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梗死后心绞痛临床观察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3-09-24 05:36贾凤玖张克良刘大成姚卫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丹红溶栓心电图

贾凤玖,张克良,刘大成,姚卫华

梗死后心绞痛(PIA)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48h后至1个月内出现的心绞痛。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IA发病患者数也随之上升,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健康。2005年6月—2012年6月对241例在我院行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PIA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6月—2012年6月241例在我院行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PIA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男性21例;年龄(61.28±13.76)岁。对照组32例,男性19例;年龄(62.74±11.1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合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卒中)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溶栓前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3 d后改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晚一次,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辛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其他药物,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均按需常规使用。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055016)30mL,静脉输注,1次/日。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治疗过程中全部患者均予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心肌酶、不良反应监测。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所有患者溶栓前后监测心电图每30min 1次至3h,第一周每日查心电图一次,一周后每3日一次心电图。第7天、第14天分别查Holter。2周后电话回访心绞痛发作次数,每3d回访一次,直至一月。监测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等水平无再次升高;排除反应性心包炎、心肌梗死延展、再梗死、心肌梗死后综合征所致胸痛。

1.4 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疗效,显效:心绞痛未再发作或发作次数减少85%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5%以上,疼痛时间缩短;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

动态心电图,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运动试验心电图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下降恢复0.1 mV以上,T波恢复倒置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静息心电图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血管再通率 治疗组血管再通27例(81.8%),对照组26例(81.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2.3 两组动态心电图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 例(%)

2.4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s) m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s) mg/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3 3.81±1.58 2.19±1.311)2)对照组 32 3.76±1.60 3.57±1.41

3 讨 论

PIA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梗死相关血管存在严重的残余狭窄,而非梗死相关血管所致PIA所占比例很少(9.1%)。大多数PIA的发生与梗死相关血管的严重残余狭窄有关,后者又多是溶栓治疗后常见的特点。溶栓治疗使闭塞血管发生再通,挽救了大量存活心肌,保护了左心室功能,改善了患者的近远期预后,但由于严重的残余狭窄存在,故增加了PIA发生率。本研究PIA发病率偏高达40.12%,与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达80%以上有关[2-4]。PIA可由冠状动脉收缩、痉挛以及短暂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因素所诱发[5]。心肌氧耗的多少主要由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所决定[6]。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左心室收缩力和收缩速度降低、射血速度减慢、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和血容量增加等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变化;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巨噬细胞游移,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7]。理想而有效的药物既能增加心肌供血又能减少心肌耗氧量。

据有关文献报道[8],PIA患者有28%~42%发生梗死扩展,而无PIA者仅2.4%~8.3%。发生梗死扩展者,住院病死率为22%~49%,而无梗死扩展者的病死率为3.8%~8.6%,梗死扩展者出院1年后的病死率为32%~64%;而无梗死扩展者出院1年后的病死率仅为10%~22%。PIA患者的病死率高,预后差,应予以高度重视并给以积极正确的治疗。

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PIA发作后患者血清CRP水平增高,其机制可能是当心绞痛患者在原有冠脉狭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坏死时,容易使局部单核细胞聚集和激活,诱导肝细胞合成较多的CRP等急性期反应蛋白,而CRP的测定对PIA患者的预后具有判断价值[9]。本研究以丹红注射液对PIA进行了连续2周的治疗,患者血清中CRP水平显著降低,这可能得益于丹红注射液能改善内皮功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细胞的cGMP含量,缓解心肌组织的损伤及炎性反应发生。

丹红注射液是以丹参、红花为主要成分提取的复方制剂,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色素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酮、丹参酚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滞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并能清除氧自由基,降低心肌耗氧量[9];红花黄色素具有活血通络,袪瘀止痛作用;同时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长度和重量,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降低血脂,延缓动脉斑块的形成,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0]。丹红注射液还具有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成[11],释放一氧化氮,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脏血流供应,降低心肌缺血的发生,促进心肌缺血部位的血管再生[12],从根本上改善心肌缺血。本研究结果表明,丹红注射液治疗PIA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41.

[2] 张克良,徐淑丽,陈晓刚.半量瑞替普酶并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5):870-871.

[3] 张克良,徐淑丽,陈晓刚.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2,55(2):135-136.

[4] 张克良,徐淑丽.半量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2459-2460.

[5] 陈在嘉,高润霖.冠心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2.

[6] 陈灏珠,李宗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48.

[7] 陈可冀,张运.络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治疗研究过展[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30(1):1.

[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论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

[9] 曹相誉,杨文东,李会利.血清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预后的评价[J].疑难病杂志,2003,2(3):137-138.

[10] 付辛芳,刘晓红.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15(1):76-77.

[11] 谢鸣.中医方剂现代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1075-1076.

[12] 王培利,雷燕,陈可冀.血管新生-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2):173-176.

猜你喜欢
丹红溶栓心电图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丹红注射液就冠心病临床疗效及药物机制研究进展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