时有足够的时间分组使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能亲自多次配合,反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充足的动手练习,轮流的角色演练能增加配合的默契,同时可以熟练掌握复苏流程。统一培训中还能得到指导老师的现场辅导与反馈,随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使得每位医护人员的操作更规范。其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也是培训取得好成绩的保障。
3.2 要让护理人员及助产士熟练掌握完整的NPR技术:很多医院认为NPR操作多数是医生的事,护士只要配合当好助手或执行医嘱就行了,其实分娩现场或新生儿的观察多数是护士及助产士完成的工作,发生新生儿窒息时多数是护士首先发现,更何况急救复苏是争分夺秒的事,因此护士或助产士只有正确熟练掌握完整的NPR操作,及时有效地实施窒息复苏,才能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表2 新生儿窒息复苏模拟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表3 初次培训与再次培训后考试成绩对比(分x)p值<0.05
3.3 培训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模拟培训及考试均是为了临床实际操作,因此培训或考试时应该随机选择院内各科室不同的环境,分组的人员不固定而随机搭配,最好每组均有产科医生,儿科医生,护士或助产士各一名,模拟考试出题时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分娩经过及复苏转归均应多样化,尽可能将临床中可能遇到的新生儿窒息问题模拟到培训及考试中,以利于医务人员更好掌握NPR技术并更好用于临床。
3.4 培训或考试中应注意细节问题: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NPR技术经过培训后人人都能操作,但操作水平如何,还要看手法及细节问题,如清理呼吸道后是否注意重新摆正体位,擦干全身后是否撤去湿毛巾,面罩给氧时是否及时观察胸廓起伏情况,挤压呼吸囊的压力是否均匀,频率是否正确,胸外按压时是否让胸廓充分回位,按压深度及手法是否正确,气管插管时是否及时准确到位,插管时助手是否给予常压给氧,药物的剂量及给药方法是否恰当等,医护之间的站位及配合是否默契,同时整个过程是否贯串了评价,决策,措施。
3.5 培训要常规反复进行:从培训及考试来看,间隔时间越长,会使医护人员的知识遗忘,尤其是操作,二次培训前抽查各种资历的医护人员,发现临床一线的NPR技术医生比高年资医生掌握好,助产士NPR技术比护士掌握好,但发现所有医护人员无论是操作流程还是操作手法都明显生疏,或配合不默契,有的甚至不能完成,由此得知经常使用或练习这一复苏技术才能使使医护人员真正熟练这一适宜技术,因此建议NPR技术应常规反复培训,间隔时间为3个月,这样可延缓遗忘,避免操作手法变形,有利于临床实际复苏时熟练运用。
[1]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美〕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心脏协会著:叶鸿瑁虞人杰 译ISBN7-81060652-2
[2]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3]石树中,新生儿窒息复苏必读.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4]李松,新生儿复苏.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
[5]谭春迎,王海鸥.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效果评.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25卷 第15期
[6]高建慧,张晓敏,杨冰岩,王维琼,杨孜,陈宇明.对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实施强化培训效果的评价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年10卷 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