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庆辉 谢元宁 侯春娥
摘要:文章重点分析了QC小组、8D及6σ三种解决问题及质量改进方法的异同点,提出了三种方法在企业质量体系中的最佳适用场合,使得客户、检验以及现场中的质量问题均能够得到透彻分析及整改。
关键词:QC小组;8D;6σ;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6-0137-02
1 QC、8D、6σ的来源及应用现状
QC小组活动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是由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自发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的群众性质量改进活动。我国从1978年起开始推行QC小组活动,各类型QC小组为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做出了贡献。
1987年,福特汽车公司首次用书面形式记录下8D方法,又名“团队导向的问题解决法”,对一些经年累月的、反复出现的生产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好效果。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并使用8D解决方法,对各企业已出现问题的彻底解决有很大帮助。
6σ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于摩托罗拉公司,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它在通用电气公司获得巨大成功后才被人们所重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接触6σ管理的。尽管6σ管理的魅力让众多企业趋之若鹜,但近几年来国内引入6σ管理后取得成功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2 QC、8D、6σ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
QC小组在质量改进中主要遵循PDCA循环程序,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小组活动具有自主性、群众性、民主性及科学性等特点。旨在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8D的意思是8个解决问题的固定步骤,8D方法即使用解决问题的8条准则来发现真正肇因的有效方法,并能够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真正肇因,执行永久性纠正措施。8D能够帮助探索允许问题逃逸的控制系统;有助于提高控制系统在问题再次出现时的监测能力;有助于帮助系统将问题控制在初级阶段。
6σ是以顾客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通过DMAIC过程,减少缺陷,提高合格率,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加企业收益。6σ管理所蕴涵的追求顾客满意的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数据说话的方法,将质量和生产力改进原则有机地贯穿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体系之中,可以极大地推动企业的创新和质量水平的提高。
3 QC、8D、6σ的主要异同点
3.1 关于小组成立及活动目的
QC小组是一种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是职工参与质量管理特别是质量改进、质量创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小组主要是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组织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关注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建文明的、舒适的生产和服务。QC小组活动多为改进某一具体问题而组建的小团队,类型可分为:管理型、服务型、现场型、攻关型。
8D小组是基于一个未知原因的问题,小组成员应具备有关工艺、产品知识以及解决问题和采取措施的技能。8D小组成立之前必须能够清楚陈述“什么东西出了什么问题”,小组的主要目的是找出异常发生之根本原因,采取有效对策,经效果确认后将经验传承,从而减少将来发生类似问题的可能性。小组应指定1人为小组长以组织协调小组工作,并对小组的工作进度及成效负责。
6σ也是依靠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小组以顾客为中心,以质量经济性为原则,以数据为基础,更多地是关注用户潜在的需求和期望,体现了以客户为焦点以及互利的质量原则。小组主要由组织的倡导者、大黑带、黑带、绿带和项目团队等构成。
3.2 关于小组活动选题
QC小组选题范围较广,注重全员参与,更倾向于基层,强调“小、实、活、新”,注重身边问题的解决。问题确定时可以关注上级方针目标在本部门的关键实施点、现场本身存在的问题、顾客投诉或者下一工序职工的抱
怨等。
8D小组成立之前必须对问题采取紧急征兆反应措施,即判断某问题的出现是否需要使用8D来解决。对棘手的、重复发生的、影响范畴广的、客户抱怨的问题,可以立即成立8D小组。
6σ小组成立应从关注用户的潜在需求和期望开始,确定用户认为的质量关键点,并将用户的要求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由企业组织选题,强调减少劣质成本。在确定6σ活动项目时,应该考虑是否是反复出现的事件?范围是否狭窄?是否存在测量尺度?是否能在合理时间内确定测量系统?是否能对过程进行控制?项目是否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3.3 关于小组的活动特点
QC小组注重开发智力资源,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严密的科学性;QC小组活动强调全员参与,改善关系,增强协作,使职工岗位成才。
8D小组注重通过团队协作对已发生的问题进行质量改进,是发现问题真正原因的有效方法,并且在问题解决后能够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8D小组也强调全员参与,但问题的针对性较强,可以说,8D是单纯地为了质量而追求
质量。
6σ小组以比以往更广泛的业绩为改善视角,强调从客户的关键要求以及企业经营战略要点出发,寻求业绩突破的机会,为顾客和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6σ小组不单纯地为了质量而追求质量,强调对业绩和过程的度量,提出挑战性的目标和水平对比的平台。其实质是持续改进,绩效是用财务指标或财务收益表达。
3.4 关于小组的活动流程
QC、8D、6σ总体上都遵循PDCA规律,步骤大体相同,只是8D及6σ活动流程比QC更明确、更细化。
8D小组在永久措施实施后的D7阶段为预防问题再发生阶段,并且在小组活动问题关闭前需要对潜在的类似问题采取预防措施。而QC小组活动末期制定对策并实施后,只有巩固措施及下一部打算,未能对问题的在发生以及相似问题的出现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8D在问题说明后,下一步就是确定和实施临时措施。而6σ在确定问题后,是进行测量,用数据进行分析。首先要对顾客抱怨的输出进行测量,以确定目前的输出处于什么水平,从而建立一个“基点”。还要对产生输出的过程以及输入进行测量。在这一步骤中,虽然8D确定了要寻找并确定根本原因的一个原则,但可操作性不强。而6σ却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测量和分析方法,并提供了专用的分析软件工具,使我们能够寻找和论证影响输出的根本原因。因此,6σ不仅可以用于质量改进,而且可以用于组织各个方面的改进,而8D主要侧重于质量改进。
3.5 关于小组的灵活运用
QC小组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深入开展QC攻关活动,能够调动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造效益,并且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因此,QC小组更适合于基层的质量改进活动。
8D小组以团队运作为导向,以“事实”为基础,使问题的解决能更具条理性和合理性。问题的解决,应由公司各部门人员共同投入,求得创造性及永久性的解决方案。因此,8D团队活动可适用于公司级内部和外部发生的不合格项,且能促成相关部门间有效的沟通。
6σ管理是一个由顾客策动的,以过程控制为根本,挖掘最佳潜能,降低最大成本,并用数据证实的领导策略。6σ管理非常关注活动结果,而且一定要对结果进行量化评估,是企业追求持续进步的一种管理哲学。鉴于6σ管理对成员能力、活动时间以及统计工具等要求较高,因此6σ管理适用于企业组织追求零缺陷质量、实现完美品质或者实现阶段性战略目标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林绍义,林可春,邓辉明,徐晓琴.开展培养发动机检修团队精神教学探讨——结合福特8D方法和德国六步法[J].机电技术,2009,(3).
[2]王学民,曹顺民,刘娟.六西格玛项目与QC小组活动的一致性[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5,(2).
[3]刘宏,宋金鹏.QC小组活动的创新与六西格玛管理整合[J].科技咨询导报,2007,(5).
作者简介:沈庆辉(1982—),男,山东东阿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