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杰,杨忠明
(贵州省安顺市气象局,贵州 安顺 561000)
日照和云量是两个重要的气象要素,近年来吴哲红等[1-3]利用安顺市6个地面观测站资料,对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但对日照和云的气候变化并未涉及。郑小波等[4]利用贵州和云南约180个测站的日照和云量等资料,研究了云贵高原日照和能见度的关系;谢仁波等[5]对思南县的云量变化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文利用安顺站的云量和日照资料,分析近58 a来日照时数和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期望对这两个气象要素的气候变化背景有所了解。
利用安顺站1955—2012年逐日总云量、低云量、日照时数的观测资料,分别统计出累年逐月总云量和低云量、逐年平均总云量和低云量;逐年日照时数、逐年4个季节日照时数的时间序列。逐一对其变化趋势和是否发生突变进行分析和检验。为了分析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采用了基于回归统计的线性倾向估计算法,即:
式中,b为要素的线性变化趋势,又称线性倾向。把b乘以10称为要素变化的倾向率,正值为上升,负值为下降。
本文还采用M-K检验方法[6],对安顺日照时数和云量的时间序列进行检验,分析在一定信度条件下,要素是否发生了气候突变现象,要素出现突变的时段等重要特征。
图1 安顺1955—2012年1—12月平均日照
从年日照时数演变来看(图1),其线性趋势是下降的。变化倾向率约为-19.8 h/10a,但没有通过信度α=0.05的检验,说明下降趋势不显著,只是正常的气候波动。利用5 a滑动平均线对其阶段性变化分析可见:安顺年日照从1960年代初到1980年代中期是减少的时段,特别是1980年代前中期日照减少显著;但195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仍为日照偏多期。1980年代中后期到2006年是一个先快速上升,后恢复正常的过程。2007—2011年有所偏多。58 a中日照最多的是1963年的1 595.4 h,最少的是1982年的890.6 h,二者相差了704.8 h,说明年际间的振幅是相当大的。近30 a(1981—2010)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 241.8 h。进一步分析日照特别少的年份发现,造成日照特少的主要原因是当年的绵雨偏重,即年雨日偏多所致。
四季的日照时数变化见图2。各季的日照均为减少趋势,其中夏季和春季减少较为明显,其变化倾向分别为-11.6 h/10 a和-6.0 h/10 a,冬季次之为-3.4 h/10 a,最后是秋季为-2.0 h/10 a。与年日照变化趋势相似,季节变化均未通过信度检验。
图2 安顺逐年春季(a)、夏季(b)、秋季(c)、冬季(d)日照时数演变曲线
安顺逐年总云量在7.8~8.8成之间变化(图3),从其线性变化趋势看,近58 a来总云量只有微弱的下降趋势,变化倾向为-0.01成/10 a,故可认为无变化。
图3 安顺逐年平均总云量演变曲线
安顺年低云量变化见图4。变化的倾向率为0.24成/10 a,上升趋势通过了信度α=0.01的显著信检验。用m-k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图5),由图可知,安顺低云量在1970年左右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
图4 安顺年平均低云量变化特征
图5 安顺1955—2012年低云量M-K检验曲线
①近58 a来安顺年日照时数和各季日照时数均为下降趋势,特别是1980年代前中期日照减少显著,但没有通过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说明只是正常的气候波动。根据郑小波[4]等人的研究:日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使大气对流层的气溶胶和污染物浓度大大增加所导致[4]。分析安顺80年代日照特少的年份,发现绵雨天气特重或年雨日偏多,因此,重度绵雨或年雨日偏多可能也是导致日照减少的一个原因。
②年总云量在7.8~8.8成之间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年低云量上升趋势显著。用M-K法进行突变检验表明,年低云量在1970年左右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
[1]吴哲红,杨国栋.安顺气温近40a变化趋势及分析检验[J]. 贵州气象,2005,29(5):6-8.
[2]杨忠明,陈贞宏.安顺市近45a气候变化分析[J].贵州气象,2008,32(2):6 -9.
[3]陈贞宏,杨忠明.近48a安顺市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变化[J]. 贵州气象,2010,34(s1):95 -97.
[4]郑小波,罗宇翔,段长春,等.云贵高原近45年来日照及能见度变化及其成因初步分析[J].高原气象,2010,29(4):992-998.
[5]谢仁波,邓建华,王华,等.思南县云量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探[J].贵州气象,2012,34(1):46-48.
[6]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