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别样茶的整理研究

2013-09-26 10:12韩碧群彭勇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学报研究

韩碧群,彭勇,肖培根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专 稿

中国别样茶的整理研究

韩碧群,彭勇*,肖培根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别样茶是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与自然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开发研究别样茶对西部民族地区和发展“三农”经济有重要价值。民间饮用经验证明,别样茶多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积、利咽止咳等作用,且安全无毒。现代研究表明,别样茶多含有黄酮类、多酚类、萜类、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免疫促进、抗肿瘤、保肝与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别样茶是防治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研究对象。笔者对中国别样茶的种类进行了初步考证,并对其传统应用进行了考察,结合现代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为中国别样茶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别样茶;基原植物;应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中国古代便有多种来源的植物做茶饮用,我们将这些使用悠久,并在民间广泛使用作茶饮的茶称为别样茶(Non-CamelliaTea),并给予以下的定义:“别样茶是指不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来源的那些植物,它们在某个地区和某个民族范围内已有作茶饮用的悠久历史,而且沿用至今,并仍有商品在市场流通的那些物品[1]。”别样茶是防治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武器;是我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挽救中国(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茶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是开发研究新药和保健品的一个很好对象。开发研究别样茶对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和广大农村、农业、农民(三农)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课题组提出之前,别样茶一直缺乏明确的

专有的定义,系统考证与整理更是空白。笔者采取文献研究与文献计量的方法,结合实地考察与市场调查,对中国别样茶进行了考证与整理。

1 别样茶的多样性

传统意义上的茶,指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来源的那些植物,应用芽、嫩叶或叶。而别样茶则包括了不同科属来源的植物,其应用部位也各有不同。

笔者初步考证出中国的主要别样茶23个,分属于19科,22属,35种,见表1。

别样茶科属来源不同,其原植物在形态上也各有不同,见表1。别样茶中,70%的为灌木或乔木,且均应用嫩芽、嫩叶、叶或嫩枝,与茶Camellia的形态及应用相近。

表1 中国23个主要别样茶的科属来源及应用部位

续表1

注:1.笔者将主流商品的原植物作为该别样茶基原植物。小叶苦丁茶的地方用品有丽叶女贞LigustrumhenryiHemsley、总梗女贞LigustrumpedunculareRehder、光萼小蜡Ligustrumsinensevar.myrianthum(Diels)Hoefker.[13]。老鹰茶的地方用品有川黔润楠/贵州润楠(狭叶润楠)MachiluschuanchieneneieS.K.Lee、红果黄肉楠Actinodaphnecupularis(Hemsl.)Gamble[2、28]。

2.表中“*”标注的别样茶,其确切使用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

2 别样茶的应用历史与应用范围

别样茶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及广泛的使用人群,具有可预见的安全性。

在23种别样茶中,使用历史上千年的有9种;使用历史500~1 000年的有4种;500年以下的有5种;不详的有5种,见表2。

我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7个省级行政单位均为别样茶的主要应用区,见表2。别样茶的地区分布:华南11种>华东10种>华中9种>西南7种>西北4种>华北3种>东北2。别样茶的分布具有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的特点,大致与我国水热分布状况相似。别样茶集中分布的地区,如广西、湖南、云南、四川、贵州也是我国物种多样性与民族多样性集中的地区,正是物种的多样性及文化的多样性催生了别样茶的多样性。

表2 中国23种主要别样茶应用历史及应用范围

注:1.表中别样茶文献报道的应用历史比笔者所考证到最早记载早时,其应用历史一项用“可能有**年”字样。 2.表中“*”标注的别样茶,其确切使用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

3 别样茶的性味功效

从药性上看,23种别样茶多为寒凉,占74%,见表3。

参考中药学中中药分类方法对23种别样茶进行功效上的分类,包括5类。其中,清热药17种,占74%,见表3。

表3 中国23种主要别样茶性味功效

续表3

4 别样茶的化学成分

4.1 黄酮类

除雪茶未见报道外,其余22种均含有一定量黄酮,其中,含量在10%以上的有:藤茶[50、51](36%~45%)>石崖茶[7](28.4%)>多穗柯茶[52](22.2%)>山绿茶[53](14.2%)>老鹰茶[3](10%)>大叶苦丁茶[3](9%~12%)。

4.2 多酚类

老鹰茶中多酚类化合物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高达49.8%[10]>藤茶[54](21.8%)>石崖茶[7](20.9%)>多穗柯茶[52](12.6%)>广西甜茶[55](12.3%)>菊花茶[56]、枸杞叶茶[57](10%左右)>小叶苦丁茶[3](2.0%~10.5%)>大叶苦丁茶[3](2%~6%)。

4.3 萜类

青钱柳茶甜味成分主要为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类。广西甜茶的主要甜味成分是甜茶素(Rubusoside),又叫甜茶悬钩子苷,含量为1.5%,是由斯替维醇和葡萄糖组成的四环二萜苷,其与甜叶菊苷(Stevioside)基本一致[58]。

此外,山绿茶、石崖茶、多穗柯茶、食凉茶、黄连木叶、藤茶、连翘叶、枸杞叶中均分离出萜类化合物。

4.4 挥发油

食凉茶[59](1.82%~2.46%,开花期含量可达到2.90%)>节骨茶[60](0.157%~0.446%)>菊花茶[61](0.136 5%~0.271 2%)、老鹰茶[62、63](0.1%~0.2%)、紫苏茶[64](0.1%~0.2%)>金银花茶[65](0.006 9~0.025 2%)。

此外,雪茶、藤茶、罗布麻茶、黄芩茶也有挥发性成分的报导。

4.5 生物碱

报导含有咖啡因及其同系物的别样茶有:石崖茶[7](1.6%)、多穗柯茶[52](1.4%)、青钱柳茶[66](未见含量报导)及大叶苦丁茶[3](0.022 8%~0.043 6%),但均比绿茶(1~4%)中咖啡因含量低。对一些喜欢饮茶,而又忌讳由咖啡因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导致失眠的人是一种适宜的代茶饮料。

4.6 有机酸类

别样茶中的有机酸主要含有绿原酸及没食子酸。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在金银花茶及连翘叶茶中含量较高。金银花茶中绿原酸的含量在0.45%~4.05%之间[67]。连翘叶茶中含绿原酸2.89%[68]。此外,罗布麻茶、黄芩茶、菊花茶、山绿茶中也含有绿原酸。藤茶、黄连木茶中含有没食子酸。

4.7 其他

别样茶中还分离出苯丙素类成分、鞣质、甾体类、多糖类、蛋白质与氨基酸、蒽醌及激素等化合物。

5 别样茶的药理活性

对23种别样茶的药理活性进行整理与归纳。整理过程中,为便于统计,依据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将菊花茶“舒张血管”归为“降血压”项;大叶苦丁茶“抗早孕”归为“抗生育”项;湖北海棠“抗肝纤维化”归为“保肝”项;大麦茶“降低胆固醇”归为“降血脂”项。统计结果见表4及图1。

表4 中国23种主要别样茶的药理作用

图1 中国23种主要别样茶的药理分布情况

别样茶的药理活性主要有:抗氧化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大量黄酮及多酚类物质有关;抗菌作用,如具有较好防腐防馊作用的老鹰茶、紫苏茶、藤茶;降血脂、降血糖与降血压作用,提示别样茶在预防和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上具有较好潜力;免疫促进与抗肿瘤作用,别样茶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一种可以扶正祛邪的保健饮品;保肝与抗炎作用,别样茶适于日常饮用,解除人体炎性反应(“上火”)。

6 小结与讨论

别样茶指不属于山茶科Thcaceae山茶属Camellia来源的那些植物,这里的“茶”仅指一种应用方式。笔者考证出中国主要别样茶23个,分属于19科,22属,35种。别样茶与茶Camellia的形态及应用具有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体现着别样茶与茶在起源上的相似性及别样茶所受到的茶文化的影响。别样茶是我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别样茶的多样性又丰富了我国茶文化。

别样茶还具有一些茶所不具有的特性。其化学成分除茶多酚外,别样茶中还有一些高黄酮含量的品种,黄酮含量达20%以上,值得我们关注。其中含有一类非糖类的高倍甜味物质,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别样茶中不含或含少量咖啡因,对于喜好喝茶又对咖啡因有所忌讳的人士是一种不错的代茶饮品。别样茶是我国各民族人民长期与自然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是在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免疫促进与抗肿瘤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在慢性代谢性疾病可能形成“井喷”的当下,别样茶是防治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对象。

随着别样茶开发的深入,建立别样茶生产的标准化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但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目前只有浙江对食凉茶GAP及SOP方面的研究。

总之,别样茶是我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适于长期饮用的,防治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饮品,具有良好开发潜力。

[1] 何春年,彭勇,肖伟,等.黄芩茶的应用历史与研究现状[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6):3-7,19.

[2] 许利嘉,肖伟,马培,等.中国古茶种——老鹰茶[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2):60-63.

[3] 李丽,许丽嘉,彭勇,等.绿茶与其他4种别样茶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5-10.

[4] 杨建雄,刘静,李发荣等.连翘叶茶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营养学报,2004,26(1):65-67.

[5] 钱学射,张卫明,陈重明.罗布麻的民族植物学与资源开发利用[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2002,(3):15-21.

[6] 周一旸,洑香香,尚旭岚,等.青钱柳种质资源多样性SRAP初步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1,30(1):40-46.

[7] 陈美珍,余杰,佘纲哲,等.野生石芽茶营养成分与药用成分的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1):85.

[8] 朱文佩,刘丽华.浅谈畲药食凉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40.

[9]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10-311.

[10] 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227.

[11] 许利嘉,马培,肖伟,等.别样茶——藤茶的古今应用历史初步调查[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4):62-66.

[12] 韩碧群,彭勇.雪茶的应用历史与研究现状[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6):63-67.

[13] 谷婧,彭勇,许利嘉,等.苦丁茶商品的原植物调查与性状鉴别[J].中药材,2011,34(2):196-199.

[14] 王剑霞,吕华冲.广西甜茶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7,30(7):800-802.

[15] 李树刚.甜茶,悬钩子属一新种[J].广西植物,1981,1(4):17-19.

[16] 杨彩艳,陈全斌.多穗柯甜茶叶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J].广东化工,2011,2(38):152-154.

[17] 郭达津.煮油茶[J].中国茶叶,1983,(5):38.

[18] 彭光前,粟本文,史端甫,等.紫苏茶工艺技术研究[J].茶叶通讯,2001,(1):8-11.

[19] 余亚芬,应求是.菊花茶[J].茶博览,2011,(10):73-75.

[20] 吴通运.大麦茶制作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1,(4):43.

[21] 陈民.瑶家金银花茶[J].食品与健康,1999,(9):28.

[22] 张超良,曹庆荣.茶叶型的中药新资源——山绿茶[J].中药材科技,1984,(3):18,36.

[23] 柳建军,许立松,王菁菁,等.黄连木嫩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9):45-47.

[24] 赵良忠,段林东.三叶海棠饮料生产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1998,(1):42-43,45.

[25] 薛冰洁,曹丹,周继刚,等.湖北海棠总黄酮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5):12-14.

[26] 刘波,宫海燕,张浩科,等.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新疆枸杞叶茶中九种金属元素[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1,18(2):53-56.

[27] 孙伟,苗珍花,王亚玲,等.宁夏枸杞叶对自然衰老小鼠的抗疲劳作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3):204-205,236.

[28] 王济红,祁翔,姚松林.贵州老鹰茶原料植物现状调查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3):393.

[29] 高冬梅.忘掉年龄[N].眉山日报,2008,3.

[30] (明)李时珍撰.李俊德,高文柱主编.本草纲目(中)[M].草部第十六卷.北京:华夏出版社,745.

[31] 何春年,彭勇,肖伟,等.多穗柯甜茶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253-1255.

[32] (宋)唐慎微著.郭君双等校注.证类本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378-379.

[33] (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M].卷十四.北京:中国书店影印,1988:第七十叶.

[34] 徐海荣;徐吉军,常绪源,等.中国茶事大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58.

[35] 谢明勇,李磊.青钱柳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概况[J].中草药,2001,32(4):365-366.

[36] 休宁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休宁县志[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00:171-172.

[37] 胡一民.齐云“香风茶”[J].森林与生活,1994,5:22.

[38] (明)朱棣撰.救荒本草[M].北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59:4-5.

[39] (明)朱棣撰.倪根金校注.救荒本草校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36-237.

[40] 陈民.瑶家金银花茶[J].食品与健康,1999,(9):28.

[41] (清)吴其濬原著,张瑞贤,王家葵,张卫校注.植物名实图考校译[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401.

[42] 刘良忠,丁士勇,汤丽娜.湖北海棠叶茶饮料及其稳定性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4,24(4):326-237.

[43] 张瑞贤.本草名著集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727-728.

[44] 朱晓光主编.岭南本草古籍三种[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39.

[45] 黎金兰,苏锦兴,苏孔武.广西绿色野生甜茶、石崖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初报[J].广西农学报,2002,(4):29.

[46] 赵富明,黄茂康,罗志彪,等.石崖茶初制加工技术关键[J].农村新技术,2011(12):43-45.

[47] 李莉,何克新.甜茶提取物的医学研究现状[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19-201.

[48] 张超良,曹庆荣.茶叶型的中药新资源——山绿茶[J].中药材科技,1984,(3):18,36.

[49] 汪冶,黄军,杨勇,等.银花苦丁茶饮料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3):111-113.

[50] 覃洁萍,梁山丹,何翠薇.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广西瑶族藤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中草药,2002,33(7):607-609.

[51] 成凤桂,欧知义.鄂西藤茶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2.

[52] 廖晓峰,于荣,姚惠源.多穗柯嫩叶浸提液的有效成分及药用成分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9,20(3):55-57.

[53] 张健,蔡宝国,杜福彦.山绿茶中黄酮的超声波提取研究[J].食品工业,2006,1:49-51.

[54] 陈根洪.藤茶总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1,32(6):127-130.

[55] 陆健,李远志,邱伟浩,等.甜茶的保健成分及其鉴别方法研究[J].广东茶叶,1992,2:17-19.

[56] 张建勇,江和源,袁新跃,等.菊花总黄酮、多酚及水浸出物含量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102-105.

[57] 张敏,何俊萍,何义,等.不同杀青工艺对枸杞叶茶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技,2009,34(11):63-68.

[58] Kinghom AD.具强烈甜味的天然化合物及其衍生物[J].国外医药(植物药学分册),1990,5(1):16.

[59] 李晓宇,何明,李萍等.山腊梅叶镇痛、镇咳、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4(6):366.

[60] 吴素香,张胜娜,陈素红,等.鲜肿节风挥发油及油中β-榄香烯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2):1637-1640.

[61] 李鹏,陈崇宏,张永红.四种药用菊花内在质量的比较研究[J].海峡药学,2006,18(2):66-68.

[62] 郁建平,古练权,任三香.贵州老鹰茶(豹皮樟)挥发油成分研究[J].食品科学,2001,22(7):63-64.

[63] 郁建平,周欣,古练权.贵州老鹰茶(红果黄肉楠)挥发油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23(3):26-29.

[64] 殷朝州,朱来江.紫苏的开发利用[J].植物杂志,1990,17(4):18.

[65] 张玲,彭广芳,单卫华,等.山东金银花干花及鲜花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98,13(6):249-250.

[66] 舒任庚,徐昌瑞,黎莲娘.青钱柳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1995,18(7):351-352.

[67] 郑敏,彭敬东,王丽峰.金银花和金银花露中绿原酸和4种黄酮含量的测定[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45-48.

[68] 王金梅,高健,郅妙利,等.HPLC法测定连翘中叶、茎、果实等不同部位芦丁的含量[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4):23-25.

[69] 杨建雄,朱淑云,李发荣.连翘叶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02,23(12):120-123.

[70] 侯改霞,杨建雄.连翘叶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体重增长和心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4):51-52.

[71] 赵咏梅,李发,杨建雄,等.连翘苷对营养性肥胖小鼠减肥作用的影响[J].中药材,2005,28(2):123-124.

[72] 黄亚亚,杨建雄,赵咏梅.连翘叶黄酮对力竭游泳恢复小鼠的抗疲劳作用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21:1019-1022.

[73] 刘静,杨建雄.连翘叶茶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及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6,16(2):45-47.

[74] 段飞,张双民,杨建雄,等.连翘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5,20(2):66-67.

[75] 康文艺,王金梅,张丽.河南产连翘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9):1156-1158.

[76] 李平,赵洛沙,崔淑娴.复方罗布麻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6):3153-3154.

[77] 王淑华.硝苯地平联合复方罗布麻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1):56-57.

[78] 韩彦彬,杨俊峰,赵鹏,等.罗布麻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9):154-156.

[79] 张素琼,燕虹,李青山.罗布麻叶有效部位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9):831-832.

[80] 李建微,郑杨,金元哲.LOX-1在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Fractalkine中的作用及罗布麻的干预[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4):295-297.

[81] 马永兴.罗布麻叶浸膏片对中老年人NK细胞活性和红细胞SOD含量及微循环作用的初步观察[J].老年学杂志,1990,10(4):215-216.

[82] 徐仰仓.罗布麻、绿茶及其配伍对活性氧清除能力的比较[J].中草药,2007,38(7):1028-1033.

[83] 周本宏,刘刚,胡先明.罗布麻对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广东药学院学 报,2004,20(5):506-508.

[84] 周本宏,冯琪,李小军.罗布麻叶抗抑郁部位的筛选[J].中国药师,2007,10(12):1173-1175.

[85] 周本宏,李小军,杨鼎.罗布麻浸膏对小鼠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阅药师,2006,9(8):689-691.

[86] 钱曾年,顾振纶,许美凤,等.罗布麻叶的药理研究[J].苏州医学院学报,1985,(Z1):25.

[87] 黄教成,王秀荣,邓成钢,等.罗布麻叶镇静作用的研究(简报)[J].中国中药杂志,1988,13(10):49.

[88] 杨新波,吴向起,杨解人,等.罗布麻叶提取物对两肾一夹高糖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病的保护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135-140.

[89] 陈红艳,王建华,耿淼,等.罗布麻提取物对STZ糖尿病大鼠肾损害的防护作用[J].药学学报,2010,45(1):26-30.

[90] 杨新波,黄正明,陈红艳.罗布麻叶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小鼠肾功能降低的影响[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5):408-411.

[91] 杭秉茜,吴燕,杨荣,等.罗布麻叶成分肌醇对环磷酰胺毒性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8(4):263-263.

[92] 钱曾年,顾振纶,庄杏梅,等.罗布麻抗辐射作用的实验观察[J].苏州医学院学报,1987,7(2):116-118.

[93] 许锦良.罗布麻的辐射防护作用及机理的探讨(摘要)[J].中药通报,1987,12(7):59.

[94] 宋书元.罗布麻抗放作用及其它[J].药学通报,1985,20(6):383.

[95] 陕西省冠心病防治省市协作组.罗布麻叶的药理实验[J].新医药学杂志,1975,2:45-49.

[96] 李萍,何明.山腊梅感冒茶抑菌抗炎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6,1:19-20.

[97] 刁军成,伍学洲.山腊梅叶消毒抑菌的实验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2,33(6):35.

[98] 程东庆,方浩.浙江蜡梅叶提取物抑菌试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5):314.

[99] 陈鹭颖,刘锡钧.山蜡梅对小鼠的减肥作用[J].海峡药学,2002,14(5):30-33.

[100] 刘忠达,袁宙新,张尊敬.柳叶蜡梅提取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2420-2422.

[101] 陈斐.柳叶蜡梅提取物抑制HeLa细胞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J].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12.

[102] 李清华,汪丽燕.香风茶化学成分的分离及其药理作用[J].中草药通讯,1979,10(1):1.

[103] 陈山,刘丽娅,韩忠.瑶山甜茶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的化学发光检测[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0):160-163.

[104] 邹青松,李素霞,陈山,等.DPPH·法评价瑶山甜茶浸膏的抗氧化性能[J].食品科技,2010,35(7):209-212.

[105] 赵丽平,陆雪英,陈秋月,等.广西甜茶提取液对家兔离体小肠收缩运动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4):1-2.

[106] 黄彦峰,晋玲,黄俊杰,等.甜茶提取液对家兔、小鼠小肠运动的实验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5):757-759.

[107] 高山,钟正贤,周桂芬,等.甜茶提取物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学,2001,23(5):1080-1083.

[108] 方耀高,陆惠文,冯锦和,等.广西甜茶的抗过敏作用研究[J].中药材,2008,31(5):710-714.

[109] 滕建文,黄丽,易湘茜,等.广西甜茶多酚的抗过敏性评价[J].食品与机械,2008,24(5):48-51.

[110] 钟正贤,周桂芬,陈学芬,等.广西甜茶提取物药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867-868.

[111] 王辰,尹小萍,陈邦添,等.广西甜茶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0,21(31):2891-2893.

[112] 吴燕春,吴冬,谢金鲜,等.广西甜茶总黄酮的体外抗肿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7):165-167.

[113] 刘鸿雁,何克新,李莉.甜茶皂甙对口腔变形链球菌粘附性影响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25(2):67-68.

[114] 黄丽微,何克新.甜茶甙和木糖醇对变形链球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对比研究[J].广西医学,2010,32(3):265-266.

[115] 何克新,黄丽微,陈文霞,等.甜茶甙对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的影响[J].广东牙病防治,2010,18(5):230-233.

[116] 田翠平.甜茶素对小鼠糖异生作用和血脂代谢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1,24(4):59.

[117] 田翠平,瞿伟菁,孙斌,等.甜茶素提取物对STZ致高血糖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J].营养学报,2003,25(1):29.

[118] 梁小庆,石涛,谢培,等.甜茶素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J].中外医药,2008,35:7-8.

[119] 谢莹,陈全斌,罗达伟,等.高纯度甜茶甙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0,31(3):367-368.

[120] 孙斌,鲁力,陆继培.甜茶素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防治作用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18(5):627.

[121] 谢莹,陈全斌,罗达伟,等.高纯度甜茶苷抗疲劳及免疫调节功能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6):1421-1422.

[122] 陈一,李茂,黄凤娇,等.山绿茶对两肾型Goldblatt高血压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J].广西医学,1983,5(6):286-288.

[123] 方如塘,魏堂昇.山绿茶醇提物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防治作用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2):123-125.

[124] 李鸣觉,陆碧荷.山绿茶治疗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1985,7(6):287-290.

[125] 吕芳,杨杰,陈筱清,等.LC-MS测定正常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浆中冬青素A的质量浓度[J].西北药学杂志,2010,27(1):52-56.

[126] 钟正贤,李开双,李翠红,等.抗血栓药材水提物的筛选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117-2119.

[127] 臧吾,马明彦.山绿茶降压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成药,1997,19(12):21-22.

[128] 冠心病协作组.山绿茶治疗高血压118例小结[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78,1:19-23.

[129] 李静.海棠(Malus hu Pehensis)叶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成分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60-61,74.

[130] 张宏岐,汪鋆植,邹坤,等.湖北海棠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8,33(11):183-186.

[131] 张欣,费永俊,魏伟,等.湖北海棠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08,(4):38-39,54.

[132] 王轶.湖北海棠叶水煎液对高血糖小鼠血糖的影响[J].科技风,2009,(11):244.

[133] 屈克义,胡汉环,杜远义,等.海棠叶煎液药效学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2):107-108.

[134] 杜幼芹,冯天艳,邓改改,等.湖北海棠叶总黄酮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5):551-555.

[135] 曹丹,薛冰洁,黄文峰,等.湖北海棠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5):56-59.

[136] 胡丰林,陆瑞利.蔷薇科一些植物鲜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植物学通报,2004,21(1):74-78.

[137] 敖纯.虫茶醇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肉类研究,2010,(04):61-64.

[138] 陈晓阳,文礼章,李晟,等.三叶虫茶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神经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2):4-6.

[139] 文礼章,易定宏,陈晓阳,等.三叶虫茶对肾性高血压模型大鼠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2):33-35.

[140] 伍菊英.三叶虫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1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7(3):27-28.

[141] 林艳,文礼章,彭新君,等.三叶虫茶的有效部位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8(6):41-43.

[142] 许光明,林艳,吴萍,等.三叶虫茶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部位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9,32(6):943-945.

[143] 谭周进,文礼章.几种药用虫茶浸提液的抑菌特征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6):104-107.

[144] 文礼章,谭周进,沈佐锐.几种民间药用虫茶浸提液对微生物的影响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6):38

[145] 诸凤丹,文礼章,朱亮,等.三叶虫茶及其产茶植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J].华中昆虫研究,2010,6:47-49.

[146] 陈利军,夏新奎,陈月华,等.黄连木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及其成分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0,(5):63-68.

[147] (英)Nishumra S.黄连木中的4-芳基-香豆素(新黄酮)二聚物的结构及雌激素样活性[J].Chem Pharm Bull,2000,48(4):505-508.

[148] 郭群群,杜桂彩,李荣贵.紫苏叶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9):25-27.

[149] 李国清,王天元,郑久利,等.紫苏茎叶抽提物抗菌能力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3,99(6):55-56.

[150] 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632.

[151] 梁明华,曹毅,张晓蓓,等.紫苏对动物微血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J].中国微循环,1997,1(2):115.

[152] 胡晓丹,张德权,杜为民,等.紫苏提取物对紫苏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8):118-120.

[153] 姚秀玲,朱惠丽,吕晓玲.紫苏提取物对过氧化氢引起的溶血反应和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物生成的抑制作用[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3):126-128.

[154] 黄丽,韦保耀,滕建文.紫苏叶抗过敏有效成分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5,(5):90-93.

[155] 刘浏.紫苏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62-164.

[156] 陈丽华,王燕.大麦的营养保健功能和药用功效[J].青海农林科技,2010,(4):21-22.

[157] 夏岩石,冯海兰.大麦食品及其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0,(6):27-30.

[158] 王志琪,田育望,杜方麓,等.苦丁茶皂苷类物质对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条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2):29-31.

[159] 牟利辉.江西婺源大叶冬青苦丁茶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4):223.

[160] 朱莉芬,李美殊,钟伟新,等.苦丁茶的心血管药理怍用研究[J].中药材,1994,l7(3):37.

[161] 棘元秀,宋耕英,张鲁彤.中药苦丁茶对大鼠的抗生育作用[J].西安医学院学报,1984,9(4):379.

[162] 棘元秀,宋耕英,张鲁彤.中药苦丁茶对动物于官平槽肌的作用[J].西安医学院学报,1985,6(2):125.

[163] 蒋建敏,许实波.苦丁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92-93.

[164] 张慧芳,黄燕,杨红霞,禹长鹏,魏智清.宁夏枸杞叶、果柄及地骨皮降血糖作用的初步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08,29(4):23-26.

[165] 马琪,张建龙,冉新建.复方枸杞叶茶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和对血脂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0,23(2):153-154.

[166] 黄元庆,王洁,沈泳,等.枸杞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及抗氧化研究[J].卫生研究,1999(9):53-54.

[167] 戴马季,林军,黄仁彬,等.肿节风片的抗菌和消炎作用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1):50.

[168] 龙维英.草珊瑚浸膏对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抑制效果观察[J].江西中医药,1989,20(3):41.

[169] 蒋伟哲,孔晓龙.肿节风片对恶性肿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18(1):39.

[170] 王浴生,邓文龙,薛春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2.

[171] 黄耀庭.肿节风在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中的作用[J],上海医药,2000,21(12):12.

[172] 王志浩,黄铁牛.金银花在体内外人I型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7):39-43.

[173] 李菲.金银花水提物对卵清蛋白致敏小鼠的抗过敏作用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3),288-291.

[174] 潘竟锵,刘惠纯,刘广南,等.金银花能降低小鼠血糖血脂水平[J].广州医药,1998,29(3):59-62.

[175] 吴晓春,杨苏亚.金银花的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5):88-89.

[176] 吕延伟,袁明殿,郑巧楠,等.金银花当归配伍对实验性腹主动脉瘤大鼠血清中炎症介质的影响及其意义[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11):3-4.

[177] 刘琪.金银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45.

[178] 曹采蘋,黄正南,钱蓓丽,等.金银花抗生育作用的研究[J].医药工业,1986,(3):19-21.

[179] 项光亚,杨瑜,阮金兰,等.金丝桃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作用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1,19(1):16.

[180] 翟延晖,顾洪.β-榄香烯抗肿瘤机理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4):64.

[181] 谈宇武.鲜菊花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27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2):82-84.

[182] 高宏.菊花中微量元素对其抗炎作用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1):24-25.

[183] 李英霞,王小梅,彭广芳.不同产地菊花挥发油的抑菌作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20(3):44.

[184] 孔琪,吴春.菊花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4,35(9):1001-1002.

[185] 华波,吕圭源,张园.杭白菊黄酮类化合物的心血管药理实验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5):1868-1869.

[186] 冯昶,范广勤,朱建华,等.菊花茶实验性驱铅作用研究[J].劳动医学,1999,16(3):164.

[187] 上官新晨,陈锦屏,吴少福,等.青钱柳提取物对家兔实验性糖尿病模型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6):117-120.

[188] 黄明圈,上官新晨,徐明生,等.青钱柳多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1):157-161.

[189] 易醒,谢明勇,辜清,等.青钱柳对胆固醇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商办工业,2000,(4):51-52.

[190] 黄贝贝,张文平,傅颖媛,等.青钱柳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5):59-60.

[191] 刘昕,王顺启,谢明勇,等.青钱柳多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脐带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7,28(10):520-522.

[192] 段小群,张小芳,卢曦,等.青钱柳多糖体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J].中药材,2010,33(10):1618-1621.

[193] 黄贝贝,叶荷平,叶丹玲,等.青钱柳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4):48-49.

[194] 张彩珠,潘盛武,刘纲勇,等.青钱柳对家兔血液循环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7):723-725.

[195] 余杰,陈美珍.亮叶杨桐中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抑菌作用的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2(2):52-58.

[196] 战宇,曾庆祝,方玲.亮叶杨桐叶总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对肺腺癌细胞A549生长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31(2):6-10.

[197] 张敬杰,潘炉台,杨立勇,等.粗壮女贞药理作用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4,(69):241-243.

SystematicResearchonChineseNon-CamelliaTea

HAN Bi-qun, PENG Yong*, XIAO Pei-gen

(InstituteofMedicinalPlantDevelopment,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KeyLaboratoryofBioactiveSubstancesandResourcesUtilizationofChineseHerbalMedicine,MinistryofEducation;Beijing100193;China)

Non-CamelliaTea is one of ou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recording the knowledge of the herbs, It is worthwhile to research on the Non-CamelliaT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 and economic.

Most of Non-CamelliaTea has the action of clearing heat and removing toxicity, relieving sore throat and cough, helping digesting, and safe and nontoxic. Modern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it contains flavonoids, polyphenols, terpenoids, volatile oils, etc. Non-CamelliaTea has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ncluding antioxidant, antibacterial, hypolipidemic, hypoglycemic, hypotensive, immunological improvement, antitumor, liver protection,anti-inflammatory etc. Non-CamelliaTea is an important object of stud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type of Non-CamelliaTea of China was carried out. Traditional applica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Our study laid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Non-CamelliaTea.

Non-CamelliaTea; Original plant; Application history;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y activities

2012-11-12)

*

彭勇,Tel:(010)57833166,E-mail:ypeng@implad.ac.cn

猜你喜欢
学报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致敬学报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