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
在市委农工委与市农委的领导下,天津农机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落实购机补贴政策为抓手,加快设施农业提升工程进度,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了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全国农机总动力10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7%。2004年以来,我国农机化发展实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两大历史性跨越。2007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5%,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的重大跨越;2010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3%,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由人力畜力为主成功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
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有效缓解了青壮年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有力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为我国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收入增长“九连快”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0-200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统计表
2012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超过3200亿元。总值居全球首位,欧盟其次,北美(美国)第三。全年拖拉机的年产量超过200万台,收获机械的年产量突破100万台,两大农机产品的制造数量远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农机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在全球农机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产业话语权和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成为各国密切关注的区域。
农机合作社成为农机化新型服务主体。我国农机合作社蓬勃发展,农机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总数今年将超过3.1万个,同比增加10%以上。全年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达到4800亿元。农机合作社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并由数量扩张向效益提升方向转变,由劳动联合为主向劳动联合带动土地联合、资本联合及其他要素联合的方向转变,由耕种收纯农田作业向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等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农机专业合作社中“懂技术、会管理、能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型主体。
有利条件:
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农业劳动力转移加速,农业机械化需求更加旺盛,农业机械的替代与增产、增效作用需求迫切;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和丰富,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方式由分散的小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确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
不利条件:
农机工业供给不足,创新驱动乏力、模仿过多、品种偏少;燃油价格高居不下、人工成本增加;农业生产规模偏小;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1.3.1 农机农艺融合急需进一步加强;
1.3.2 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与技术模式不明确(种植制度、标准不统一规范);
1.3.3 农业装备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合理化;
1.3.4 基础设施建设(库棚、机耕道路、农田整治)严重滞后;
1.3.5 购机补贴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结算周期、信贷政策、工作经费、信息网络平台延伸、补贴比例和标准、补贴范围与种类等);
1.3.6 其他配套支持政策亟待加强(研发投入、企业技术改造、推广培训、安全监管等)。
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80%。2012年,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0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2012年,水稻机械化栽植率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玉米机收率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均超过70%。农业机械成为农业生产绝对主力,农业劳动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2012年全市农机总动力568.13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38.16亿元,净值27.21亿元。
2004—2012年,全市共使用中央和市财政农机补贴资金4.625亿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3.3亿元,市补资金1.325亿元。补贴农业机械近10.25万台(套),带动农民投资10亿多元。农机装备布局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2012年示范推广了设施农业、畜禽健康养殖、农业废弃物处理等15项农机化新技术,保护性耕作超过137万亩。围绕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大力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区域的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到46%、卷帘机配置率达到30%、节水灌溉设备配置率达到40%、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提高到31%。成立了天津市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全市拖拉机上牌率57.6%,检验率44.5%;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率95.1%,检验率94.7%;农机驾驶员持证率75%。基本完成农业部下达的任务目标。2012年,发生在道路以外的农机事故24起,死亡4人,受伤18人,其中,死亡指标控制在政府规定范围内。
我市在全国农机化发展中,在如下方面呈现领先或具有创新性。包括:在全国率先跨入农机化高级阶段;实施了市、区县联动的项目机制;形成了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应用领先全国;远程审批及智能化考核的安全监理体系高效运行;率先规范化建立了设施农业安全监管制度;购机补贴风险防范体系卓有成效。
有利因素:
机械化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不可逆转;劳动力成本攀升,劳动力呈现结构性短缺,对机械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土地流转成为发展趋势,规模经营需要机械化支撑;农机化政策扶持促进体系初步形成;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基本保存,农机化队伍相对稳定。
不利因素:
基层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残缺(乡镇村缺失,县乡镇村脱离);事业发展经费不足(工资、工作经费、专项经费);人才储备不足(基层专业人员缺失、拔尖人才不足);自身能力建设不足(监理、推广、培训等);农机化促进政策亟需落实、完善(政策保险、燃油补贴、作业补贴、金融支持、科技扶持等);科技产、学、研、推环节脱节(成果转化效率低、自有知识产权成果少)。
存在问题:
一是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制约了农机规模化作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农机化跨入高级阶段之后,向更高目标发展的难度加大,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不足;
三是农机服务组织服务功能单一,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四是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仍较薄弱,农机技术推广、试验鉴定、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装备实力差,服务手段落后。
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机械化扩展;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从大田生产向设施农业生产转移。
建立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建立机械化农艺学;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信息化融合,建立智能化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注重生态效应:从解决增加产量,向提高质量、改善环境、节约资源转型(如保护性耕作、现代物理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等)。
注重社会效应:成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一部分(如现代农业机具、农机博物馆、农机化生产过程等)。
从现有务农人员中逐步分化出来“懂技术、会管理、能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解决“谁来种地问题”。
配备生产作业、环境控制、信息采集装备;改造现有设施为适合机械化作业环境;建立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现代设施农业生产模式。
重点是畅通乡镇村、合作社、农机大户与区县农机局的衔接,乡镇明确专、兼职农机管理员,村、社设农机员。完善基层农机化管理服务网络。
落实好现有政策,借鉴外地政策体系,结合天津需求,创设新的扶持、促进政策。
重点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如购机补贴、作业补贴、基础设施补贴、免费监理、科技项目、农民培训、报废更新、安全监管、金融扶持、企社共建等),通过合作社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机化系统要加强吸纳新鲜血液;建立农机化系统继续教育体制,提高职工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通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阳光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建立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引进、消化、吸收机制;培育拔尖专家人才;打造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成立农机农艺融合专家委员会,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农业发展。
提升设施、设备,改善工作环境,增强服务能力;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执行政策能力水平;加强新闻宣传,营造发展优势氛围。
集中资源建设农机化生产、安全监管、科技示范基地,树立农机化典型;认真探索、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加强与中国农大、中国农机院等院校所的合作,打造科研、开发、试验、示范基地;推进天津现代农业装备国际产业园区创建。
贴近基层,加强调研,廉洁自律,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实现全面提振,建设一支强大的农机化发展团队,为完成农机化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