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2013-10-11 09:42李志刚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43007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15期
关键词:汀对性反应阿托

李志刚(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 430070)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性反应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其浓度与组织免疫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目前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炎性标志物,对判定ACS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1],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本研究通过观察122例ACS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调脂以外的抗炎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ACS患者122例,男77例,女45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1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21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30例,排除合并肿瘤、急慢性感染、慢性心力衰竭、内分泌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近3个月服用调脂药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患者。

1.2 方法 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强化组3组。对照组40例,包括UAP患者23例,STEMI患者7例,NSTEMI患者1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5±9.2)岁;采用常规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药物等治疗。治疗组41例,包括UAP患者24例,STEMI患者7例,NSTEMI患者10例,其中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1±8.9)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每晚顿服,治疗2周。强化组41例,包括UAP患者24例,STEMI患者7例,NSTEMI患者10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9±8.8)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每晚顿服,治疗2周。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入院24h及2周后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2~4mL至抗凝管中,离心后收集上清液,于-76℃冰箱中保存。样本全部收集完成后,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hs-CRP,一次性成批检测。试剂由南京诺尔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强化组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3例患者转氨酶升高,但均为正常值3倍以下,经保肝等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强化组出现便秘、腹胀1例,经对症治疗后缓解。两组均无肾功能异常、弥漫性肌痛及严重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表1 治疗前后3组患者hs-CRP含量比较()

表1 治疗前后3组患者hs-CRP含量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c P<0.05。

组别 治疗前(mg/L) 治疗后(mg/L)对照组 16.93±3.21 9.43±3.17a治疗组 17.15±3.76 6.84±2.92ab强化组 17.62±4.15 3.51±1.83abc

3 讨 论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动脉粥样化的血栓形成除了是脂肪堆积的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2-4]。而hs-CRP是特异性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其可与脂蛋白结合,由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造成血管内膜受损。内皮损伤导致的炎性物质释放促进了内皮细胞与循环血白细胞的相互作用,继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研究表明,ACS斑块破裂部位的炎性反应最为明显,CRP沉积较多[3]。这说明炎性反应在其发展和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hs-CRP是冠心病患者发生ACS事件的强烈预测指标。国内也有资料表明ACS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4]。

阿托伐他汀是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随着阿托伐他汀的广泛应用,发现其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抑制炎性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功能[5]。方阅等[6]报道,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非ST抬高型ACS患者可显著降低血清hs-CRP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抑制炎性反应,稳定斑块,且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本研究证实,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相符[7]。国外研究表明8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及逆转斑块效果明显[8],而国内研究表明20mg/d的阿托伐他汀即可达到强化降脂的目的,80mg/d很可能带来不良反应[9-10]。本研究采用40mg/d的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显示其在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浓度方面优于20mg/d治疗组(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说明40mg/d阿托伐他汀早期应用治疗,抗感染作用更显著。

总之,对ASC患者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炎性反应,改善疾病预后。但对于长期使用是否可以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还需要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临床研究。

[1]王荣凯,刘树琴.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0、18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4):388-391.

[2]许海涛.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3):229-232.

[3]Heeschen C,Dimmeler S,Hamm CW,et al.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comparison with markers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platelet activation,and myocardial necrosis[J].J Am Coll Cardiol,2005,45(2):229-237.

[4]蒋凌,黄琦磊,王光友.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学杂志,2011,20(2):151-154.

[5]闫杰,宋玉娥.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6):749-751.

[6]方阅,刘皋林,方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0):721-723.

[7]穆叶赛·尼加提,阿木提·司马义,海热尼沙·阿不都克日木,等.阿托伐他汀对新疆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37-39.

[8]Momiyama Y,Ohmori R,Fayad ZA,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plasma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nd the severities of coronary and aortic atherosclerosis[J].Atherosclerosis,2010,17(5):460-467.

[9]夏艳梅,贾永平,吕吉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OX40L及hs-CRP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3-5.

[10]张朝华,汤建民,谢力民.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诊PCI术后患者CRP、IL-6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98-99.

猜你喜欢
汀对性反应阿托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不同剂量他汀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 TGF-β1表达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阿托伐他汀对Aβ1-42诱导的大鼠AD模型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